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水利类职业院校,围绕水利产业链构建专业群是实现专业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提升水利类高职院校内涵、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协同资源水利产业发展的视角出发,系统进行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条件、教学团队和协同发展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可保证专业群建设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调整专业结构与布局、构建专业群和设置专业群内专业的三个基本路径,实现专业群建设对接资源水利产业发展。在围绕水利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展开建设专业群时,应加强以专业群聚集效应为评价重点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以专业群为单元的教学管理机制建设和专业快速适应产业发展机制建设。
简介:建筑工程系依靠行业,贴近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搭建服务平台,立足于专业,不断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构建以培养高技能建筑领域人才为主体,以培训技能过硬、安全意识强的城乡建设领域特种作业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为重点的现代职教体系,为建筑企业提高专业技能与安全素质提供支持。建筑工程系深入行业企业,了解企业需要,取得行业支持,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与烟建集团合作投资350万元的实际操作设备和近50万元的培训管理与考试设备,共同建立烟台市建筑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基地。基地是山东省建设最早,培训工
简介:文章针对产业结构与水资源互动的内生机制,重点分析了二者互动演化的过程和阶段。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水资源的互动演化是一个由多元素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动态发展过程,并由创新机制、选择机制、扩散机制三种机制共同决定二者互动的过程和结果;产业结构和水资源的互动演化可分为低级均衡、协调阶段、高级均衡三个由低向高逐级演化的阶段,其中协调阶段情况最为复杂不定,跃迁中不仅蕴含着分化,而且更包含着融合;最后,以上述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引入分析了新昌产业结构和水资源的互动演化的过程和阶段,并据此分析了它的特征,提出了互利共生的若干要点,为产业结构和水资源的互动演化提供了实践补充。
简介: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与人类社会相生相伴,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异常丰富,是重要的文化与精神财富。但随着现代化建设与全球化的愈演愈烈,非物质文化遗产岌岌可危个性特色严重缺失,表现形式过度现代,传人载体逐渐消亡。为有效保存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必须走产业化发展道路,通过对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科学开发,在发展中保存自己,并发扬光大,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行使更大的社会责任。
简介:福州大都市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产业跨区联动发展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综合实力。基于对区域经济发展进程和产业跨区联动发展趋势的了解,根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与调查资料,采用产业跨区联动发展模型对福州市大都市区内各区域间产业跨区联动发展的潜力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发现,产业跨区联动发展潜力大小依次为环湄洲湾与闽江口区域之间、环三都澳与闽江口区域之间、环湄洲湾与环三都澳区域之间,区域联动发展强度与产业联动发展强度亦如此;环三都澳与闽江口区域及其与环湄洲湾区域的跨区联动发展潜力产业基本相似,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主导因素;福州大都市区内三大区域间产业跨区联动发展均以资源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联动发展潜力相对比较弱,联动发展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
简介:工业社会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河流湖泊的干扰日趋严重,尤其在新时期城镇化进程中构建美丽乡村的迫切需求下,研究文化产业与水乡景观互动的关系对推动我国旅游型水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旅游型水乡景观规划与设计,引入文化产业的理念作为旅游型水乡景观文化营建的媒介,探讨文化产业与旅游型水乡景观的互动关系,依据我国当前乡村水系景观的现状,提出水乡景观植入文化、审美的理念,为水乡景观文化建设与旅游文化产品的传播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对延续水乡文脉、保持地方风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帮助我国水乡处理好人居环境与水患的关系、探索水乡旅游新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完善并促进新型城镇化旅游型水乡建设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