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比较结直肠癌病人术后支持性照顾需求的不同,为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指导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37月在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通过病理检查确诊的结直肠癌接受手术的161例病人,在癌症病人支持性照顾需求调查问卷(SCNS)的基础上,设计增加未保肛病人适用的造口支持需求维度进行问卷调查,共6个维度70个条目。结果:结肠癌和直肠癌病人术后心理需求和照顾与支持需求无差异,健康信息需求、生理及日常生活需求、性需求、造口需求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无造口病人的健康信息需求、造口需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病人术后支持性照顾需求高,应给予更多重视和指导,医务人员是结直肠癌病人最需要的社会支持力量,应利用这种信赖关系给予系统的健康指导,帮助病人实现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早日重返社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0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协同护理模式的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在入院时及出院后2个月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进行仔细评估,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表(WHOQOL-100)对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分别为(36.13±4.85),(40.34±5.6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3.78±5.42),(45.26±5.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143,3.847;p均<0.01)。干预前两组患者WHOQOL-10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生活质量评分为(78.12±3.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72±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P<0.01)。结论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缓解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低位直肠癌行开腹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5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保肛率为72%,高于对照组的52%,术中出血量也要少于对照组。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4例、肺内感染2例和吻合口瘘4例,而观察组患者则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手术视野更好,保肛率较高,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对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盆腔植物神经保留术直肠癌患者性功能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盆腔植物神经保留术直肠癌手术男性患者62例,随机进行分组,单纯组患者30例,单纯进行气管插管全麻;联合组患者32例,在常规气管插管全麻基础上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性功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联合组患者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比例、排尿功能障碍及射精功能障碍发生比例均明显优于单纯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无一例因麻醉操作导致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和全脊髓麻醉等严重不良后果。结论:腹腔镜盆腔植物神经保留术直肠癌患者在全麻基础上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的降低术后射精功能障碍、排尿困难及勃起功能障碍等情况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可依据患者进行应用和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今后临床中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25),实验组患者术后给予辅助化疗,对照组患者术后不给予辅助化疗,治疗过程为3个月,以患者2年生存率、2年复发率、白细胞降低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衡量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2年生存率不良反应率以及白细胞降低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2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对患者具有重大的意义,癌根治术后给予辅助化疗可以明显提高2年生存率、不良反应率以及白细胞降低率,降低2年复发率,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但是在化疗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
简介: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前列腺活检与MRj检查的间隔期对肿瘤简单定位准确性的影响,并探讨前列腺活检后MRI检查的最佳时机,以指导保留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本研究未制定前列腺活检后常规行MRI检查的方案,共184例患者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前行MRI检查,从活检至MRI的平均间隔期为30.8±18.6天。MRI对肿瘤进行简单定位(右、左、双侧、无)的准确性为44.6%。在病理与MRI存在差异的病人中(差异组),最常见的情况是MRI提示单侧肿瘤,而病理报告为双侧病变(58.3%),其次为MRI未见而病理报告前列腺癌(32.0%)。多变量分析显示:与结果一致组相比,差异组在MRI检查前的间隔期更短(25.0±14.3vs.38.1±20.6天,P〈0.01),MRI发现的出血率更高(80.4%vs.54.8%,P〈0.01)。在ROC分析中,MRI间隔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对肿瘤定位的准确预测值是0.707(P〈0.001)。MRI间隔期为28.5天时,灵敏度为73.2%,特异度为63.7%。MRI间隔期短于28天时,累积准确率仅有26.1%(23/88):间隔期大于28天时,累积准确率则为61.5%(59/96)。本研究表明:前列腺活检后至少4周行MIu检查能为手术提供精确的参考。
简介:背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减少了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死亡率。然而,对其是否长期获益仍存争议。方法:我们随机分配自1989至1999年间的695例前列腺癌患者接受观察等待或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并随访至2012年末。在ScandinavianProstateCancerGroupStudyNumber4(SPCG-4)中,主要终点是任何原因引起的死亡,死于前列腺癌或转移;次要终点包括开始雄激素剥夺疗法。结果:在23.2年的随访中,347名手术组中的200人和348名观察等待组中的247人死亡。其中手术组中63人、观察等待组中99人死于前列腺癌。相对危险度为0.56(95%可信区间,0.41∶0.77;P=0.001),绝对差别是11个百分点(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