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者熟练掌握腹腔镜胃切除手术是否有助于更快掌握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同一团队在熟练掌握腹腔镜胃切除手术的基础上,序贯实施LPD的41例患者临床及围手术期资料,LPD的学习曲线通过累积和分析法(CUSUMOT)和风险调整后累积和分析法(RA-CUSUM)进行分析。结果41例患者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25.0~83.0(60.6±13.7)岁,患者均顺利完成LPD,手术时间(456.3±85.9)min。术后生化瘘4例(9.8%),B级胰瘘4例(9.8%),无C级胰瘘。术后Clavien-Dindo分级≥Ⅲ级的并发症10例(24.39%),死亡1例。CUSUMOT法提示在第33例患者之后度过学习曲线,RA-CUSUM法提示在第31例患者之后度过学习曲线,两者结果基本位于同一时间。结论术者熟练掌握腹腔镜胃切除手术,可以更快掌握LPD手术中的关键技术,更安全快速地度过LPD学习曲线。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子宫经腹腔镜下全切及腹腔镜联合阴道切除的手术技巧、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年 6月~ 2020年 4月子宫体积如 12~ 24孕龄大小的,于我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及腹腔镜联合阴道子宫切除 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 11例患者行腹腔镜联合阴道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 120.0±36.5) min,术中出血量( 150.3±68.2) ml,平均住院日( 6.1±0.7) d。 1例剖宫产史病例发生膀胱轻微副损伤,即时镜下修补,无一例发生术中或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 选择合适的病例,具有熟练的腹腔镜手术和阴式手术基础,大子宫经腹腔镜下全切及腹腔镜联合阴道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 ]腹腔镜;腹腔镜联合阴道;子宫切除术;大子宫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operative techniqu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 and laparoscopic combined vaginal hysterectom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7 cases of 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 and laparoscopic vaginal hysterectom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8 to April 2020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16 patients underwent 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 11 patients underwent laparoscopic combined vaginal hysterectomy.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was (6.1 ± 0.7) days. One case with history of cesarean section had slight bladder injury and immediate repair under the microscope.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during or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 it is safe and feasible to select the right cases and have the basis of skilled laparoscopic operation and vaginal operation.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镜初筛阴性人群再次进行结直肠镜筛查的时间间隔。方法选择美国前列腺、肺、结直肠及卵巢筛查数据库中基线期结肠镜检查结果正常(初筛阴性)、完成两次结肠镜筛查的14 606名研究对象,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状态、种族、吸烟)、生活习惯、癌症家族史及结直肠筛查结果等信息。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随着筛查间隔的延长阳性病例(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腺瘤、息肉)检出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内部标准人口计算各筛查间隔组阳性病例的标化例数、阳性率和构成比。结果研究对象基线期的年龄为(61.9±5.2)岁,男性占54.4%(7 948名);有癌症家族史占46.2%(6 745名);筛查间隔为(1 639.1±320.9)d,筛查阳性者共1 716例。随着筛查间隔的延长,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腺瘤和息肉的阳性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P趋势<0.001)。经内部标准化人口(14 606名)标化后,采用3、5年筛查间隔方案分别检出17.99、11.57例结直肠癌和177.37、240.35例进展期腺瘤。结论基于美国结肠镜检查初筛阴性人群,3年筛查间隔方案能筛出相对较多的结直肠癌病例,但其卫生经济学评价尚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7月-2020年6月,开展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手术治疗探究,从本院收治的此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病例,按照选取顺序1-76编号,使用抽签法分组,平分2组,标记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前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后者给予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统计治疗情况,并分析安全性。结果:试验组结石清除率为,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率为7.89%,与对照组5.26%相比,差异小,P>0.05。结论: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中,腹腔镜集合胆道镜清石率较高,同时缩短了患者恢复时间,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腔镜手术护理流程图在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4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根据患者到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将其均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80例。常规组进行基础护理干预,包括注意事项叮嘱、健康教育以及日常基础护理;研究组采用腔镜手术护理流程图,包括创建专门的护理小组、术前评估病情、术中各项生命体征监测、术后个人卫生与饮食护理干预。分别记录2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满意度评分(4.7±1.3)d、(2.1±0.4)分、(97.6±8.7)分,均高于常规组的(6.6±2.4)d、(4.3±0.7)分、(83.1±10.2)分(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3.75%比26.25%,P<0.05);研究组总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组(93.75%比40.00%,P<0.05)。结论对于临床需要实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给予腔镜手术护理流程图并严格实行,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出院时间,缓解患者痛苦,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腔镜下胸椎旁阻滞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椎旁阻滞组(n=30)。椎旁阻滞组在手术结束前在胸腔镜直视下将20 ml、0.375%罗哌卡因注射在胸4~5肋间、椎体旁1 cm处;对照组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12、24、36和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哌替啶追加剂量和次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主动咳嗽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椎旁阻滞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椎旁阻滞组患者术后哌替啶追加剂量和次数分别为(8.2±2.3)mg和(0.2±0.1)次,均低于对照组的(87.8±15.3)mg和(1.8±0.3)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1、34.37,均P<0.05)。