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一期修复头部深度烧伤所致头皮缺损和颅骨外露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2006年~2011年,我科共收治13例严重烧伤后头皮缺损合并颅骨外露的患者,其中电击伤9例,癫痫发作昏迷后柴火烧伤头部及煤气中毒昏迷后颞顶部煤炉灼伤各2例。头皮缺损面积3cm×5cm~7cmX15cm,颅骨外露最小3cmx2cm,最大12cmX60cm?5缁魃嘶蛏疃壬丈撕?1—6月余,创面清洁换药后,无明显创周炎,术中碘伏纱布覆盖创面并缝合固定。肾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于头皮帽状腱膜下层,其切口位于预扩张皮瓣的远端,剥离范围距离创缘不小于2cm。注水扩张时间为I~3,扩张器埋置1—3只,注水扩张总容量260—850ml,扩张额外皮肤面积为缺损面积的1.5~2倍。术中将外露坏死颅骨外板予以清除;或者在颅骨外板上钻孔,等待肉芽生长后,再行预扩张皮瓣覆盖。将扩张器取出后,将皮瓣和腔隙内形成的纤维膜切断,以利于皮瓣延伸和转移,并放置负压引流。结果扩张部位无1例发生感染;有1例预扩张面积不够,经头皮总动员覆盖头皮缺损创面;其中1例坏死颅骨清除不彻底,形成枕部窦道,经再次手术,清除死骨并行局部皮瓣转移手术,修复枕部窦道;1例颞骨外露创面经接力扩张修复。术后头皮毛发生长如常。结论电击伤等所致头皮缺损合并颅骨外露创面,完全可以应用软组织扩张术形成的头皮预扩张皮瓣进行一次性美容修复,无须II期解决秃发畸形问题,较传统方法有明显优点,现报道如下。
简介: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对四肢肌腱和骨骼外露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对85例四肢软组织严重损伤合并肌腱、骨骼外露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持续治疗,7~14d为1个周期,应用1~4个周期,维持负压40~50kpa.其中新鲜创面组53例(单纯肌腱外露29例,单纯骨外露8例,肌腱骨骼均外露16例).慢性创面组32例(单纯肌腱外露12例,单纯骨外露9例,肌腱骨骼均外露11例).根据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分别行二期缝合、植皮或组织瓣转移闭合创面.结果本组85例经负压封闭引流治疗1~4个周期后,创面可采用直接缝合、植皮或组织瓣转移覆盖,无1例发生感染.结论VSD可以有效保护严重损伤肢体暴露的肌腱和骨骼,减少污染.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肌腱外露的疗效。方法本组病例清创后肌腱外露,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每次持续负压引流7天,使用1-3次,待肉芽组织覆盖肌腱后,取自体中厚皮片,将自体皮戳洞后缝合于创面上,皮片覆盖VSD负压引流,术后10天左右打开,创面愈合。结果创面经1-3次负压封闭引流后肉芽组织完全覆盖外露肌腱,18例皮片全部成活。结论VSD负压封闭引流二期植皮或皮瓣转位是肌腱外露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论中药冲洗+VSD结合手术治疗在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胫骨外露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胫骨外露患者10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50例采取扩创植皮术治疗(对照组),另50例实施中药冲洗+VSD结合手术治疗(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对于各项数据的对比来说,观察组治疗方法的各项数据更加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治疗,它可以更好地刺激肉芽生长,缩短了皮肤和软组织缺陷的治疗时间,并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 ”战略深入发展 ,以及“一带一路”背景下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实力的中资矿企在海外不断拓展业务,这给海外矿山建设行业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此同时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竞争力,标前成本测算的准确与否,是否能指导决策就变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对海外露天采剥工程标前成本测算进行了一些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髌骨外露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7月至2017年9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骨科医院手二科收治12例膝前软组织缺损髌骨外露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4~60岁,平均42.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5例,碾轧伤3例,烧烫伤2例,髌骨骨折术后2例。创面范围6 cm×5 cm~8 cm×7 cm。切取面积为7 cm×6 cm~9 cm×8 cm的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供区均游离植皮修复。观察术后效果,并按照英国医学研究会评定标准评价皮瓣感觉功能。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均无术后并发症。12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外观较佳,皮瓣厚薄适中,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皮瓣感觉:2例S3+级,6例S3级,4例S2级。结论隐动脉穿支皮瓣穿支血管解剖位置较恒定、切取方法简单,皮瓣血供丰富,可切取皮瓣面积较大,对皮瓣供区损伤较小,是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髌骨外露的一种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治疗大鼠骨外露创面的疗效。方法取10~12周龄,250~300 g的雄性SD大鼠24只,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8只。将所有SD大鼠前头盖骨区域1.5 cm×1.5 cm皮肤全层切除及并去除颅骨表面的骨膜。PRF组创面覆盖PRF;脂肪移植组创面覆盖等量脂肪颗粒;对照组创面覆盖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第4、7和11天对创面换药。使用Image J软件对骨外露面积进行量化评估。应用HE染色和马松三色染色评估创面新生血管和胶原沉积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因子水平。组间比较采用随机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术后第4天时,PRF组大鼠骨外露比例为57.99%±11.29%;脂肪移植组骨外露比例为45.92%±9.55%;对照组骨外露比例为77.73%±5.57%。第7天时,PRF组大鼠骨外露比例为4.29%±2.28%;脂肪移植组骨外露比例为29.52%±6.33%;对照组骨外露比例为36.90%±8.43%。第11天时,仅PRF组的骨外露创面完全被肉芽组织覆盖,脂肪移植组及对照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外露,分别为10.15%±1.49%和21.69%±2.40%。PRF组在各时间点创面骨外露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7天和第11天时,PRF组的骨外露比例显著低于脂肪移植组,但是在第4天时,脂肪移植组的骨外露比例却低于PRF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11天时,HE染色结果显示PRF组的新生微血管密度为(10.37%±0.49%)显著高于脂肪移植组(4.86%±0.83%)和对照组(2.91%±0.31%)(P<0.05),马松三色染色结果显示PRF组的胶原纤维最丰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提示第11天时PRF组的生长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与脂肪移植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作为一种取材方便的治疗手段,对修复创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可加快骨外露创面愈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瘢痕治疗过程中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外露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应用扩张器行皮肤扩张术的患者45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扩张器外露情况。结果本组45例患者中有10例(22.22%)发生扩张器外露,其中,颈部发生率为28.57%,显著高于躯干四肢的16.67%(P<0.05);发生原因包括切口选择不当(30.00%)、手术操作不当(10.00%)、切口感染(30.00%)、血肿(10.00%)、切口张力过大(10.00%)以及囊折叠(10.00%)等。结论瘢痕治疗中头面部扩张器具有较高的外露发生率,主要受手术解剖层次、切口选择、扩张器放置等因素的影响,积极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可降低外露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