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建尿道板扩大尿道腔的尿道成形术治疗短段阴茎段尿道重度狭窄或闭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短段阴茎段尿道重度狭窄或闭锁患者10例,年龄22~78岁,平均48岁,狭窄或闭锁段长度0.2~0.5 cm,平均0.3 cm。10例患者均采用尿道板重建,游离包皮皮片或狭窄部位邻近带蒂皮瓣扩大尿道腔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探子引导下于阴茎腹侧将狭窄段尿道纵行切开,至两端正常尿道黏膜0.5 cm处,充分切除狭窄或闭锁尿道瘢痕组织,适当游离远近端尿道海绵体,将背侧远心端与近心端尿道黏膜直接间断吻合重建尿道板。4例采用游离包皮皮片,6例采用狭窄部位邻近带蒂皮瓣加盖扩大尿道腔一期尿道成形。术后观察随访勃起和性生活情况、排尿通畅情况、尿流率,以及尿道狭窄复发情况。结果本组1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5~100 min,平均85.6 min。术中出血量20~65 ml,平均45.5 ml。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术后均无痛性勃起及勃起时阴茎下曲,性生活与术前无差异。9例患者术后尿流率较术前明显改善,最大尿流率均>15 ml/s;1例患者术后狭窄复发,行尿道扩张后治愈。结论尿道板重建,游离皮片或带蒂皮瓣扩大尿道腔一期尿道成形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修复短段阴茎段尿道重度狭窄或闭锁的有效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提示18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胎儿的遗传学原因。方法抽取孕妇及丈夫外周血、胎儿羊水进行常规染色体G显带,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对核型结果精确定位,运用着丝粒探针Cep11 Aqua和端粒探针Tel11q SO、Tel18 SG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验证胎儿羊水和孕妇夫妻缺失位点。结果胎儿羊水细胞常规染色体G带核型为46,XN,del(18)(p11.3);CMA结果显示胎儿18号染色体部分单体,缺失区域为染色体短臂部分p11.32-p11.31(136 226-6 796 178),片段大小6.66 Mb;FISH结果为18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孕妇外周血核型及CMA分析结果显示存在与胎儿羊水细胞一样大小片段的缺失。丈夫外周血核型及CMA结果正常。结论本例孕妇、胎儿18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相同,孕妇无缺失综合征相关临床表现,可能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而外显率低外显不全。但胎儿孕33周时胚胎停育,不排除母代外显不全子代外显可能。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对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配套设施的完善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居民生活必须的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经常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不仅具有一定的防震减灾作用并且避免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而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即能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观,又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成本。由于大城市中建设综合管廊不具备开挖作业的条件而采用盾构施工是比较高效可行的方法。本文通过自己的施工经验并结合盾构施工特点,以深圳市14号线共建管廊项目2标施工为例介绍采用短设备桥与半环始发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盾构分体始发阶段的施工效率。主要工作步骤为:盾构机布置、反力架安装、半环拼装、盾构始发、同步注浆。
简介: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围绕“成长”这个主题,编排了三篇长课文,展示了不同时代少年儿童成长的故事。编排这个长文章阅读的专题单元,旨在通过课文中的阅读提示使学生掌握长课文的阅读方法,通过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把握长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落实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小英雄雨来》是一篇长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时可以根据课后习题,合理分配课时教学,然后依据课后习题,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最终落实教学目标,实现长文短教。
简介:摘要:北斗短报文通信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特有的功能,具有覆盖面积广、建设周期短、不受极端地理环境限制等特点。由于我国应急抢险车辆部署在全国各地且分布离散,当应急抢险车辆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若应急抢险车辆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抢险进度,北斗短报文通信应用于应急抢险车辆状态监测预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应急抢险车辆的重要应用数据都是明文进行传输,存在消息被监听、篡改等安全风险,针对此问题,根据北斗短报文通信的特点及限制,本文详细阐述了在应急抢险车辆状态监测预警中所采用的北斗短报文加密技术,并通过安全性分析进一步说明了该技术的安全性。为类似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经验参考。