椎旁阻滞组患者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10.0%、6.7%和0,均低于对照组的40.0%、30.0%和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0、5.45、4.29,均P<0.05)。椎旁阻滞组患者主动咳嗽率为33.3%,高于对照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P<0.05)。椎旁阻滞组患者术后恢复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6.5±0.4)h、(20.9±3.1)h和(4.6±1.0)d,均低于对照组的(8.5±0.7)h、(28.6±4.8)h和(6.1±1.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7、7.39、4.19,均P<0.05)。结论胸腔镜下胸椎旁阻滞可以有效减轻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术后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护理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共 88 例,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44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则采用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本文采用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来评价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分析其临床护理特点。结果 经不同的手术治疗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 7.2±2.3 ) d ,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 5.4±1.9 ) d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5.91%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55% ,略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并发症发生几率也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镜直接分离法在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长葛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0例行后腹腔镜手术的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45.12±12.65)岁,年龄范围为25~66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直接分离组与自制气囊组,每组30例。直接分离组采用观察镜直接分离法建立后腹腔行后腹腔镜手术,自制气囊组采用自制气囊法建立后腹腔行后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建立腹膜成功率、建立腹膜时间、造腔出血量、手术时长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直接分离组建立腹膜成功率[96.7%(29/30)]高于自制气囊组[73.3%(22/30)],建立腹膜时间[(6.26±1.21)min]、手术时长[(103.84±13.77)min]短于自制气囊组[(10.89±2.03)min、(126.45±15.65)min],造腔出血量[(4.22±1.65)ml]低于自制气囊组[(8.73±1.52)ml],并发症发生率[6.6%(2/30)]低于自制气囊组[26.7%(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镜直接分离法在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成功率较高、耗时较少、出血量较低、安全可靠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灌洗联合手术切开清创治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灌洗联合手术切开清创治疗4例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感染患者资料,男3例,女1例;年龄55岁(范围,51~61岁)。4例患者均于术后1个月内出现手术部位不同程度的红肿、疼痛等症状,同时伴有发热、脓肿、窦道形成。入院后完善血液学及放射学检查,使用抗生素治疗,并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调整使用抗生素。同时采用关节镜下灌洗联合手术切开清创进行治疗。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术后复查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X线片等,评估感染症状是否缓解及预后情况。术前及随访时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ASES)评分评估疼痛及肩关节功能。结果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1例进行负压吸引1周后再关闭伤口。微生物培养结果显示,4例患者中,2例结核分枝杆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经治疗后患者肩部窦道均顺利愈合,患肩红肿、疼痛等症状消失。4例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3、4、32、33个月。末次随访时均未出现感染复发,肩关节活动度及评分均较清创术前好转,其中2例术后出现肩关节感染症状1个月的早期清创患者VAS及ASE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分及40分、6分及23分,分别提升至1分及80分、1分及73分;另2例术后出现肩关节感染症状病程超过6个月的患者VAS评分及ASE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6分及28分、6分及32分,分别改善至1分及62分、2分及65分。4例患者均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肩关节感染病程不超过1个月时,采用关节镜灌洗联合手术切开清创的方法治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感染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孔腹腔镜及传统腹腔镜下治疗妇科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收治的168例卵巢囊肿、异位妊娠及子宫肌瘤等良性病变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6.72±6.31)岁,年龄范围为18~55岁。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传统腹腔镜组(n=88)和单孔腹腔镜组(n=80),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24 h疼痛评分。结果单孔腹腔镜患者手术时间[(72.97±15.61)min]长于传统腹腔镜组[(60.67±18.7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孔腹腔镜组患者住院时间[(4.00±0.60)d]少于传统腹腔镜组[(5.00±1.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孔腹腔镜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84±0.70)分]低于传统腹腔镜组[(3.90±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器械行单孔腹腔镜安全可行,可明显减少妇科良性病变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升术后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经腹途径腹腔镜下右肾肾周筋膜的分层结构,为腹腔镜筋膜入路右肾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国内外学者对肾周筋膜研究的基础上结合CT肾周筋膜的呈现,对经腹途径腹腔镜下肾周筋膜分层结构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好手术的筋膜入路及分离途径并应用于指导经腹腹腔镜下右肾切除术,记录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来自阳江市中医医院和人民医院的45例患者的术中肾周筋膜观察结果及手术时间、出血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经腹途径腹腔镜下肾周间隙周围存在一个潜在连续的由疏松纤维条索填充的无血管层面,这个无血管层面存在于相邻的两层肾周筋膜之间,45例患者均按术前设计的手术路径顺利完成手术,其中42例患者可以很好或较好的保持筋膜完整性的情况下完成分离,2例脓肾患者及1例无功能肾患者由于粘连明显未能保持分离面筋膜完整性,平均手术时间73 min,平均出血50 ml,术后引流管时间2.7 d,术中无肠管及下腔静脉损伤病例,术后无肠漏及严重的继发出血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肾周筋膜的分层结构及肾周间隙周围存在的连续的潜在无血管层面为经腹途径腹腔镜筋膜入路右肾切除有效的解剖依据,经腹腹腔镜下筋膜入路右肾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可以让手术更加安全及出血更少。