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段胰腺切除术在胰腺良性肿瘤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胰腺良性肿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远端胰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中段胰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显著低于对照组41.8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6.679,P<0.05)。结论中段胰腺切除术治疗胰腺良性肿瘤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炎与胰腺肿瘤超声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4-2021.4月在我院收治的45例胰腺疾病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分析胰腺炎与胰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价值。结果:45例患者中,胰腺炎患者29例,胰腺肿瘤患者16例。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两组胰腺边界、内部回声、形态、血流信号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肿块内回声、后方回声、内胰管结构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超声静脉相增强扫描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在胰腺炎与胰腺肿瘤中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能够结合不同的超声特点进行有效判断,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值得临床采纳。
简介:摘要:胰腺MRI成像技术在胰腺疾病诊断领域的持续研究和进步展示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价值。最新研究深入探讨了MRI在胰腺肿瘤、炎症等疾病诊断中的广泛应用,强调了其在提供高分辨率解剖图像方面的显著优势。除此之外,功能性成像技术如DWI和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更进一步拓展了诊断信息的获取渠道。这些技术的进展不仅为胰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胰腺MRI成像技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成像分辨率的提高和扫描时间的缩短等。未来,我们期待着科学家们不断努力,进一步完善这些技术,以实现更准确、更可靠的胰腺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医学实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冠状动脉受累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诊断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并接受手术治疗的41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58例,女57例;年龄(51.2±10.7)岁。根据术中冠状动脉开口探查结果,冠状动脉未受累组342例,冠状动脉受累组73例。通过查阅病区病历系统来收集冠状动脉受累组患者的受累分型、部位及冠状动脉处理方式等资料。同时回顾性地收集两组患者间的术前基线资料、手术资料及预后结果。通过χ2检验、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冠状动脉受累组结果:73例(17.6%,73/415)合并冠状动脉受累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单纯左冠受累者8例(11.0%,8/73),右冠受累48例(65.8%,48/73),左冠+右冠同时受累17例(23.3%,23/73)。73例患者的90根冠状动脉受累分型情况:Neri A型47根(52.2%,47/90),Neri B型33根(36.7%,33/90),Neri C型10根(11.1%,10/90)。Neri B/C型冠状动脉受累者大多采用人工血管冠状动脉置换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组间比较,相对于冠状动脉未受累组患者,冠状动脉受累组患者术前CK-MB、D-二聚体水平更高,主动脉瓣受累程度更重。手术资料对比提示,冠状动脉受累组患者同期处理主动脉根部的比例更高,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更长,破口位于升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的比例亦更高。冠状动脉受累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未受累组(12%对4%),术后更易合并心功能衰竭(5%对1%)和肾功能衰竭(26%对13%)。结论相对单纯A型夹层患者而言,合并冠状动脉受累的A型夹层患者更多见于破口位于主动脉近端的夹层患者,同时更易合并严重的主动脉瓣受累。冠状动脉处理方法包括直接缝合固定、冠状动脉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其中Neri A型大多可通过直接缝合方式固定冠状动脉开口,Neri B/C型则多需置入人工血管或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受累患者手术死亡比例更高,术后更易发生心肾功能衰竭。
简介:摘要噬血细胞综合征是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异常活化和浸润引起的系统性炎症状态,以持续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器官功能损害甚至衰竭为其临床特点。其常伴有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受累。CNS受累的最常见症状有癫痫发作和意识状态改变,需要与一系列CNS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和脑炎等)相鉴别。CNS受累患儿预后差,可能产生永久性后遗症,因此及时诊治很重要。该文对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CNS病变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改善疾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线状硬皮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方法分析2019年3月25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以头晕、呕吐、视物模糊起病的"刀砍样"线状硬皮病(LSES)学龄期患儿1例的临床资料。检索相关文献,复习病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本例患儿临床特点为头晕、呕吐伴视物模糊,为反复、短暂性发作,头颅影像学提示左侧额顶颞叶白质、扣带回、基底核区、胼胝体近压部异常信号,病灶区脑表面多发软脑膜线样强化及脑实质异常强化。经甲氨蝶呤(MTX)和皮质类固醇联合治疗2个月后头晕、呕吐等症状消失。治疗3个月后,头颅影像学显示大脑半球脑白质病变及脑实质多发钙化较前明显减轻。随访11个月,患儿无临床症状,脱发处新生毛发密集,皮损处皮肤色泽、质地及皮纹接近正常。复习国内相关文献,均未涉及治疗及预后;国外文献报道5例患儿,治疗均首选甲泼尼龙联合MTX,疗效显著,与本例患儿治疗一致。结论临床考虑LSES的患者,无论有无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均应早期进行颅骨完整性评估、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以期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系统受累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MS-LCH)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远期预后,评价改良DAL-HX83/90方案对MS-LCH患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53例MS-LCH患儿,初始化疗采用改良DAL-HX83/90方案,按是否累及危险器官分为无危险器官受累(RO-)组和累及危险器官(RO+)组,RO+组再分为Ⅰ组(仅肺受累)、Ⅱ组(肺外,伴或不伴肺受累),总结临床特征和随访结果,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年龄、性别、危险器官受累、6周诱导化疗反应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53例MS-LCH患儿中男34例、女19例,发病年龄21月龄(3月龄至13岁),RO-组31例,RO+组22例,其中Ⅰ组12例、Ⅱ组10例。随访时间51(12~144)个月,6周诱导化疗有效率89%(47/53),进展复发率30%(16/53),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67±6)%,5年总生存率(OS)为(83±5)%。单因素分析发现6周诱导化疗有效者5年EFS、OS明显高于无效者[(76±6)%比0,(88±4)%比(4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34.743、10.608,均P<0.05)。RO-组5年EFS、OS明显高于RO+组[(80±7)%比(49±10)%,(93±4)%比(7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6.022、4.793,均P<0.05)。Ⅰ组5年EFS明显高于Ⅱ组[(83±10)%比(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9.501,P=0.002),年龄、性别与EFS、OS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6周诱导化疗反应是影响EFS(HR=13.114,95%CI 3.759~45.742,P<0.01)、OS(HR=7.748,95%CI 1.542~38.920,P=0.01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采用改良DAL-HX83/90方案治疗无危险器官受累MS-LCH,患儿多数可获长期生存。但累及肝、脾或造血系统的MS-LCH患儿疾病进展和复发率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将联合方法测量工作长度应用于颌骨囊肿受累牙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患者中挑选出48例患有颌骨囊肿受累牙且需要对牙齿进行根管治疗的患者,将这48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的分为两组,每组有24名患者,实验共准备200个根管,每组配备100个根管。对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法测量所需根管的长度,对实验组患者则使用根管治疗仪联合X线法测量根管的工作长度。在治疗结束后,观察这两组患者牙齿的根管填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牙齿的填充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患病牙齿根管填充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患病牙齿的填充效果好,p<0.05,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研究价值。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根管治疗过程中,采用根管治疗仪的联合方法对根管的工作长度进行测量,可以很好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同时准确的根管工作长度的测量也为治疗过程带来的极高的安全性,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复发或效果不好的情况,所以这种方法非常值得在根管测量工作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