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外固定对胫骨干骨髓炎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3年5月-2017年3月期间收录的胫骨干骨髓炎骨损伤患者中抽取50例设为探讨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和探讨组(25例)。对照组通过传统方式治疗,探讨组通过骨外固定技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高于探讨组,组间差距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探讨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距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骨外固定技术治疗胫骨干骨髓炎骨损伤患者,临床疗效甚佳,不仅可减少并发症,还可加快骨折部位痊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方骨挫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1月因膝关节外伤而就诊的155例患者资料,男100例,女55例,年龄(40.0±10.6)岁(范围18~60岁)。观察患者胫骨平台后方是否存在骨挫伤,并通过影像学资料收集患者是否同时存在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agment,ACL)、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MCL)、外侧副韧带(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LCL)及腓骨小头损伤,通过病历资料收集患者受伤机制、年龄、性别及受伤侧别及体格检查等资料,分析各事件对胫骨平台后方骨挫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55例患者中有92例发生骨挫伤,男56例,女36例;年龄(39.6±10.5)岁(范围19~55岁);右侧膝关节损伤45例,左侧47例。ACL损伤情况:ACL完全断裂42例,部分断裂34例,无损伤16例;PCL损伤18例,无损伤74例;非接触性损伤57例,接触性损伤35例;腓骨小头损伤57例,无损伤35例;MCL损伤44例,MCL无损伤48例;LCL损伤13例,LCL无损伤7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L损伤(χ2=18.345)、腓骨小头损伤(χ2=5.495)与胫骨平台后方骨挫伤存在明显差异(均P<0.05);性别(χ2=1.315)、患膝侧别(χ2=0.880)、损伤机制(χ2=3.467)、年龄(t=0.664)、LCL损伤(χ2=0.010)、MCL损伤(χ2=0.029)及PCL损伤(χ2=0.161)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组间存在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ACL损伤、腓骨小头损伤均是胫骨后方骨挫伤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ACL完全断裂出现胫骨平台后方骨挫伤的可能性比ACL部分断裂明显增大(OR=2.695,P=0.021)。结论ACL损伤与腓骨小头损伤是胫骨平台后方骨挫伤的独立危险因素;ACL完全断裂较部分断裂更容易合并胫骨平台后方骨挫伤。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骨下段新鲜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6年4月,对在我院住院并手术治疗的42例胫腓骨下段骨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在内固定的同时行自体骨移植,另一组在内固定的同时行自体骨联合骨髓移植手术,手术后定期摄X线片,并且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两组病人手术后1.5、3、5、9、12月X线片上骨痂的灰度值进行分析。结果骨痂灰度密度分析显示:同组的骨痂灰度密度值随术后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同期比较,自体骨联合骨髓移植组骨痂灰度密度值高,自体骨移植组的低,两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自体骨联合骨髓移植组骨折的愈合时间比自体骨移植组的短,且两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自体骨联合骨髓移植比仅仅自体骨移植能很好的促进骨痂生长,能更早的促进骨折的愈合。
简介:摘要我院共治疗胫骨不愈合65例男56例,女9例。血管丰富型,(肥大型)41例,萎缩型(缺血型)22例,骨缺损2例。不愈合原因是多方面的,且极为复杂,但总的来说有三个方面,即生物学因素,局部因素,及技术因素,其中技术因素占主要因素。治疗以植骨和内,外固定治疗为主。共51例,愈合率为90%。无骨缺损者采用游离植骨,骨缺损较大及软组织条件较差者,用带血管蒂的骨移植。内固定以AO学派的加压钢板为主,外固定以三维立体外固定架(潍坊产)为主。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术后感染,软组织的修复对骨愈合也有重要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行胫骨滑移植骨的胫距关节融合效果。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市黄岛区第三人民医院骨科行胫距关节融合的病例资料。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Mazur评分,评估踝关节融合后的疼痛及功能改善;并了解胫距关节融合情况和并发症情况。采用配对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1例研究对象,术前VAS评分5~8分,术后18个月VAS评分1~3分,术后疼痛明显改善(Z=-2.684,P<0.05);术前Mazur评分21~77分,术后18个月Mazur评分69~86分,较术前明显改善(Z=-2.666,P<0.05)。