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未达治愈标准而行补救性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ESD患者中有2例病灶切除不完整,2例病灶完整切除、病理切缘阳性,1例病灶剥除过程中发现胃外血管搏动,切除部分病灶后终止手术。手术方式:1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4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均无中转开腹。术后病理检查结果:1例肿瘤侵犯固有肌层,1例肿瘤侵犯黏膜肌层,1例肿瘤位于黏膜层内,2例为重度异型增生,术后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患者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腹腔镜补救性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是非治愈性ESD后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补救治疗方式。ESD治疗后未达治愈标准患者的病灶小,术中定位困难。术前用钛夹标记+CT重建准确定位有助于精准行胃癌根治性切除。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TLTG)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LATG)对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差异,进一步探讨全腹腔镜下食管-空肠吻合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2019年9月前公开发表的关于胃癌上述两种手术方式(TLTG组与LATG组)对照研究的文献。检索关键词为胃癌、全胃切除、全腹腔镜、腹腔镜辅助、食管-空肠吻合、gastric/stomach cancer, total gastrectomy, totally/completely laparoscopic, laparoscopic-assisted/laparoscopy-assisted/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esophagojejunostomy/esophagojejunal anastomosis。通过RevMan 5.3软件对两组的数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258篇文献,经过逐层筛选后,最终纳入11条文献,样本总量为2421例,其中TLTG组1115例,LATG组1306例。Meta结果显示,两组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LTG组的平均BMI显著大于LATG组(P=0.01)。与LATG组相比,TLTG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较短(P<0.001),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P=0.003),淋巴结摘除数量明显较多(P=0.04),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P分别为0.03和0.02),而肿瘤大小、近端切缘长度、总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出血)及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及食管-空肠吻合术安全可行,与LATG相比,TLTG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淋巴结易获取、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TLTG也适用于肥胖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在腔镜手术中使用的腔外辅助的腔内张力结打结法在儿童膈膨升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到2018年12月161例行胸腔镜微创膈肌折叠手术的膈膨升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6例,女45例;年龄4个月至9岁,平均1.6岁;术中均采用腔外辅助的腔内张力结打结法。随访观察有无线结松开或复发病例。结果161例手术均安全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术中平均打结时间36.1 s(26~69 s),平均手术时间56.1 min(30~165 min),平均术中出血2 ml(1~5 ml),平均住院时间7.6 d(5~18 d)。随访12个月至9年,患儿术后恢复良好,无复发病例,未发现打结松开病例。结论本研究描述的打结方法安全可行,适用于各种微创腔镜手术中打结,特别适合于具有一定张力组织的缝合打结。本方法学习曲线短,适合具有一定腔镜手术基础的医生快速掌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RIRS)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鹿角形肾结石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输尿管软镜组(n=40)与经皮肾镜组(n=40),分别给予RIRS与PCNL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清石成功率、出血情况、手术时间等。结果经输尿管软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住院总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少于经皮肾镜组,手术时间长于经皮肾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 mm=84.306、5.105、2.617、39.219、7.488,t>25 mm=24.630、5.602、2.586、36.172、6.895;均P<0.05)。对于直径≤25 mm鹿角形肾结石,两种手术方式的清石成功率分别为91.30%和9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05),>25 mm鹿角形肾结石,经皮肾镜组清石成功率(94.4%)明显高于经输尿管软镜组(64.71%)(χ2=4.833,P<0.05)。经输尿管软镜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低于经皮肾镜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8,P<0.05)。结论RIRS和PCNL两种术式各具优缺点,对于直径≤25 mm的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首选经RIRS治疗,术中出血少,住院费用少,有着较高的安全性;而对于直径>25 mm的鹿角形肾结石患者,宜采取PCNL,可明显提高一次性结石清除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行经皮肾镜、输尿管镜碎石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情况分为尿源性脓毒血症组45例和未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7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皮肾镜、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45例,未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75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糖尿病、结石大小、术中冲洗量、手术时间、肾功能不全、泌尿系统感染、术前抗菌药物应用、尿常规及尿培养阳性均可能是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患者肾积水程度与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糖尿病、结石大小、术中冲洗量、手术时间、肾功能不全、泌尿系统感染、术前抗菌药物应用、尿常规及尿培养阳性均是经皮肾镜、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性别、糖尿病、结石大小、术中冲洗量、手术时间、肾功能不全、泌尿系统感染、术前抗菌药物应用、尿常规及尿培养阳性均可能导致经皮肾镜、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本述评对目前基本成熟的各种颈外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进行了综合评价,包括操作的便利性和容易程度、创伤的大小、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美容效果、并发症以及费用效益比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