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华蟾素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在应用过程中刺激血管,致使病人疼痛及静脉滴速减慢,甚至引起静脉炎,因此限制了该药在临床上的应用。通过加入小剂量酚妥拉明后,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酚妥拉明 华蟾素 血管刺激 小剂量 静脉炎 疾病控制中心
  • 简介:中成药服用剂量(饮片量)是临床起治疗作用的关键。本研究着眼于剂量问题,以牛黄解毒系列品种标准为例,将常用的制剂单位计量形式改为剂量单位,旨在弱化与药效无关的参数,真实地明示服用剂量,使标准的表述更加简便、可溯,并可解决目前标准中存在赘述繁杂的问题。

  • 标签: 牛黄解毒系列品种 国家药品标准 制剂单位 计量形式 剂量单位
  • 简介:中成药服用剂量(饮片量)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至关重要,本研究着眼于剂量问题,通过系列品种标准比对分析,拟将国家标准中常用的制剂单位计量形式改为剂量单位计量形式,旨在弱化与药效无关的参数,真实地明示服用剂量,使中成药质量控制的表述更加直观、易溯源,且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并可解决目前中成药同品种标准和规格过多和中药涨料等的问题。本文对目前中成药国家标准的剂量相关内容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剂量单位改革的总体思路,并拟在后续文章中以多个实例进行解析。

  • 标签: 中成药 药品标准 剂量 制剂单位 剂量单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20年2月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共35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消瘿丸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比较两组压迫感消失时间、结节消失时间、颈部胀闷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压迫感消失时间、结节消失时间、颈部胀闷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甲状腺功能和改善症状。

  • 标签: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 左甲状腺素 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 疗效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氟西汀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行为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分别给氟西汀10mgqd及20mgqd治疗,并使用MMSE及B1essed行为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后,2组患者在个性特征,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0.05),大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结论氟西汀对轻中度血管性痴呆行为障碍有显著改善作用。

  • 标签: 氟西汀 痴呆 血管性 行为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130例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65例,A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B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的肝功能、血脂等指标水平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2组均无患者出现肌酸激酶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治疗后,2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小于治疗前,2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肌肉疼痛、消化不良、肝功能异常等,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冠心病,降脂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20mg/d,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对于病情较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可以适当加大阿托伐他汀的剂量,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不良反应 不同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剂量调整情况,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肾病风湿免疫科接治的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数据进行整理,回顾并分析其使用抗菌药物的具体情况,共100例。结果:本次实验共调查100例患者,其中共70例需要剂量调整,占比62.50%,已调整的占需调整的30.00%(21/70)。结论:在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抗菌药物的应用时,应按照其个人情况以及病情发展变化进行合理用药,制定针对性用药方案,才能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而莫西沙星、阿奇霉素和头孢曲松在应用时不需要调整剂量,所以可以作为首选药物。

  • 标签: 肾功能不全 抗菌药物 剂量调整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住院药房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时段:2020.1~2020.12月、2021.1~2021.12月,研究对象为以上两个时段分别收治的住院患者100例,按不同时段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人工配药、摆药,观察组采用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配药、摆药,对比两组药品准备时间、摆药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摆药时间、核对药品时间、药品准备时间两组相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住院药房 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0例进行研究,给予米非司酮药物治疗,12.5mg,1次\d,在睡前服用,连续服用三个月,与患者接受治疗前进行比较,通过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子宫肌瘤的体积变化以及月经情况来衡量治疗的有效情况。结果:70例患者在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均缩小且患者在用药期间均为闭经状态,血红蛋白指数上升,贫血症状得到纠正。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在治疗时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能达到临床预期疗效,是一种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法,,值得推行运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28层CT双期增强扫描病灶CT值的倾向性变化在腮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择取我院2019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6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腮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128层CT检查,且予以平扫、双期增强扫描,观察不同类型腮腺肿瘤的CT平扫特征、双期增强扫描病灶CT值的倾向性变化情况,并对观测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腮腺淋巴瘤男性发病率、发病年龄、吸烟室比例均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扫中发现,腮腺淋巴瘤和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病灶最大径、浅叶和深叶分布比例、边缘清晰比例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淋巴瘤跨叶分布比例、肿瘤不均匀比例均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双期增强扫描中发现,腮腺淋巴瘤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值均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淋巴瘤动脉期CT值高于平扫、静脉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多形性腺瘤平扫CT值低于动脉期、静脉期CT值,动脉期CT值低于静脉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CT双期增强扫描在腮腺肿瘤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但可以通过平扫发现不同类型肿瘤的特征,还可根据不同期CT值的倾向性变化进一步明确,诊断价值比较高,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128层CT 双期增强扫描 病灶CT值 倾向性变化 腮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多层螺旋 CT诊断肺部单发结节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80例肺部单发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良性结节 17例,恶性结节 63例。恶性结节平均直径大于良性结节。对所选取患者进行多层螺旋 CT诊断,对并良性、恶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恶性结节的强化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其内高低密度混杂分布并见点条状异常强化征象, CT强化峰值在静脉期, CT值位于 (72.5±16.3)HU;良性结节结节强化方式多样,无明显规律,但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的良性结节内高低密度分界清晰, CT强化峰值在延迟期, CT值位于 (58.7±16.4)HU。结论 多层螺旋 CT平扫及增强能观察结节形态、内部特征、边缘及周围征象。