术后12个月后,所有患者的胫距关节均融合,随访期间均未发现感染。有1例59岁的终末期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出现外侧足背皮肤浅感觉减退。结论采用胫骨滑移植骨联合空心螺钉进行胫距关节融合对踝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明显,并发症少、融合率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胫骨髓内钉开髓点取骨植骨用于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对照组去除断端硬化骨后进行胫骨髓内钉固定,观察组去除断端硬化骨后,采用胫骨髓内钉开髓点取骨植骨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结论胫骨髓内钉开髓点取骨植骨用于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联合胫骨前方闭合截骨术(anterior closing-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ACW-HTO)治疗伴有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异常增大的陈旧性ACL损伤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PTS异常增大(大于17°)的陈旧性(受伤时间大于6个月)ACL损伤患者54例,男46例,女8例;年龄(30.8±3.9)岁(范围20~42岁)。采用ACL重建术联合ACW-HTO治疗(ACW-HTO+ACL重建术组)18例,采用单纯ACL重建术治疗(ACL重建术组)36例。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胫骨前移距离、轴移试验分度、KT-1000侧侧差值、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Tegner运动功能评分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客观评级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受伤时间及合并内、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ACW-HTO+ACL重建术组胫骨前移距离为(0.9±0.4) mm,小于ACL重建术组的(7.3±1.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49,P<0.001)。ACW-HTO+ACL重建术组轴移试验低度阳性18例,KT-1000侧侧差值为(1.5±0.6) mm;ACL重建术组轴移试验低度阳性31例、高度阳性5例,KT-1000侧侧差值为(4.4±1.2) mm;两组轴移试验分度总体分布不同(χ2=16.071,P<0.001),KT-1000侧侧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58,P<0.001)。ACW-HTO+ACL重建术组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为(93.3±4.3)分,高于ACL重建术组的(80.3±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76,P<0.001);ACL-HTO+ACL重建术组Tegner运动功能评分为(7.3±0.9)分,高于ACL重建术组的(6.8±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6,P=0.043);ACW-HTO+ACL重建术组IKDC客观评级结果为A级17例、B级1例,ACL重建术组为A级29例、B级5例、C级2例,两组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1,P<0.001)。结论采用ACW-HTO联合ACL重建术治疗伴有PTS异常增大的陈旧性ACL损伤,术后短期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优于单纯ACL重建术。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开放式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治疗合并膝内翻的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骨科接受OWHTO治疗的9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髋膝踝角(HK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9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所有患者的膝内翻畸形均获得矫正。手术时间(98±8)min、术中出血量(278±58)ml、切口长度(7.2±1.8)cm;术后髋-膝-踝角(HKA)由术前的(186.2±1.5)°降至(180.4±1.2)°(t=5.19,P<0.05);术后1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由术前(2.8±1.3)分降低至术后(1.1±0.4)分(t=4.82,P<0.05);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临床评分由术前的(59.8±4.4)分增加至术后的(81.5±6.5)分(t=-13.17,P<0.05);KSS功能评分由术前的(60.2±11.4)分增加至术后(82.7±7.7)分(t=-10.56,P<0.05);术后Caton-Deschamps指数(CDI)为(0.91±0.12),无低位髌骨发生;术后截骨处均愈合,术后并发症共5例(5.2%),其中切口感染2例、皮下血肿3例。结论对于合并有膝内翻的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OWHTO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可选方案,临床中应严格把握适应证,遵从操作规范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骨搬移后牵张成骨不良的X线分型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治疗并有随访资料的胫骨骨搬移患者321例,其中42例(13.1%)X线片显示成骨不良;男27例,女15例;年龄4~65岁,平均33.1岁;成骨不良发生部位:胫骨近端26例,胫骨干3例,胫骨远端13例。