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研究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场的分布规律,了解冷却水管的具体降温效果以及相关参数对降温效果的影响,以某大跨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承台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承台实体模型,模拟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场,分析冷却水管的质量流率和初始温度等参数对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浇筑后的水化热温度场总体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一般浇筑后2-3d达到温度峰值;布置冷却水管后,混凝土水化热的温度峰值降低了7%-31%,混凝土内总热量减少了约50%;改变冷却水管的质量流率对水化热温度场升温阶段的影响很小,对降温阶段的影响比升温阶段有所增大;降低冷却水初始温度可以加快水化热冷却速率,实际工程中,不必将冷却水温降得过低,保持在环境温度左右即可达到良好的冷却效果。
简介:沪通长江大桥钢桁梁主要采用Q370qE和Q420qE钢板,在焊接工艺评定试验中发现部分Q370qE钢接头热影响区硬度超标(硬度值>380HV10)。针对此情况,采用不同的接头形式、焊接方法、焊接材料进行多组焊接对比试验,研究不同焊接工艺及钢板化学成分对钢结构接头热影响区硬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板的材质与接头热影响区硬度超标有较大的相关性;控制焊接热输入及焊道层间预热温度,并尽量采用多层多道焊的焊接方式,能够有效控制接头热影响区硬度超标问题;钢板中的碳元素含量及合金元素配比对接头热影响区硬度有影响,应严格控制碳元素含量,优化合金元素配比。
简介: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结合部非通航孔桥是实现桥隧转换和人工岛相接的桥梁,为4×55m+3×55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主梁为混凝土现浇箱梁,桥墩为矩形带倒角等截面实心墩,基础为变截面钻孔灌注桩,支座为分离式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该桥位于海水腐蚀环境、靠近人工岛,为抵抗风浪、提高耐久性,混凝土结构均采用海工耐久性混凝土;处于海水浪溅区和潮位变动区的结构主筋、箍筋和拉筋等均采用不锈钢钢筋;支座主体材料采用耐腐蚀钢和重防腐涂装体系;墩身、台身、承台外表面和处于浪溅区的箱梁外表面采用硅烷浸渍防腐涂装;箱梁底板、翼缘板和桥台等部位采用了抗冲磨涂装。
简介:港珠澳大桥浅水区非通航孔桥为11联双幅85m连续组合梁桥,基础采用钢管复合桩,承台及墩身采用预制拼装结构,承台深埋于海床内,上部结构采用组合梁结构。桥位处地质复杂、环境恶劣,利用"小天鹅"号运架双体船搭载整体导向架系统,实现复合桩基础钢管三次定位,精确控制钢管插打;承台+底节墩身整体预制时钢筋按4个模块分别绑扎,组拼成整体后应用自动化开合模板浇筑混凝土,并采用裂纹控制技术及防腐措施;承台+底节墩身预制构件采用"小天鹅"号运架一体船运输、起吊下放进入锁口钢套箱围堰内,通过复合桩桩顶三向调节装置精确定位安装;组合梁的钢梁在工厂加工成板单元后,船运至中山预制场进行整孔组拼,混凝土桥面板采取纵向分块、横向整幅预制,二者结合成组合梁后由"天一号"运架一体船逐片吊装。
简介:赣州市武陵大桥项目线路全长约1700m,主桥跨越章江,景观要求主桥为带桥头堡的五孔拱桥,且单孔为坦拱。根据景观要求,通过桥型方案对比分析,推荐主桥采用(72+78+80+78+72)m五跨钢筋混凝土拱桥,桥面宽度35.5m。结构设计确定,主拱圈拱轴系数为2.0,各跨矢跨比依次为1/7.3、1/6.8、1/6.6、1/6.8、1/7.3;主(腹)拱圈横桥向分成4片,每片均为由拱脚至拱顶截面逐渐变高的单箱双室结构;主拱脚采用拱顶顶推合龙的无铰拱结构,腹拱脚采用两铰拱结构;桥面梁采用结构重量轻且现浇工程量少的π形梁;1号∽5号中间墩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两端1号、6号桥墩采用重力式抗水平力扩大基础。
简介:岩石掘进机利用安装于刀盘上的盘型滚刀挤压切割同岩来实现破岩,在破岩过程刀圈磨损后破岩效率降低,有时还会遭到异常损坏,为此必须经常根据磨损程度更换刀圈,然而刀圈无法在TBM上更换,只能将整刀拆除后在车间内解体、更换刀圈并维护。频繁的换刀很大程度上将会减少TBM有效工作时间,直接影响TBM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刮板系统不但承担出渣功能,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防护50-65号刀具异常损伤。如刮板系统失效将严重影响刀具状态制约掘进施丁。TB880E型全断面岩石掘进机在南疆吐库二线铁路中天山隧道花岗岩段掘进时因刀具损伤频繁,刮板和刮板底座频繁损伤,造成掘进严重受阻,施工成本急剧增加,本文论述了刀盘刀具和刮板系统在不良地质条件下的改良方案,实施效果良好,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