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近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初产妇,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70)和研究组(n=70),参照组给予常规产后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盆底肌纤维平均肌力、肌电压、持续收缩压均明显升高,持续收缩时间明显延长,组间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盆底肌张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参照组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分别为11.43%、12.86%,研究组分别为1.43%、2.86%,组间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应用于产妇产后恢复中可显著提高盆底肌张力,恢复盆底功能,降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盆底康复训练在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前来我院生产的产妇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产后子宫脱垂现象,因此观察组采用盆底康复训练方式进行康复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指导,在康复指导结束后对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肌改善中的作用与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产后6周与产后12个月产妇子宫脱垂发生率较低,且经康复指导训练后的生活质量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松弛等现象,且对子宫脱垂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对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在2016年5月-2017年11月接收的120例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产妇分为对照组58例,实验组62例。对照组产妇在产后进行常规康复指导,实验组产妇给予盆底康复治疗,并对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分布情况以及治疗后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收缩情况、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收缩情况及临床症状缓解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采取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的促进盆底肌功能的恢复,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产妇在产后不同时间段开盆底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产妇进行研究,全部产妇均于产后接受盆底康复训练。将产妇根据双盲法分为两组,参照组于产后3个月后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对研究组在产后6周到3个月内开展盆底康复训练,观察对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产后6个月的盆底肌肌力,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尿失禁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产妇在产后6周到3个月内开展盆底康复训练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不仅能够大幅改善其盆底肌力,还能够对尿失禁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从而使其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产后盆底肌减退患者开展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筛选我医院接收的产后盆底肌减退患者80例作为本文中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患者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单独盆底肌康复锻炼,观察组添加盆底康复治疗,将两组最终取得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康复治疗后与对照组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缩短,尿失禁程度和盆底肌肌力改善占据优势,最终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产后盆底肌减退患者采用盆底康复治疗方案,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尽早改善,提高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复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盆底肌肉锻炼对产后盆底肌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在本院妇产科经阴道分娩的产妇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常规围产期护理干预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盆底肌肉锻炼。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盆底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盆底疾病生活影响问卷-短表7(PFIQ-7)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产妇在接受延续性盆底肌肉锻炼2个月后的盆底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延续性盆底肌肉锻炼可有效提升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促进产妇产后恢复。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会阴超声监测盆底肌收缩状况反馈指导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169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所有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凯格尔盆底肌锻炼治疗,采用会阴超声监测盆底肌收缩状况,观察对比治疗前后的盆底肌收缩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所有患者经盆底肌锻炼治疗后患者收缩期和静息期矢状位肛提肌裂孔长度、盆膈裂孔面积和盆膈裂孔周长的差值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58,t=-2.949,t=-4.899;P〈0.05);盆底肌锻炼治疗后耻骨联合下缘水平距离、垂直距离和耻骨内脏肌厚度差值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74,t=-4.899,t=4.230;P〈0.05);盆底肌锻炼治疗后尿道夹角和左右肛提肌夹角显著优于治疗前的角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87,t=6.584;P〈0.05)。结论:会阴超声动态监测可正确评价盆底肌收缩功能反馈指导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