胫骨缺损长度为3.5~21.7 cm,平均6.7 cm。胫骨骨搬移并发的牵张成骨不良根据X线表现可分为4种类型:纵向型缺损,横向型缺损,虫蚀型缺损,全长型缺损。治疗的主要流程为:全身评估、局部评估、调架刺激和手术干预。调架刺激方法包括减调、停调、回调、手风琴技术,手术干预主要为二处截骨和植骨。使用外固定指数评估牵张成骨愈合及矿化情况,以Paley骨搬移治疗骨缺损肢体功能评价系统评估肢体功能。结果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71±11.7)个月(范围24~72个月)。成骨不良分型:纵向型缺损25例(59.5%,25/42),横向型缺损8例(19.0%,8/42),虫蚀型缺损2例(4.8%,2/42),全长型缺损7例(16.7%,7/42)。经治疗后,除2例截肢外,其余40例成骨不良均愈合,恢复行走功能。40例外固定指数为1.55~2.83个月/cm,平均1.76个月/cm。Paley骨搬移治疗骨缺损肢体功能评价标准:优27例,良10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92.5%(37/40)。治疗后再次出现的并发症包括:钉道感染(3例),骨搬移段轴向偏移(4例),马蹄足(2例),截肢(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2%(11/42);经对症处理后均纠正。结论根据X线表现,胫骨骨搬移中的截骨处成骨不良可分为纵向型缺损、横向型缺损、虫蚀型缺损、全长型缺损;按分型采用全身及局部对症治疗、调架刺激和手术干预,成骨不良的补救结果优良。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口腔种植骨增量的过程中,应用骨劈开术配合骨挤压术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70例2019年2月-2020年2月接诊的口腔种植骨增量患者进行,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2组,各35例。其中,接受骨劈开术治疗的为参照组,接受骨劈开术配合骨挤压术治疗的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接受治疗前各项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均有上升,且于研究组方案下更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患者接受治疗后对疗效有更高的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在口腔种植骨增量的过程中,应用骨劈开术配合骨挤压术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提高唇舌向牙槽厚度、唇腭侧骨板移动量及唇腭侧骨板移动幅度,让患者对治疗有更高的满意度,适合于临床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胫骨髁外翻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膝关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28例,起始时间2022年11月份,截止时间2023年11月份,所有患者均行胫骨髁外翻截骨术治疗陈旧性内侧胫骨平台,合并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发生胫骨髁外翻截骨术至患者发生创伤性膝关节炎的时间在50-168个月之间,平均在112.3±32.6个月;患者的内翻角度范围在6.79-14.58度,平均角度为10.87±2.54度,所有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的三个月拍摄站立位双下肢全长X线片、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对患者的内翻角度进行测量,胫骨近端内侧角、JLCA、胫骨平台后倾角,对患者术前、术后下肢力线以及膝关节对合状态。结合患者术前、术后第3、第12个月的患膝关节的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28例患者通过随访后,患者术后三个月的内翻角、JLCA明显得到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得到改善,p<0.05。结论:对过胫骨髁外翻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膝关节炎,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内翻畸形,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提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固定后胫骨骨折骨不连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方法348例带锁髓内钉固定胫骨骨折中发生骨不连36例。采用冲击波治疗10例;髓内钉动力化8例;髓内钉动力化加自体植骨6例;单纯自体植骨5例;改钢板固定加自体植骨3例;肥大型骨不连更换髓内钉4例。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28个月。6个月内再手术者较6个月后再手术者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冲击波治疗10例中1例不愈合,经2次冲击波治疗后愈合。髓内钉动力化8例中2例不愈合,经冲击波治疗后愈合,其中2例发生骨缩短;髓内钉动力化加自体植骨6例均愈合;单纯自体植骨5例中2例8个月未愈合,更换髓内钉加自体植骨后愈合;改钢板固定加自体植骨3例均愈合;肥大型骨不连更换髓内钉4例均愈合。结论早期治疗带锁髓内钉固定后胫骨骨折骨不连效果肯定。髓内钉动力化可促进骨愈合,但有引起骨缩短的可能;更换髓内钉或钢板加自体植骨治疗骨不连效果满意;冲击波有促进骨不连愈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