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普济方》痤疮外治用药特色。方法筛选《普济方》痤疮外治方并建立标准化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网页版分析药物频次、药物属性(药性、药味、归经),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药物与药物、药物与剂型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痤疮外治方87首,涉及药物164种,常用药物有白芷、川芎、白附子、铅粉等;药物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辛、甘、苦居多,归经以肺、脾、胃、肝经为主。关联性较强药对、药团为川芎-白芷、白附子-白芷-川芎。高频药物可聚为三类。高频剂型膏剂与药物猪脂、水银、铅粉关联性较强,高频剂型散剂与药物白芷、牵牛子、皂荚、藁本、川芎关联性较强。结论《普济方》痤疮外治以辛散发越为主,高频药物聚类分别针对体虚感邪证、外感风热证、血热郁滞证,提示了明代以前痤疮辨治特色,亦为现代临床诊疗提供了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直肌倾斜后徙术(S-LR)与外直肌后徙术(LR)对集合不足型外斜视[CIX(T)]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由同一术者施行的斜视矫正术的CIX(T)患者101例,根据术式分为双眼外直肌倾斜后徙术(S-BLR)组44例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LR)组57例,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行不同术式的患者术后视近斜视角、视远斜视角及远近斜视角度差(NDD)。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t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NDD较术前的改善量在S-BLR组和BLR组分别为(8.0±3.3)棱镜度(PD)和(6.1±4.0)PD,S-BLR组较BLR组对NDD的改善更明显(Z=-1.995,P=0.046)。术后3个月,视近斜视角S-BLR组为(-5.1±5.5)PD,较BLR组的(-8.3±5.8)PD明显减小(Z=-2.882,P=0.004)。视远斜视角在S-BLR组与BLR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正位率在S-BLR组为82%,高于BLR组的53%(χ2=9.34,P=0.002)。S-LR前后,S-BLR组患者上视及下视斜视角度差及黄斑中心凹-视盘中心夹角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LR对CIX(T)的视近斜视角及NDD疗效优于L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禹香苑社区脑卒中筛查的意义及规范化管理后的效果。方法对1947名社区居民,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筛查出高危人群再进行实验室检查和颈动脉彩超检查;对203例居民规范化管理1年后,按照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对社区居民脑卒中筛查发现,2001例40岁以上参与者中,203例(10.15%)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可变的危险因素排前三位的是血脂异常(45.72%)、吸烟(22.19%)、超重(11.92%)和高血压(10.58%);颈动脉彩超检查66.7%高危人群颈部血管有异常;对高危人群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后,70.16%的居民危险因素控制优良。结论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是早期发现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有效方法,对高危人群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自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4月-2018年10月间肾内科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选取82例进行本次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其中常规组患者接受缬沙坦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酐、尿素氮及24h尿蛋白水平,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指标并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血清肌酐与24h尿蛋白水平优于常规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12%,远高于常规组患者的73.17%(P<0.05)。结论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