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对卵巢肿瘤血管生成及侵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患者术前且未经治疗的DCE-MEI影像资料,据药物动力学模型获得病灶的对比剂容积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Ve)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卵巢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并对DCE-MRI参数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与MMP-2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卵巢恶性肿瘤Ktrans与Ve均值亦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Ve与VEGF、MMP-2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DCE-MRI能够无创在体评价卵巢肿瘤血管生成及侵袭情况,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增强MR数字减影技术应用于感染性脑膜炎临床诊断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本院70例感染性脑膜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分析动态增强MR数字减影检查结果。结果本研究54例研究对象存在脑膜强化现象,实施减影处理后,其敏感性达到77.1%,明显高于减影处理前的51.4%(P<0.05)。结论针对感染性脑膜炎患者,选择动态增强MR数字减影技术进行检查和诊断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头坏死患者检查的方法CT扫描与磁共振成像进行临床诊断价值的研究与探讨。方法对在我院2015年3~2015年9月份就诊的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观察组B组,两组各50人,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差别,具有统计意义。A组患者在检查时用的检查方法为磁共振成像(MRI)髋关节影像学,B组患者在检查时采用的方法是CT扫描髋关节影像学。通过用不同的方法对其检查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股骨头坏死检出率。结果通过对这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法的检测后,发现这100例的可疑股骨头患者中,A组患者经磁共振(MRI)检查确诊的患者为43例,检测率为86%,B组患者经CT检查确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29例,检出率为58%,二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通过以上方式检查后,发现股骨头坏死患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用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率要比CT扫描检查的确诊率高,早期诊断确诊的效果好,在临床应用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臂丛神经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20例健康者以及2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相应的磁共振扫描检测成像,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健康者为对照组.记录相应数据并整理原始图像,最终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综合状况以进行相应的定位诊断从而协助治疗.结果OCorSTIR序列和OAx3D-Fiesta-c及OAx3D-Fiesta-c序列用于显示臂丛神经干成像较好,并且可以显示出神经干的信号异常或粗细,来帮助更加准确的定位神经损伤.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臂丛神经损伤中能更好的对其进行定位诊断,增强了诊断效率以帮助对该病症进行更加迅速有效的治疗,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运用.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技术;臂丛神经损伤;神经干;定位诊断;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35-02
简介: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乳腺癌患者的MRI资料,分析病灶MRI信号、形态、邻近结构改变、强化方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指标。结果本组32例T1W1、T2W1图像分别是低信号、低信号或混杂高信号;22例(68.8%)肿块呈现不规则,10例(31.3%)呈类圆形状;边缘有"毛刺征"者25例(78.1%),累及Cooper韧带者18例(56.3%),病灶可见砂粒样钙化者17例(53.1%),累及局部皮肤导致增厚者14例(43.8%),另乳头塌陷者6例(18.8%);所有病灶均不均匀强化,其中24个呈环形强化,8个见对比剂填充征;22个病灶呈Ⅲ型曲线(为快进快出型),9个病灶呈Ⅱ型曲线(为平台型),1个呈Ⅰ型曲线(为缓慢上升型)。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合肿瘤环行强化特点及毛刺征改变,进行多参数综合评估,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参考因素,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扩散加权成像中ADC值、eADC值和rADC值对乳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41例患者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并行BI-RADS分级为Ⅲ~Ⅴ级,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ADC、eADC和rADC值20个良性病变中,在ADC图上表现为高或等信号,eADC呈低信号;21个恶性病灶,在ADC图上都表现为等或低信号。在两两比较中,其恶性病变ADC、rADC值低于良性病变,eADC值高于良性病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是磁共振检查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可靠的指标;对BI-RADS分类Ⅲ~Ⅴ级病变良恶性鉴别更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采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60例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分别采用磁共振平扫成像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两种方式判断分期,与手术后的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平扫成像诊断的灵敏度(73.33%)、I期的诊断准确率(25例,41.67%)明显低于磁共振加权扩散成像灵敏度(98.33%)、I期诊断准确率(45例,75.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加权扩散成像的Ⅱ期诊断准确率也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采用3.0T扩散加权成像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脊椎骨巨细胞瘤的X线片、CT及磁共振表现。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20例脊椎骨巨细胞瘤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X线片、CT及磁共振表现。结果本组腰椎肿瘤5例、胸椎肿瘤11例、颈椎肿瘤4例,其中12例累及椎体和附件,8例累及椎体;病变均突入椎管,对脊髓造成压迫。X线片、CT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及偏心性骨质破坏,磁共振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脊椎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比较典型,CT及磁共振检查可明确显示病变及其累及范围,对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中磁共振成像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0例,均为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在早期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选取的患者50例,检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2例,有临床症状17例,X线为阴性;50例患者,共有股骨头60个,X线无异常或骨质轻微异常改变、关节间隙正常、股骨头不变形者,应用MRI检查均呈异常表现.MRI以条带状或线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表现18例;呈不规则形、斑片状、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股骨头29个;呈小囊状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股骨头13个.30个为关节腔积液.结论MRI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显示,敏感性居较高水平,并可对坏死的分期和部位反映,发挥早期诊断作用,提供临床治疗的依据.