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输卵管切除或结扎术后对再妊娠时间质部妊娠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嘉兴市妇女儿童医院行输卵管切除或结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行改良的输卵管切除或结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输卵管切除或结扎术,随访其再妊娠间质部妊娠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86例研究对象,年龄(32.3±2.6)岁,孕2~5次,产2~4次,两组对象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成功率均达95%(观察组42/43,对照组41/43)以上,观察组有6.98%(3/43)术后出现暂时发热等不适,对照组有9.30%(4/43)出现,转归均良好。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36例、34例在术后3个月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每组均有23例成功妊娠,观察组中均为宫内妊娠,无同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发生,对照组中19例为宫内妊娠,有4例发生同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行改良输卵管切除或结扎术后发生同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显著低于传统输卵管切除或结扎术(χ2=4.195,P=0.041)。结论改良输卵管切除或结扎术时输卵管的近端处理方式可有效减少再妊娠间质部妊娠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相关因素及早期预测指标。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EP分为2组(PEP组患者为8例,未发生PEP组患者为124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法,对两组患者的基础数据、手术方式、术前/术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比值、β-hCG降至正常时间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术后发生PEP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术后24~48 h β-hCG水平与术前β-hCG水平的比值对于预测术后发生PEP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PSM前,PEP组和非PEP组患者年龄分别为(30.0±4.0)和(32.4±5.0)岁(P>0.05)。PSM后,匹配成功的PEP组患者为8例,匹配成功的非PEP组患者有29例;两组患者年龄分别为(30.0±4.0)和(30.1±3.2)岁(P>0.05),孕次、产次、停经天数、术前β-hCG水平、病灶最大径线等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P组患者病灶最大径线≤2.6 cm的患者所占的比例(6/8)高于对照组(31.0%,9例)(P=0.025)。PEP组患者术后24~48 h β-hCG/术前β-hCG比值M(Q1,Q3)为52.9%(49.9%,59.7%),高于对照组31.5%(23.8%,39.0%)(P=0.001);PEP组患者β-hCG降至<6 U/L的时间M(Q1,Q3)为52.0(34.8,92.0)d,大于对照组的24.0(20.5,31.0)d(P<0.001)。两组患者术后24~48 h β-hCG/术前β-hCG比值预测术后发生PE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2(95%CI:0.725~1.000,P=0.001),预测PEP的cut-off值为48.5%,此时诊断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93.1%。结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手术中,病灶最大径线≤2.6 cm是术后发生PEP的相关因素。手术后24~48 h β-hCG与术前比值>48.5%是预测术后PEP发生并指导治疗的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计算门诊视频脑电图不同检查时长的癫痫样放电检出率,确定最优检查时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门诊就诊、检查时长为4 h、有癫痫样放电的患者,计算不同检查时长(0~0.5 h、0~1 h、0~2 h、0~3 h和0~4 h,分别记为A组、B组、C组、D组和E组)癫痫样放电检出率;计数每例患者0~4 h每1小时内(记为H1组、H2组、H3组、H4组)的癫痫样放电量,计算每小时标化癫痫样放电量;计数每例患者清醒期、思睡期、睡眠Ⅰ期、Ⅱ期和Ⅲ期的癫痫样放电量,计算各期标化癫痫样放电量;计数每例患者0~4 h每小时内睡眠时长,分别记为H1′组、H2′组、H3′组、H4′组。采用配对资料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两两比较H1、H2、H3和H4组每小时标化癫痫样放电量,清醒期、思睡期、睡眠Ⅰ期、Ⅱ期和Ⅲ期的醒睡各期标化癫痫样放电量,以及H1′组、H2′组、H3′组和H4′组的睡眠时长的差异,以确定最优检查时长。结果共入组80例患者,年龄[M(Q1,Q3)]31(21,39)(范围5~68)岁;其中男38例,女42例。A组癫痫样放电检出率42.5%(34/180),B组81.3%(65/80),C、D和E组均为100%(80/80)。H1组标化癫痫样放电量[M(Q1,Q3)]为24.8%(7.8%,44.2%),H2组41.5%(25.9%,63.3%),H3组15.1%(1.3%,27.8%),H4组1.3%(0,14.5%);H2组标化癫痫样放电量高于H1组、H3组和H4组(均P<0.05)。清醒期标化癫痫样放电量[M(Q1,Q3)]为9.6%(0,28.2%),思睡期3.6%(0,16.9%),睡眠Ⅰ期3.3%(0,11.8%),睡眠Ⅱ期47.3%(21.9%,72.5%),睡眠Ⅲ期0(0,11.5%);睡眠Ⅱ期标化癫痫样放电量高于清醒期、思睡期、睡眠Ⅰ期和Ⅲ期(均P<0.05)。H1′组睡眠时长[M(Q1,Q3)]13.6(2.5,23.6)min,H2′组睡眠时长35.8(16.5,54.2)min,H3′组睡眠时长14.5(0,34.7)min,H4′组睡眠时长0(0,14.6)min,H2′组睡眠时长高于H1′组、H3′组和H4′组(均P<0.05)。结论本研究推荐门诊2 h视频脑电图,既保证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又有利于患者配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异位妊娠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病例组来自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河北省某市人民医院妇科病房住院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共198例;对照组为同期在该医院行人工流产的宫内早期妊娠的健康妇女共396例。对调查表收集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下因素与异位妊娠存在相关关系盆腔感染史(OR10.805)、下腹部手术史(OR3.543)、分娩史(OR3.579)、人工流产史(OR10.074)、多个性伴侣史(OR7.121)、不孕史(OR6.633)及吸烟史(OR2.620)。结论盆腔感染史、下腹部手术史、妊娠史、分娩史、人工流产史、多个性伴侣史、不孕史及吸烟史可能是异位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提高对异位妊娠危险因素的认识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自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CSP患者596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分层抽样法、以既往剖宫产自然年分层纳入瘢痕子宫(剖宫产史)再妊娠为正常宫内妊娠(IUP)者1 19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孕产史、宫腔手术史及既往剖宫产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SP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596例CSP患者此次妊娠年龄为(34.6±4.4)岁,1 192例IUP患者此次妊娠年龄为(35.6±3.6)岁(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此次妊娠年龄<35岁、药物流产史、妊娠间隔<2年、妊娠间隔≥8年、剖宫产术前宫腔手术史、剖宫产术后宫腔手术史、剖宫产次≥2次及未临产剖宫产是瘢痕子宫再妊娠发生CSP的相关因素,OR值(95%CI)分别为2.306(1.774~2.998)、1.629(1.102~2.407)、2.147(1.237~3.726)、1.474(1.110~1.957)、2.558(1.809~3.615)、8.020(5.966~10.781)、14.051(9.699~20.356)、2.683(1.930~3.731),均P<0.05。结论CSP发病与年龄、药物流产史、妊娠间隔、宫腔手术史、剖宫产次及剖宫产时机有关,其中剖宫产次≥2次及剖宫产术后宫腔手术史是CSP强相关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