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琥珀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数据收集整理,抽取其中120例,随机将其中60例接受硫酸亚铁治疗,设为对照组,另60例接受琥珀酸亚铁治疗,设为观察组,对两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对比: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3.33%低于对照组13.33%,P<0.05。结论:小儿缺铁性贫血使用琥珀酸亚铁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改善机体的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较硫酸亚铁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对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2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单药组(n=55)与联合组(n=57),单药组采取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联合组采取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缺血区域脑血流量及侧支循环分级。结果联合组[96.5%(55/57)]有效率高于单药组[80.0%(4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及1个月,两组患者缺血区域脑血流量均上升,且联合组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侧支循环分级中4级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能修复神经功能损伤,恢复脑血液循环,改善血流速速,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脑血管病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研究组采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改善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①研究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P<0.05)。②治疗14 d,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9.1±1.2)分]低于对照组[(14.2±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5, P<0.05)。③治疗8周,研究组脑血流动力指标中最小血流量为(5.4±0.7)cm/s,最小血流速度为(10.7±0.9)cm/s,高于对照组的(4.7±0.4)、(9.5±1.1)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76、4.62, P均<0.05)。④研究组死亡率(0,0/30)、重度残疾率(3.33%,1/30)、植物生存率(3.33%,1/30)低于对照组[3.33%(1/30)、10.00%(3/30)、13.33%(4/3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2/30)低于对照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脑血管病,可疏通血管,改善脑动力学指标,保护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以本院接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2019年11月~2021年7月接诊),以区组随机化原则分组(对比组37例,实验组35例),入院后对比组行常规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联合丁苯酞治疗。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独立生活能力评分、血清学指标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入院时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独立生活能力评分、血清学指标对比无组间差异(P>0.050;)实验组治疗后NIHSS、mRS评分及血清Β2-MG、HCY、CysC低于对比组,且治疗有效率高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可积极保护患者神经系统,延缓损伤进展,并可纠正患者阻塞脑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综合疗效提升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治疗中联用依达拉奉、丁苯酞软胶囊的疗效。方法:共取71例研究样本(即:2019年04月至2021年04月入院的脑梗塞病人),盲选抽签法分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n=35,对照组)和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n=36,联合组),比较神经营养因子指标,总有效率,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联合组NSE(22.60±6.53)U/L,比对照组低,BDNF(5.77±1.04)ng/mL,NGF(149.50±12.80)pg/mL,比对照组高,总有效率94.44%(34/36)比对照组77.14%(27/35)高,P<0.05。结论:脑梗塞依达拉奉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软胶囊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可提升用药效果,改善神经营养因子指标,促进病情转归,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取丁苯酞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的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均在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收入本院治疗,共46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为治疗A组及治疗B组,其中治疗B组接受丁苯酞治疗,治疗A组在治疗B组基础上采取胞磷胆碱钠治疗,每组各23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的MOCA、MMSE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由研究结果数据方面上可见,治疗A组、B组治疗前MOCA、MMSE评分对比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含义(P>0.05)。治疗后,治疗A组MOCA、MMSE评分相比较治疗B组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改善效果。方法 于2019年5月至2022年04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7名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分为对照组(28名)和观察组(29名)。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14名显效(50.0%),9名有效(32.1%),5名无效(17.9%);观察组中17名显效(58.6%),11名有效(37.9%),1名无效(3.4%)。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6.6%(28/29)显著高于对照组82.1%(23/28)。比对差异明显(P0.05);治疗1个月,观察组HAMD、HAMA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3个月,观察组HAMD、HAMA评分下降幅度更加显著。比对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分析,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针对老年抑郁症进行治疗过程中,所起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了2021年3月份到2022年3月份之间在我院内接受老年抑郁症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选择的研究对象人数为80名,将其分为两组,其中40名作为研究组,使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的治疗措施,另外40名作为对照组,只使用艾司西酞普兰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和对照组中的实验样本患者均治疗相同的时间,治疗时间为两个月,然后对使用相关治疗措施前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收集到的对比数据有抑郁量表、焦虑量表以及病情严重程度量表等相关指标数据的评分。同时对患者在住院以后的6~12个月内的药物依从性以及治疗完成以后的复发概率等数据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中所有患者均已经完成了为期两个月的治疗过程,并且能够作为本次实验探究分析的样本。对治疗前后研究组和对照组中各方面数据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研究组中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的治疗措施,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更佳,并且能够改善老年抑郁症药物依从性,降低老年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完成以后出现复发的概率,因此可以应用于老年抑郁症疾病的临床治疗当中。
简介:摘要:目的:医务人员在进行研究时,选择随机两组对照均分的对照实验,探讨分析选择丁苯肽应用于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以定型的双肾双夹法建立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86只作为研究对象。将本次研究中大鼠模型进行随机计算机两组随机均分的方式进行处理,单组内设置43只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在进行治疗时,单纯应用生理氯化钠溶液进行处理,实验组大鼠应用丁苯酞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两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两组大鼠在接受治疗前神经行为学评分未见明显差异,而实验组在治疗完成后的神经行为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结论:丁苯肽应用于脑梗死的治疗中,能够改善病灶局部循环减轻脑组织损伤使神经功能得到恢复,可进行后续的临床试验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8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标准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各40例。标准剂量组给予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低剂量组接受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统计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标准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患者的NIHSS评分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标准剂量组患者的NIHSS评分大幅超过低剂量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剂量组92.50%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标准剂量组患者的75.00%明显更低,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标准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标准剂量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超过低剂量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标准剂量,低剂量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更佳,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炎症的改善效果更好,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研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入组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名患者,对参照组患者实行传统的治疗方法,对实验组患者实行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6.00%,远远高于参照组的80.00%,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概率是4.00%,远远低于参照组患者的16.00%,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的满意度是96.00%,远远高于参照组的80.00%,组间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对于患上这种疾病的患者的治疗,采取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以很好的减轻患者的有关表现症状,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更低,安全性比较高,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05月-2021年09月本院收治的94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7),两组均予以常规神经内科对症治疗,对照组同时应用舍曲林治疗,研究组则应用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抑郁评分、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治疗中应用丁苯酞,可有效缓解其抑郁情绪,且对其炎性因子水平可发挥良好的控制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