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影响因素,再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来提高后续输液护理质量。方法:选定本院行静脉留置针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5月-2022年5月,研究样本共100例,分析患者年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留置时间、不同封管方法、性别与发生静脉炎的关系。结果:在100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出现静脉炎,发生率为35%,静脉炎的发生与留置静脉套管针的时间有密切的联系(P<0.05),与年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不同封管方法、性别无明显的联系(P>0.05)。结论:留置时间越长,出现静脉炎的风险越大,因此在对患者行静脉留置针时,尽可量缩短时间,加强观察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影响因素,再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来提高后续输液护理质量。方法:选定本院行静脉留置针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5月-2022年5月,研究样本共100例,分析患者年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留置时间、不同封管方法、性别与发生静脉炎的关系。结果:在100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出现静脉炎,发生率为35%,静脉炎的发生与留置静脉套管针的时间有密切的联系(P<0.05),与年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不同封管方法、性别无明显的联系(P>0.05)。结论:留置时间越长,出现静脉炎的风险越大,因此在对患者行静脉留置针时,尽可量缩短时间,加强观察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措施对静脉血栓的形成施以预防。参照组护理干预在其病情稳定后的1周后开始,即为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24小时后开始护理,即为早期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的发生率、生活能力和负面情绪评分两项对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Autar评分高风险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研究起止时间定为2021.05-2023.05,选取此时院内接收的全麻手术Autar评分高风险患者62例进行分析。依照抛色子法分组,31例予以基础护理干预者纳入基础组,31例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者纳入干预组。评析指标:二组的血流速度、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在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血流速度高于基础组(P<0.05);干预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相较于基础护理干预而言,为研究患者运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使患者血流速度加快,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接受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采取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接受集束化护理,对照组44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55%、护理满意度为97.9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18%、护理满意度为86.3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3%,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62、4.423、3.880,P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栓弹力袜在ICU深静脉血栓风险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分组这一方式,将患者以每组10例划分为2组,并应用不同方式。实验组运用常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措施与血栓弹力袜,对照组利用常规预防深静脉血栓方法与空气压力波仪治疗。对2组患者的双下肢周径差值、双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D-二聚体比较。结果 在治疗前,2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在治疗之后,实验组在双下肢周径差值、D-二聚体对比中,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双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中更高。并且,差异明显。结论 对于ICU患者而言,实现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是重点,护理人员需要实现对血栓弹力袜的有效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等血栓四项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入选的74例患者(其中12例患者存在静脉血栓)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另选择7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参与研究者进行血栓四项检查,比较血栓四项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PIC、TAT、t-PAIC、TM分别为(0.79±0.31)ug/mL、(10.95±2.14)ng/mL、(8.96±2.06)ng/mL、(11.05±3.51)TU/mL,指标高于对照组(0.40±0.13)ug/mL、(1.00±0.52)ng/mL、(1.00±0.32)ng/mL、(5.00±1.20)TU/mL,P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空腹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不同对其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1年10月之间在我院150例进行全民健康体检的受检者血样为研究样本,以放置时间不同为分组依据,均进行生化检验,对比采血后不同时间下测得各项数据差异。结果:空腹静脉血标本在5h与1h比较,血糖、碱性磷酸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总蛋白指标存在差异,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空腹静脉血标本时间放置不同时间进行生化检验数据会导致各项指标出现偏差,因此要依照相关规范做好各项工作,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和医院整体性医疗水平。
简介:【摘要】髋关节置换术属于一种重建髋关节功能的修复性手术,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患者踝关节发育不良、老年患者髋骨骨折、髋关节炎以及股骨头坏死等疾病,有助于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这一修复性手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特别是一些高龄病人在术后非常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局部伤口感染等危险并发症。为确保患者手术效果与健康安全,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预防并发症,加快康复进程。本文探究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文中会分为三部分进行叙述。第一部分介绍高龄病人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第二部分介绍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第三部分是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期望本文能为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提供可行性参考,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气压治疗对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心接受手术的100例术后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气压治疗,包括间断气压装置的使用,以帮助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和预防血栓形成;对照组则按照常规临床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在观察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8%;而在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0%。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压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采用间断气压装置可以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促进血液流动,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在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中推广气压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预防手段,同时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满意度,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