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教育部于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质量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个性品质等,这些都属于情感领域。因此,在教学中只有重视和关注情感领域,才能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益。
简介:作为未来的反思性实践者,职前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同样重要.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D师范大学2016级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反思能力的初始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全日制教育硕士生的反思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总体呈正态分布,但各下设因子的发展水平显著失衡,教学反思能力发展明显滞后;(2)分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反思能力发展水平的内部差距显著;(3)以往的教学经验、教育实习经历、本科是否是师范生等因素,没有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反思能力的发展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认为:在整体提升反思能力发展水平的同时,应着重关注教学反思能力的发展;在整体提升反思能力的同时,要尽量缩小内部个体之间的差距;应积极探索高效的反思性实践模式,以促进职前教师在循环和递进的实践过程中,反思能力也能实现螺旋式发展.
简介:专业学位教育的职业性特征源于学位的最初职能,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目标定位则是其职业性的综合体现,专业学位教育体系正日臻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用于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这一群体缺乏职业实践经验,正处于探寻职业追求的过程中,在职业认同的形成上最感困扰。因此,整体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认同,可尝试从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讲座,加大自主职业实践的引导和鼓励,稳步推进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相衔接等三方面着手,实现由专业向职业的转换。
简介:分析了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面临的问题,从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管理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改革,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入学门槛和教学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攀升,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他们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群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由于非全日制工商管理专业硕士思想的特殊性,如何根据其思想特点适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具有专业综合素质,成为专业领域应用型人才,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对非全日制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现状,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研究生培养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方法2014年至2015年,选择我国34所开展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院校的42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实践的单位及单位选择、实践模式、实践时间、工作内容、考核和满意度等方面,采用问卷的形式对其进行调查。结果74.2%(313/422)的研究生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主要的实习地点;实践单位的选择以导师安排[41.7%(176/422)]和学校统一安排[41.0%(173/422)]为主,但36.5%(154/422)的研究生认为自主选择实践单位更为合理;45.5%(192/422)的研究生认为相同或不同单位不同科室轮转模式与固定单位和固定科室轮转模式相结合最为合理;19.9%(84/422)的研究生所在院校要求实践6个月以下,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实践,要求实践12个月以上的院校中有96.7%(118/122)的研究生完成了实践;研究生实践工作的主要内容以日常事务为主,但46.2%(195/422)的研究生认为参与课题研究与专项调研才能提升其能力;研究生对实践训练整体满意度评分为3.80分(满分5分)。结论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实践基地类型和选择方式单一、实践整体设计有待完善、缺乏评价考核机制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实践训练方案、构建考核评价体系,进而保障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质量,提升研究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