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腰椎骨折患者采用X线和CT两种影像学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以往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术后证实为腰椎骨折疾病的患者74例,通过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X线技术在手术治疗前对病情进行检查;研究组采用CT技术在手术治疗前对病情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骨折疾病影像学诊断操作时间、腰椎骨折术前检查结果与手术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病情诊断的误诊和漏诊例数。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骨折疾病影像学诊断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腰椎骨折术前检查结果与手术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为94.6%,对照组为64.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病情诊断的误诊和漏诊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研究腰椎骨折患者采用CT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可以明显缩短术前诊断所需操作时间,提高病情诊断的准确率,使误诊和漏诊现象在最大程度上得以避免。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CT X线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段硬膜外镇痛在外手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普手术患者50例(食管癌22例、肺癌28例)腰段硬膜外穿刺并置管,硬膜外单纯应用水溶性阿片类药物,记录prince-Henry评分,心率变化,血压变化,呼吸、咳嗽咳痰效果及药物反应。结果prince-Henry评分(0~2分41例,3分7例,4分2例),心率、血压变化小于10%~15%,镇痛后副作用,术后呼吸、咳嗽咳痰无明显影响。结论腰段硬膜外在胸外科手术术后镇痛中镇痛效果同样达到段效果,并减少了穿刺风险及对呼吸及循环的影响。避免穿破硬脊膜和脊髓的损伤。

  • 标签: 胸科手术 术后镇痛 腰段硬膜外 阿片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骨折患者行颈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受临床治疗的30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前组患者给予颈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后组患者均给予后正中入路治疗。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住院时间等均显著更少,腰背痛VAS评分更优,各指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椎体高度、Cobb角等指标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多裂肌MRI横断位面积显著少于手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相应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腰椎骨折患者行颈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后,可以避免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存在的椎旁肌剥离伤害,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手术后的腰背痛感。

  • 标签: 经椎旁肌间隙 胸腰椎骨折 腰背痛
  • 简介:目的探讨苷激酶1(thymidinekinase1,TK1)在良恶性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乳腺医学中心收治的16—79岁女性乳腺疾病180例,其中乳腺癌112例(乳腺癌组),乳腺纤维腺瘤68例(乳腺纤维腺瘤组)。患者平均年龄47岁,中位年龄43岁。所有对象均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TK1水平,并比较其在纤维腺瘤及乳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及血清TK1水平在不同病理特征的患者中的差异。结果乳腺癌患者的TK1水平明显高于纤维腺瘤患者的TK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乳腺癌组中,肿块的大小与TK1的表达无关(P〉0.05);TNM分期较晚的患者血清TK1水平高于TNM分期早期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淋巴结分期晚期的患者血清TK1水平高于分期早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M1的患者TK1水平高于M0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TK1作为一种新型细胞增殖指数标志物,可较为准确地反映人体内肿瘤细胞的增殖水平,可作为一种监测肿瘤增殖程度和鉴别肿瘤良恶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胸苷激酶1 乳腺癌 乳腺纤维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腰椎骨折采用不同诊断方式的临床准确性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腰椎骨折病患,分别实施X线诊断以及CT影像诊断。对比与手术诊断结果的符合程度差异性。结果采用X线诊断下各种骨折分型均存在误诊情况,而CT诊断下与手术结果完全符合。影像学特点对比下,两种诊断方式在椎管狭窄、椎体高度减低、椎体后凸成角、附件骨折4方面,诊断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临床诊断腰椎骨折相对而言CT诊断准确性更高,可通过联合诊断保障诊断有效性。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CT诊断 X线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电视胸腔镜治疗进行性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80例进行性血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应用开探查止血治疗,后组应用电视胸腔镜探查止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时间、胸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再出血率、胸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进行性血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电视胸腔镜探查止血,效果显著,创伤小,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进行性血胸 电视胸腔镜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筛选出8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病患,视疗法差异把他们分为实验组A和实验组B各40例,实验组A实行常规治疗,实验组B实行常规+中医综合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实验组A的总有效率是85.0%,实验组B是97.5%,实验组B比实验组A高,对比差异较大(P<0.05);比较两组病患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实验组B比对照组A高,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满意,有明显改善病患的日常生活能力,可推荐。

