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国农村社会发展转型背景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其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家族化就是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之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家族化表现为党内民主形式化,党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失衡;中青年能人和权威老人被边缘化;村民对村民代表大会认可度较低和缺乏存在感等。这一现象阻滞了政党在民主政治中发挥作用,是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政党转型的阻力,阻碍了村民自治。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家族化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发挥党组织的整合功能与开展党内民主相结合;二是对农村基层党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是建立完备而科学的农村基层党内制度体系;四是培养农民的公民意识,拓宽党组织活动范围。
简介:民营企业涉黑犯罪异军突起是企业性质和相关制度洼地共同作用的结果。总的来说,影响民营企业涉黑犯罪的制度洼地主要是指有组织犯罪治理政策、二元公司制度以及民营企业治理机制的不足。结合洼地效应的研究,企业的本性是企业制度的出发点.难以成为相关制度治理的对象。但是,企业治理结构和道德的缺陷、有组织犯罪治理政策的不足以及区分国有、民营的二元公司制度应当通过相关制度的衡平、治理来完善。考虑到民营企业涉黑犯罪行为的性质,相关制度的完善也需要充分考虑到民营企业以黑护商,以犯罪组织的反应替代国家反应不足的行为的规制。在此基础上,民营企业涉黑犯罪治理的研究也将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科学推行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简介:污名化是社会优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单向度“贴标签式命名”的权力关系,虚拟社会完全颠覆了传统污名现象中的二元权力结构,原本被固化的污名关系得以重新建构,污名化的对象指向由此产生了根本性逆反。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污名化成为虚拟空间社会互动中的常态化现象,呈现出污名对象日渐增多、污名内容日渐延伸、污名动机日渐复杂、污名方式日渐多样、污名风险日渐扩大的泛污名化趋势。究其成因,公众污名、自我污名、媒介污名是虚拟社会泛污名化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内在基源和技术来源。这种现象激化了阶层对立与群体冲突,衍生出了多种社会风险,需要对其进行深度解读并在虚拟社会管理中予以审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