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1977-2012年中国海赤潮的年发生频率及2001-2012年赤潮的月发生频率数据资料为基础,建立赤潮事件的年发生频率和月发生频率时间序列。赤潮的年发生频率与时间的分段回归拟合效果较好,月频率的季节性最大值在5月(约18.22),随机波动的大小随时间序列逐步增加,波动峰值主要出现在5-7月。利用Holt指数平滑法和Holt-Winter指数平滑法分别对赤潮事件的年发生频率和月发生频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3-2020年赤潮的年发生频率呈年平均增加1次的缓慢趋势上升,2013-2016年5-7月份为赤潮高发期,峰值出现在5月,基本稳定在25次左右。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WebofScience、TheCochraneLibrary(2014年第5期)、CBM、CNKI、WanFangData和VIP,手工检索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灰色文献,同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搜集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5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包括29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乌司他丁组和生理盐水组的I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5.40,95%CI(–17.75,6.94),P=0.39]。2乌司他丁组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生理盐水组[MD=–6.58,95%CI(–10.61,–2.56),P=0.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CPB时间〉100min亚组,乌司他丁组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生理盐水组[MD=–13.85,95%CI(–21.28,–6.42),P=0.0003];而在CPB时间〈100min亚组,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39,95%CI(–3.22,0.45),P=0.14]。结论当前证据显示,与生理盐水相比,乌司他丁能够减少长体外循环后患者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但不能减少ICU停留时间。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RCT予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的60例抗凝静脉血标本,采集完立即在室温下对其进行常规四项检查,数据作为对照组。然后,将标本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其中,A组在-4℃条件下放置24h,B组置入-20℃条件下24h后再次进行凝血检查;C组在4h、8h、24h后进行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数据。结果凝血标本在-4℃条件下保存24h后,凝血四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而-20℃保存24h后,APTT明显延长(P<0.05)。在室温下,放置4h、8h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放置24h后,FIB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三项指标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具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