简介: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的本质是揭示规律、总结方法、举一反三。在极简思维视阈下开展教学,以目标为导向,用更简洁的表述,引导学生探索分析数量关系、挖掘题目之间的联系,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建构知识脉络,把握数学知识本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子宫颈长度、不同诊断孕周的单胎妊娠短子宫颈孕妇,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产前检查,妊娠12~33周+6超声检查诊断为短子宫颈(≤25 mm)的单胎妊娠孕妇43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435例短子宫颈孕妇中,子宫颈长度<10 mm 21例,≥10 mm 414例;诊断孕周<24周106例,24~29周+6 104例,≥30周225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休息组、孕酮组、环扎组,比较不同子宫颈长度、不同诊断孕周下3组孕妇的孕37周前分娩率、34周前分娩率、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不良结局等妊娠结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短子宫颈的发生率为7.07%(435/6 155),其中,诊断孕周<24周106例(1.72%,106/6 155)、24~29周+6 104例(1.69%,104/6 155)、≥30周225例(3.66%,225/6 155)。(2)子宫颈长度<10 mm的21例短子宫颈孕妇中,单纯休息组8例,孕酮组1例,环扎组12例。单纯休息组和环扎组的中位分娩孕周[分别为28.5周(25.0~40.0周)、37.0周(28.0~40.0周),U=18.000,P=0.020]、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1 245 g(630~3 830 g)、2 648 g(1 560~3 830 g),U=19.500,P=0.028]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环扎组的新生儿不良结局优于单纯休息组(分别为3/12、6/8),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3)子宫颈长度≥10 mm且诊断孕周<24周的96例短子宫颈孕妇中,单纯休息组36例,孕酮组26例,环扎组34例,3组的分娩孕周、校正后的孕37周前分娩率、孕34周前分娩率、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不良结局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辅助生殖技术助孕(OR=11.97,95%CI为1.88~76.44,P=0.009)、感染(OR=46.03,95%CI为5.12~413.58,P=0.001)、羊膜腔内絮状沉积物(OR=9.87,95%CI为1.69~57.60,P=0.011)、妊娠期短子宫颈史(OR=7.24,95%CI为1.04~50.24,P=0.045)为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4)子宫颈长度≥10 mm且诊断孕周为24~29周+6的95例短子宫颈孕妇中,单纯休息组52例、孕酮组34例、子宫颈环扎术组9例。各治疗组的分娩孕周、孕37周前分娩率、孕34周前分娩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是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56.40,95%CI为4.67~680.61,P=0.002)。(5)子宫颈长度≥10 mm且诊断孕周≥30周的223例短子宫颈孕妇中,孕34周前分娩率为6.3%(14/223),妊娠结局良好。各治疗组的分娩孕周、孕37周前分娩率、孕34周前分娩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OR=10.91,95%CI为2.21~53.96,P=0.003)和早产史(OR=8.63,95%CI为1.25~59.65,P=0.029)是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短子宫颈是妊娠期较常见的并发症,子宫颈长度<10 mm的短子宫颈孕妇行子宫颈环扎术治疗的结局优于单纯休息和孕酮治疗;子宫颈长度≥10 mm的短子宫颈孕妇行孕酮及子宫颈环扎术治疗与单纯休息相比,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感染、羊膜腔内絮状沉积物、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妊娠期短子宫颈史、早产史是短子宫颈孕妇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补充短链脂肪酸(SCFAs)对他克莫司相关高血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利用C57BL/6小鼠建立各组实验模型:对照组(口服无菌水)、他克莫司组(每日口服他克莫司10 mg/kg)、SCFAs组(每日口服他克莫司和150 mmol/L丁酸钠、异戊酸钠混合溶液0.5 ml)、抗生素组(每日口服广谱抗生素)、他克莫司抗生素组(每日口服他克莫司和广谱抗生素)。干预8周后,各组均检测空腹血糖、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照组、他克莫司组、SCFAs组检测回盲部SCFAs浓度、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空腹血清胰岛素、肠黏膜GLP-1表达量。结果他克莫司组空腹血糖[(7.31±0.97)mmol/L]和HbA1c[(8.34±1.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23±0.30)mmol/L、(4.32±0.80)%, P < 0.05];抗生素组、他克莫司抗生素组、SCFAs组的空腹血糖[(4.92±0.31)、(5.95±0.37)、(5.87±0.68) mmol/L]和HbA1c[(5.61±0.98)%、(4.56±0.26)%、(5.07±1.79)%]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克莫司组OGTT提示口服糖耐量受损,其余各组未见明显异常。他克莫司组的小鼠回盲部丁酸、异戊酸浓度分别为(722.3±262.2)、(10.0±5.1) μg/g,显著低于对照组[(1 321.3±165.5)、(19.7±3.6) μg/g,均P<0.05];SCFAs组的丁酸、异戊酸浓度[(1 375.7±451.6)、(24.5±11.5)μg/g]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克莫司组空腹血清胰岛素显著低于对照组[(3.2±0.6) mIU/L与(4.4±0.9) mIU/L];SCFAs组空腹血清胰岛素[(7.0 ± 1.1)mIU/L]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清GLP-1检测结果显示他克莫司组显著低于对照组[(4.7±2.9) pg/ml与(33.1±9.1) pg/ml,P<0.05],而SCFAs组[(42.5±19.9) pg/ml]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示他克莫司组回盲部肠黏膜GLP-1表达较对照组和SCFAs组均显著下降。结论口服他克莫司后小鼠血糖升高,体内部分SCFAs(丁酸、异戊酸)显著降低;补充外源性SCFAs可升高肠道中GLP-1并促进机体胰岛素的分泌,显著缓解他克莫司对血糖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单胎妊娠短子宫颈孕妇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短疗程质子泵抑制剂预防低危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因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行ESD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80例。试验组男44例、女36例,年龄(59.78±5.76)岁;对照组男41例、女39例,年龄(60.21±6.05)岁。