  • 标签: 多层螺旋 CT诊断 肺单发结节 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讨护理人员在PET/CT检查中施行辐射防护的成效。 方法 分析PET/CT检查时候的辐射途径,并且总结辐射防护方法,选择合理的防护措施。 结果 PET/CT检查时候的辐射是可以减少的,跟踪检测分药、注射工作,护理人员辐射剂量无人超标。 结论 在PET/CT检查期间,防护工作做到位可以减少辐射,再加上提升对防护的重视程度,严格遵守防护规则,可以减少药物对医护人员的辐射,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PET/CT 护理人员 防护
  • 简介:本组收集我院1996年11月~2001年3月以病理证实的和同期作CT、钡餐造影、食道镜检的食管癌患者120例,就其三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CT的不典型表现及误诊原因.

  • 标签: 食管癌 体层摄影术 CT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各类肺曲霉菌病的CT影像表现特点,提高临床肺曲霉菌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CT图像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各类肺曲霉菌病的CT数据。结果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9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19例,单发一个肺叶曲霉菌球4例;单双侧比较单侧病灶14例,双侧病灶18例。.结论不同类型的肺曲霉菌病CT表现特点各异,这些特征可以为各类肺曲霉菌病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临床漏诊及误诊率,有助于制定对症治疗方案。

  • 标签: 肺曲霉菌病 空气新月征 晕轮征 CT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各年龄组脑外间隙积液的CT征象,正确诊断蛛网膜下腔积液和硬膜下积液,对临床判定病因、减少误诊、指导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CT诊断的186例脑外间隙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组,通过脑外间隙测量,CT增强表现,跟踪随访,参考临床表现等综合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蛛网膜下腔积液占57%,硬膜下积液占38%,混合积液占5%。婴幼儿组以生理性蛛网膜下腔积液(外部性脑积水)多见,其次是缺血缺氧性脑病。其他年龄组以硬膜下积液多见,外伤居多,感染性疾病次之。结论脑外间隙积液包括蛛网膜下腔积液和硬膜下积液,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主要有生理性、病理性和原因不明三种。正确的CT诊断,对临床明确病因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脑外间隙积液 CT X线计算机
  • 简介:  早期中央型肿癌X线瘤体典型征象临床上很难遇到,其支气管阻塞的肺内继发征象是本病的敏感而廉价的初筛指标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胸部X线尚未见明确肿块影,仅有支气管阻塞的肺内继发征象的肺癌患者的CT特征,现对符合上述条件、经纤维支气管内窥镜以及痰细胞、活体和手术切除等病理检查得到确诊的32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型肺癌 央型 早央
  • 简介:脑转移瘤是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性病变,约占颅内肿瘤的20%-40%。脑转移瘤中65%为多发病灶,容易诊断,而单发脑转移瘤(solitarybrainmetastasis,SBM)占35%。单发脑转移瘤的CT表现常不典型,缺乏特异性,特别是就诊前尚未发现原发肿瘤的患者,CT诊断很容易误诊。

  • 标签: 脑转移瘤 CT诊断 颅内恶性肿瘤 多发病灶 原发肿瘤 临床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