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应用价值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valueofmagneticresonanceimaginginearlydiagnosisof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Methods50casesof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weretreatedinourhospitalfromMay2015toMay2013,intheearlystagebymagneticresonanceimaging.Results50patientswereselected,32casesweredetectedwithavascularnecrosisoffemoralhead,17caseswereclinicalsymptoms,50caseswerenegative,60caseswerefemoralhead,caseshadfemoralhead.MRItoaribbonorcordlikeT1WIlowsignalandhighsignalintensityonT2WIwasperformedin18cases;isirregularandpatchy,T1WIlowsignal,T2WIhighsignalfemoralhead29;afollicularT2WIhighsignalandlowsignalintensityonT1WIfemoralhead13.30forarticularcaviGtyeffusion.ConclusionMRIcanbeusedforearlydiagnosisof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andithasahighsensitivity,andcanreflectthestageandloGcationKoefynewcorrodssis.Magneticresonanceimaging;Avascularnecrosisoffemoralhead;Earlydiagnosis;applicationvalue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31-0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脑部血管畸形患者,观察选择MRI磁敏感成像(SWI)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2月脑部血管畸形患者28例。针对所有患者临床分别实施T1WI检查、T2WI检查、3DTOF检查、SWI检查以及增强扫描。将最终SWI检查结果同常规MRI检查结果实施临床对比。结果在所有患者中,表现为动静脉畸形的患者15例,表现为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6例,表现为脑静脉畸形的患者5例,表现出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患者2例。通过SWI检查,针对所有的畸形病变可以进行充分显示,主要包括患者表现出较小的畸形病灶,但是无法将患者表现出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进行全部显示,通过3DTOF方法可以对患者所表现出较大的脑动静脉畸形进行充分显示。通过不同MRI检查技术针对海绵状血管瘤以及脑静脉畸形实施检查,最终发现在临床检出率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以SWI获得的临床检出率最高。但是针对动静脉畸形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在临床检出率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脑血管畸形表现较小的患者选择SWI技术进行检测,表现出显著的优势,针对患者的脑血管病变可以进行充分显示,并且配合MR序列对患者进行检测,最终针对患者表现出每种类型的脑血管畸形情况可以进行准确诊断。
简介:目的:采用低频振幅(ALFF)方法评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活动。方法:运用功能磁共振技术(fMRI)观察ACMP患者脑血氧水平依赖信号(BOLD)的ALFF改变;采集12例ACMP患者及14例对照组的BOLD数据,运用ALFF算法分析获得每个被试者的统计图,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t〉2.05为阈值,显示ACMP组相对于对照组的ALFF增高和减弱的区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MP组在左侧舌回(-12,-90,-3)及右侧颞下回(57,-66,-15)ALFF值明显增高。结论:ACMP患者静息状态下表现出异常脑功能活动,这些异常活动可能与迟发型脑病(DE)的产生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患者共90例,良性病变56例,恶性病变3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分析总结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DWI和ADC图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前列腺癌病灶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前列腺增生的DWI和ADC图表现为中央腺体区信号不均匀,而外周带信号均匀;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的平均ADC值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并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16通道头颅线圈及显微线圈等磁共振显微线圈在眼科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眼部软组织肿块磁共振成像特征。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经临床诊断眼部软件组肿块的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磁共振显微线圈检查,均应用3.0T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灶的定性、定量分析,包括肿块数量,大小及形态学及两种线圈成像信噪比等,结果本组24例患者中有肌间血管瘤5例,淋巴瘤6例,黑色素瘤4例,转移瘤3例,神经鞘瘤2例,纤维肉瘤1例,炎性假瘤2例,脂肪瘤1例;显微线圈图像信噪比与16通道头颅线圈信噪比差异显著,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磁共振显微线圈显示病变位置、形态及其范围与周边组织之间的关系,并对患有眼部软组织肿块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了有效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多种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PCa)36例,前列腺增生(BPH)20例,回顾性分析其MRI影像学表现特征,评价MRI常规平扫(T1WI、T2WI、T2WI-SPAIR)的影像表现、弥散加权成像(DWI)的信号改变及ADC值的定量定性分析,结合动态增强扫描(DCE-MRI)的不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所做出的综合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36例PCa病例中33例(91.7%)诊断为癌症,3例(8.3%)误诊为增生,20例BPH病例中18例(90%)诊断为增生,2例(10%)诊断为疑似癌症,诊断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90.0%,诊断符合率为91.1%。结论1.5TMRI的常规序列、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特征性表现,联合应用对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脑导水管梗阻临床诊断中磁共振3D-CISS序列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55例脑导水管梗阻患者,借助于3.0T超导MR扫描仪实施3D-CISS、FLASHT1WI以及TSET2WI序列扫描,同时对磁共振3D-CISS序列原始图像实施重建,就三种序列脑导水管病变显示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3D-CISS、FLASHT1WI以及TSET2WI三种序列在脑导水管梗阻病变显示率上各为100%、72.7%、16.4%,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相对于常规序列而言,在脑导水管梗阻病变的显示上,磁共振3D-CISS所存优势明显,若条件允许可优先选用这种序列进行检查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来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平均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CT动态增强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磁共振常规扫描基础上另加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技术检查进行临床明确诊断,分别认真观察两组的检查结果,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技术相对于CT动态增强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我院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过临床诊断性检查,对照组检出19例,6例未检出患者其中有3例是由于对肝癌不典型表现缺乏足够的认识,另外3例由于扫描视野不全或者窗位选择不恰当,CT动态增强检测肝癌的敏感性为76%;观察组检出24例,1例患者未被检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技术检测肝癌的敏感性为96%,明显高于CT动态增强检测肝癌的敏感性,提高了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讨论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技术近年来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中应用日趋广泛,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降低了临床误诊和漏诊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