试验组患者ESD术后给予艾司奥美拉唑20 mg、2次/d静脉注射,3 d后改为口服制剂(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20 mg,1次/d),继续治疗4周;对照组患者ESD术后给予艾司奥美拉唑40 mg、2次/d静脉注射,3 d后改为口服制剂(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20 mg,2次/d),继续治疗8周。两组患者分别于ESD治疗后4周、8周行电子胃镜检查,以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评估溃疡愈合质量,并比较两组的术后出血率。结果术后4周,试验组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评价为优的占36.25%(29/80),显著高于对照组21.25%(1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试验组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评价为优的占53.75%(43/80),与对照组55.00%(44/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试验组迟发性出血率为2.50%(2/80),显著低于对照组11.25%(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两组患者迟发性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短疗程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有效预防低危ESD术后出血,快速改善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基因(CRISPR/Cas)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基因编辑系统,根据Cas蛋白的数量可分为一类系统和二类系统。二类系统中的CRISPR/Cas9仅借助Cas9蛋白和单链向导RNA即可对目标核酸进行切割,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CRISPR/Cas系统。除了基因编辑在遗传病治疗中的应用,CRISPR/Cas系统衍生出的多种技术在疾病相关基因的筛查、基因表达调控、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防治等领域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就CRISPR/Cas系统的发现历程及其衍生的几个主要技术的应用进行总结,旨在为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残余淋巴结短径与食管鳞癌放化疗疗效及预后之间相关性,并创建Nomogram模型来预测患者预后。方法收集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8—2020年间行放化疗的14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通过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来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患者的1、2年无进展生存,并使用C-index、AUC及校准曲线来评估模型效能。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分化程度、TNM分期、放疗前后的患者自评-主观全面评定(PG-SGA)评分及残余淋巴结短径是食管鳞癌放化疗患者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分化程度、TNM分期、放疗前后的PG-SGA评分及残余淋巴结短径是食管鳞癌放化疗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残余淋巴结短径与食管鳞癌放化疗疗效及预后显著相关,综合临床基线特征后所建立的Nomogram模型是预测患者预后的实用且可靠的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技术检测1例无创产前DNA筛查提示18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胎儿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的临床价值,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常规染色体G显带技术分析羊水细胞的核型后,CMA技术检测潜在的染色体微缺失或微重复,并对胎儿进行系统超声检查,同时对其父母行相关检测。结果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显示胎儿核型为46,XX,18p+;CMA检测结果显示胎儿18号染色体短臂p11.32-p11.31区段存在约5 Mb缺失,18p11.31-p11.23区域(约2.9 Mb)约6~8个拷贝及18p11.23-p11.22区域(约2.5 Mb)4个拷贝,父母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芯片检测结果均正常,为新发变异。结论从无创产前DNA筛查到CMA分子遗传学诊断分析能有效检出染色体微缺失或微重复,明确胎儿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对应关系,为染色体微缺失重复综合征的产前诊断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骨质疏松对腰椎短节段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北京医院行腰椎内固定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75例、骨密度T≤-2.5,对照组(CO组)103例、骨密度T>-1.0;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以及术后随访临床评价结果。结果最终纳入178例老年患者其中腰椎间盘突出68例、腰椎管狭窄110例。术前OP组和CO组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7.35±1.30)分、(7.35±1.33)分,腿痛VAS评分(7.32±1.30)分、(7.22±1.40)分,两组术前腰痛、腿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40、0.468,P=0.989、0.640);OP组的术后Cage(椎间融合器)塌陷比例70.7%(53/75)、术后螺钉松动比例37.3%(28/75),明显高于CO组22.3%(23/103)、14.6%(15/103)(χ2=41.440、12.280,均P=0.000);而OP组和CO组患者的术后1年、2年椎间融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89.3%(67/75)比91.3%(94/103)、χ2=0.187、P=0.666,术后2年:94.6%(71/75)比95.1%(98/103)、χ2=0.021、P=0.885]。OP组和CO组腰痛、腿痛VAS评分以及功能障碍指数(ODI)在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虽然存在Cage塌陷、内固定松动等骨质疏松相关并发症,但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行腰椎短节段TLIF手术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