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当拆迁周期保持不变,安置房项目建设周期与财务费用一般成正比关系,而房屋开发以及管理的费用与施工工期成反比关系。安置房项目建设工程越快完成,则安置房项目周期建设成本越低,本文对安置房项目建设工程周期管理进行了研究,希望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提供一定帮助,缩短安置房项目建设工程的周期,提高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
简介:摘要:驰放气装置通过回收丁辛醇装置排放尾气中的丙烯、丙烯,达到了降低丙烯单耗的目的,减少了排放造成的浪费,是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该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是降低丁辛醇产品能耗、物耗的前提,本文探讨了实现驰放气装置长周期运行的策略,进一步推进装置高效生产。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高分辨力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R-MRI)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患者低中危组与高危组间斑块特征的差异及ABCD3评分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接受HR-MRI检查的TIA患者病例。根据风险评分量表ABCD3分为低中危组(ABCD3<6)与高危组(ABCD3≥6)。两名有五年以上斑块分析经验的医师独立识别出斑块位置、斑块成分,测量并计算斑块或参考管腔的血管面积和管腔面积、狭窄率、标准化壁指数(normalized wall index, NWI)、重构指数(remodeling index, RI)。依照对比后增强率(enhancement ratio, ER)定量对斑块强化进行分级:0级(ER斑块≤ER参考管壁),1级(ER参考管壁<ER斑块<ER垂体漏斗)和2级(ER斑块≥ER垂体漏斗)。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组间临床特征和斑块特征的差异。斑块特征和ABCD3评分的相关性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或Pearson相关进行分析。结果72名患者最终纳入研究,高危组(n=39,54.17%)的NWI、RI数值显著高于低中危组(n=33,45.83%)[0.86(0.76,0.92)vs.0.62(0.49,0.75);1.25(1.05,1.33)vs.1.00(0.81,1.11);P均<0.05],高危组的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 IPH)和2级强化比例显著高于低中危组[74.4% vs.33.3%;56.4% vs.6.1%;P均<0.05],且NWI(r=0.661,P<0.01)、IPH(r=0.388,P<0.01)、斑块强化(r=0.467,P<0.01)与ABCD3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低中危组及高危组TIA患者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同形态学特征,且NWI、IPH和2级强化是识别高风险TIA患者的潜在指标,HR-MRI探测这些特征可为TIA患者的早期干预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作间期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PE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联合发作期18F-FDG PET/CT、发作期99mTc-双半胱乙酯(99mTc-ECD)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CT在难治性癫痫致痫灶定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3月至2022年1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1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男36例,女25例,年龄(32.46±11.01)岁,年龄范围为18~58岁。所有患者均行发作间期18F-FDG PET/CT脑代谢显像且均为阳性表现,对18F-FDG PET/CT显像结果表现为多灶改变而不能准确定位者行发作期18F-FDG PET/CT显像或发作期99mTc-ECD SPECT/CT显像,评估发作间期18F-FDG PET/CT显像及联合发作期18F-FDG PET/CT显像或99mTc-ECD SPECT/CT显像在难治性癫痫致痫灶中的定位诊断价值。结果61例患者中23例(37.7%)在18F-FDG PET/CT中表现为单发病灶,38例(62.3%)在18F-FDG PET/CT中表现为多发病灶或弥漫性改变无法准确定位,其中12例行发作期18F-FDG PET/CT显像,9例(75.0%)转化为单发病灶;26例行发作期99mTc-ECD SPECT/CT显像,20例(76.9%)转化为单发性局限性血流灌注增高区。61例患者经发作间期18F-FDG PET/CT联合发作期18F-FDG PET/CT或99mTc-ECD SPECT/CT显像最终准确定位致痫灶52例,准确度为85.2%。结论发作间期PET/CT显像表现为单发病灶的难治性癫痫患者,致痫灶定位准确;发作间期PET/CT显像表现为多发病灶而无法准确定位的患者,可加行发作期SPECT/CT显像或发作期PET/CT显像,联合应用优势互补,可显著提高对癫痫致痫灶的定位准确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丰富康复训练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双重任务下步态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TIA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组。干预期间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压、改善脑功能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丰富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对3组对象进行双重任务步行时步态测试、认知功能测试、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测定。结果治疗前2组TIA患者步态各参数、总体认知功能、执行注意功能、P300潜伏期及波幅、血清BDNF浓度等指标与健康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上述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步态各参数、总体认知功能、执行注意功能、P300潜伏期[(334.08±17.32)ms]及波幅[(19.98±3.88)μV]、血清BDNF浓度[(17.31±2.11)ng/ml]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丰富康复训练能提高TIA患者双重任务步行时步态测试成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TIA患者血清中BDNF浓度及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接受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共30例,给予常规护理,一组为观察组共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后能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明显缓解了焦虑心理,其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后能正确疏导自己的负性情绪,减少了抑郁心理,其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接受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共30例,给予常规护理,一组为观察组共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后能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明显缓解了焦虑心理,其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后能正确疏导自己的负性情绪,减少了抑郁心理,其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结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7月就诊短暂性脑缺血患者83例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入院后将患者随机分组,对比组42例、实验组41例。对比组行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行补阳还五汤+阿司匹林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率水平,TIA持续时间,治疗有效率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后二磷酸腺苷诱导PAG血小板聚集率、TIA持续时间均低于对比组,且治疗有效率高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予以短暂性缺血患者补阳还五汤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可快速缓解TIA症状,降低阿司匹林抵抗程度,为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升提供临床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为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患者提供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院内收治的72例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两组,各36例。参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依从性评分。结果护理后,参照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高于观察组,依从性评分低于观察组,有差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