  • 标签: 中医综合治疗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对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方式与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段椎骨折临床效果观察,探讨腰椎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2015年9月83例腰椎骨折患者的资料,分别采用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44例,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39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42.5岁。观察对比术前、术后、术后12、18个月时Cobb角及伤椎前后缘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7.6个月。术后两组患者矫正度均存在丢失现象,术后12、18个月时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后缘高度变化方面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Cobb角矫正度丢失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跨伤椎固定组术后12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固定组术后12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固定组术后18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固定组术后18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组与跨伤椎固定组,均能改善椎体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本文中经伤椎固定组能够更好地维持脊柱矫正度,是腰椎骨折经后路治疗中较好的选择。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弓根钉
  •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与正常人群周围神经声像图,总结DPN的一般声像图特征及特异性超声表现;高频超声(HFUS)与肌电图(EMG)进行相关性分析,印证HFUS对DPN的诊断价值;同时观察糖尿病(DM)患者DPN与足动脉受累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DPN患者30例[A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56.40±8.77)岁]和同期体检或诊治其他疾病不伴发DM及DPN患者30例[B组,正常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55.33±10.10)岁],以及有DM无DPN患者30例[C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54.90±10.48)岁)]。3组行超声检查,A组和B组观察和记录双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双下肢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前后径(D1)、左右径(D2)、横截面积(CSA)、神经被膜、神经束膜、内部回声及彩色多普勒(CDFI)情况;同时A组患者进行EMG检查,记录上述神经的潜伏期、波幅及神经传导速度;A组和C组进行双下肢足动脉的超声检查,观察其管径、斑块、内中膜情况,记录其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结果B组各神经显示清晰,横断面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筛网状结构,神经被膜及神经束膜表现为线状高回声,纵断面表现为由平行线状高回声(神经束膜)分割成的断续管状低回声(神经束);A组各神经肿大增粗、内部回声减低、神经被膜及神经束膜线状高回声模糊不清,D1、D2、CSA均较B组增大,血流信号增多(P〈0.05)。A组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CSA与EMG潜伏期呈正相关(r=0.527、0.910、0.702、0.581、0.793),与电位波幅呈负相关(r=-0.676、-0.298、-0.666、-0.439、-0.586),与神经传导速度呈负相关(r=-0.766、-0.853、-0.716、-0.877、-0.774);A组及C组足动脉均有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表现,表现

  • 标签: 超声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足背动脉 肌电图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 对 颈交界 区手法 治疗 来观察 锁乳突肌 表面肌电图 变化和最大张口程度是否可以改善 。方法 选取 60 名上交叉综合症患者,随机 1:1:1 分为治疗组、推拿组、对照组。分别给予龙氏治脊疗法、传统推拿及休息对照三种方法,每组治疗 2 周,分别测量治疗前后张口最大距离及双侧锁乳突肌表面肌电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和心理疏导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到我院进行剖宫产术的136例产妇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止痛药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术后疼痛护理和心理疏导,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止痛药使用情况、满意度、24h和72h的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剖宫产术后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和心理疏导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轻心理压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术 疼痛护理 心理疏导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临床创伤骨科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实现缓解疼痛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 110例骨科手术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术后疼痛缓解率、应用镇痛药比例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在术后疼痛缓解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比较明显( P<0.05);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疼痛评分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 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P<0.05);在应用镇痛药比例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创伤骨科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具有比较确切的疼痛缓解效果,可使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应用麻醉药物剂量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

  • 标签: 创伤骨科患者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对腹部手术患者手术之后护理工作中开展疼痛护理干预的方法以及效果,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5年 1月到 2016年 1月所收治的接受腹部手术患者资料 10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将所选取的 100例患者依照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平均每组 50例,其中对照组 50例患者手术之后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 50例患者手术之后接受疼痛护理干预,统计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将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之前的疼痛评分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之后的疼痛评分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为接受腹部手术患者开展疼痛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缓解患者手术之后疼痛,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腹部手术 疼痛 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理调护对痔术后疼痛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接收的86例各型痔患者为护理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43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调护,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改善问题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术后48h和出院前治疗疼痛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好,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0h疼痛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痔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应结合自身的情况及本病的特点,护理人员采取适当的心理调护,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心理调护 疼痛 痔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癌症疼痛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抽选我院64例癌症患者,对其实施疼痛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结果64例癌症患者疼痛症状均有所缓解。结论癌症的疼痛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命及生活质量,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癌症 疼痛护理
  • 简介:摘要对28例外科病人手术后切观察,按卡诺夫斯基氏的疼痛分级法,采用同源配对秩和检验,着重了解护理能否改善病人术后切口疼痛。结果表明护理前患者普遍出现焦虑、忧郁、恐惧等表现,通过适当的心理护理,局部切口的护理和全身护理等减轻疼痛措施实施后,切口疼痛明显下降或消失,护理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大部分病人变为平静心境,甚至心情愉快,护理前后情绪变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因此,加强术后病人切口疼痛的护理,是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我们重视。

  • 标签: 外科病人 切口 疼痛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