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与传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10月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收治的9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PFBN组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为(75.7±5.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0.4)d;采用PFBN固定治疗。PFNA组46例,男20例,女26例;年龄为(75.3±4.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3±0.5)d;采用PFNA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术后负重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PFBN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7.3±11.4)min,显著高于PFNA组患者[(39.2±15.3)min];术后负重时间为(7.9±2.7)d,显著短于PFNA组患者[(21.2±5.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FBN组与PFN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30.6±21.3)、(123.5±17.8)mL]、住院时间[(4.2±1.6)、(4.6±2.1)d]、Francisco评分优良率[89.1%(41/46)、87.0%(40/46)]、骨折愈合时间[(12.3±0.5)、(12.6±0.7)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89.1%(41/46)、87.0%(40/4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BN与PFNA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与PFNA比较,PFBN可提供更可靠的早期稳定性,减少患者卧床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腔内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 renal artery stenosis,TRA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进行肾移植术后出现TRAS并接受了血管腔内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中期随访结果。结果共2 230例患者进行了肾移植,其中78例发生TRAS,发生率为3.6%,27例患者接受了血管腔内治疗并得到12~80个月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13例(48.1%)进行了移植肾动脉造影并球囊扩张术,其中2例因再狭窄而行支架置入术,14例(51.9%)进行了移植肾动脉造影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血清肌酐217.1 μmol/L(98~541 μmol)与术后2周127.6 μmol/L(47~220 μmol/L)和术后12个月103.4 μmol/L(63~166 μmol/L)相比,术后血清肌酐明显降低(P<0.05);术前肾小球滤过率42.7 ml/min(8.3~105.3 ml/min)与术后2周61.8 ml/min(24.6~132.2 ml/min)和术后1年76.3 ml/min(47.3~113.9 ml/min)相比,术后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升高(P<0.05)。移植肾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术前为234 cm/s(75~457 cm/s),术后2周为129 cm/s(52~290 cm/s)(P<0.05),1年后为118 cm/s(57~300 cm/s)(P<0.05)。随访期间,2例(7.4%)因肺部感染导致的多脏器衰竭而死亡。结论TRAS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血管腔内治疗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简介:摘要:地温对农业生产影响非常大,为全面掌握平鲁区近年来地温变化特征,科学指导农业生产,以平鲁区1991-2020年地温观测资料为依据,利用M-K突变检测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平鲁区浅层地温的变化特征。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1990-2019年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降水量年、月值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距平法等数理统计分析法分析近30年大柴旦地区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大柴旦地区年降水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是17.354mm/10a,达到了显著性检验水平,春季、夏季、秋季以及冬季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分别是-0.143mm/10a、11.89mm/10a、5.687mm/10a以及-0.081mm/10a,这意味着春、冬季两个季节降水量均呈略微减少变化趋势,减少幅度均不明显;而夏季、秋季降水量均呈增加变化趋势,夏季增幅较大;降水量年际变化波动起伏非常大,年降水量最大值168.2mm出现在2017年,年降水量最小值44.8mm出现在1995年,年降水量最大值是最小值的3.8倍;降水量属于正距平有14年,占46.7%,负距平年份占53.3%;大柴旦年内降水呈显著的月际变化,表现为中间月份降水多,两端月份降水少的态势,5-9月份降水较为集中,该时间段平均降水量是83.7mm,占年降水量的84.95%,7月份降水量达到最大值,月平均降水量为27.5mm, 11月、12月份降水量最少,仅为1.3mm;四季中,夏季降水量最多,春季次之,秋季较少,冬季最少。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西藏地区16个气象站1961-2013年月平均、年平均气温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西藏地区近53年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得到:(1)西藏地区,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月变化特征基本一致,1月为其最低值,7月为其最高值;从月尺度空间分布上来看,西藏地区5种不同的温度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也基本一致,即在1-6月和10-12月表现为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7、8、9三月表现为西北高、中部低、东南高的特征。(2)从季节变化趋势上看,西藏地区冬季气温上升趋势较其他三季来说,明显偏大。(3)从年变化趋势上看,西藏地区5种气温要素均表现出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年平均上升趋势为0.31℃/10a,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上升0.67℃/10a,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为0.27℃/10a、0.41℃/10a。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竹山县近30年基本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气温、降水、风速、相对湿度、气压、日照时数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分析,得出相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竹山县年平均气温为15.9℃,全年1月最冷,12月次之,7月最热,8月次之;年平均降水量为837.2mm,年均雨日为122.4天,夏季降水最多,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4.4%;年平均风速为0.73m/s,年和四季主导风均为东风,且2月出现最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7%,且夏季>秋季>冬季>春季,9月相对湿度最大,2月最小;年平均气压为980.6百帕,且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就月份而言,呈U型变化,12月最高,1月次之,7月最低;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24.1小时,且夏季>春季>秋季>冬季,7月最多,12月最少,全年有3个月份月日照时数小于10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