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皮瓣在小腿Gustilo III B型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对小腿Gustilo III B型骨折后软组织坏死缺损伴骨外露18例,采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2~58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机器碾压伤4例,重物压砸伤4例。创面面积3.0 cm×5.5 cm~6.0 cm×8.0 cm,平均4.0 cm×6.5 cm。皮瓣面积3.5 cm×6.0 cm~6.5 cm×9.0 cm,平均4.5 cm×7.0 c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18例皮瓣中16例全部成活,2例皮瓣边缘少许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移植皮瓣色泽及质地良好,无破溃,修复肢体仅遗留线形瘢痕及部分色素沉着,局部无明显臃肿畸形,基本恢复原有外观。18例均可完全负重且恢复正常行走功能。结论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皮瓣具有血供可靠、切取方便、成活率高等优点,是修复小腿Gustilo III B型骨折后软组织坏死缺损的一种可靠方法。

  • 标签: 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 移植 小腿 Gustilo III型骨折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应用营养的护理方法,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防止术后并发症和营养过程中的护理并发症。方法对30例胃肠手术后进行营养的病人进行观察和护理。其中重要的是营养管的护理和营养过程中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30例病人无例瘘发生,在护理过程中无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用2种方法,探讨食管癌术后用鼻营养管行营养的治疗价值。方法将32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营养组和营养组,营养组经鼻营养管输入瑞素及流汁,营养组经中心静脉输入“全合一”,测定患者手术前后体重变化,观察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患者术后体重均下降,但营养组比内组下降明显。内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提前。结论经鼻营养管行营养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营养支持费用低。

  • 标签: 食管肿瘤 外科学 肠道营养 胃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营养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依照术后营养方式,将93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A组(n=49)和B组(n=44),A组实施早期营养,B组实施营养,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第1d,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8d,A组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但血红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与肠胃营养相比,早期营养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术后早期营养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120例手术治疗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探究组与对比组,均为60例。分别在术后实施营养支持、营养支持,对比两组营养状况。结果对比组的术前1d、术后10d营养水平显著优于对对比组(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给予早期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术后营养状况。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早期营养营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进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80例,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营养治疗,观察组为营养治疗。从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在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7.5%),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早期营养营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改善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的同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目的比较胃癌术后营养(PN)联合早期营养(EN)与单纯营养支持的效果,探讨其对于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我院2011~2013年间50例确诊为胃癌并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7例患者术后接受营养与早期营养(EN+PN),对照组23例仅行单纯营养(EN),检测患者术前、术后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发热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BMI、胃切除方式、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8天体重均有下降,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有升高;但观察组体重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营养指标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8+细胞、CD4+/CD8+比值均降低,术后3天开始回升,观察组术后7天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发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胃癌术后营养与早期营养联合应用较单纯营养更具优越性,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及免疫功能。

  • 标签: 胃癌 围手术期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简称PIVAS) 建立营养支持小组对营养医嘱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PIVAS 营养支持小组对干预前(2021年)营养医嘱1421组、干预后(2022年)营养医嘱1691组进行合理性分析。干预措施包括应用营养处方的前置审方系统及《静配营养处方沟通表》,每月处方总结点评。结果:干预后营养不合理医嘱显著下降,由2021年的0.49%降到2022年的0.06%,干预后营养天数3.8±3.0天比干预前4.1±3.5天少。结论:在PIVAS建立营养支持小组可以促进营养的合理使用,降低营养不合理医嘱率,缩短营养疗程,保证静脉用药安全。

  • 标签: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 肠外营养支持小组 肠外营养干预
  • 作者: 谭素洁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9-14
  • 出处:《临床护理研究》2024年17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童代谢与炎症性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营养(EN)与营养(PN)的应用效果及其优缺点。EN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有助于维持肠道功能,减少感染风险,且成本较低,尤其适用于胃肠道功能完整的患儿。然而,EN可能存在机械性、功能性和代谢性并发症。PN适用于胃肠道功能不全或无法耐受EN的患儿,可以迅速提供营养,但可能带来更高的感染风险和代谢性并发症,且成本较高。本文还概述了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新型营养配方的开发、技术创新在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以及临床试验和前瞻性研究的发现。这些进展为儿科ICU患儿提供了更科学的营养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asquelet技术联合神经营养皮瓣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3例慢性跟骨骨髓炎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29〜43岁,平均年龄31岁。其均为外伤引起,车祸伤、高处坠落伤、锐器伤各1例。术前AOFAS在25-57分,平均35分。所有患者均经过Masquelet技术联合神经营养皮瓣分两个阶段进行治疗:第一个阶段是彻底清洁伤口、骨水泥占位;第二个阶段则手术中皮瓣设计,去除内部固定材料,填充高剂量万古霉素的PMMA骨水泥重塑骨缺损,在第二阶段为手术后3个月,切开诱导膜,去除骨水泥,将自体lium缝到诱导膜的腔中,皮瓣及肌瓣切取,伤口无张力地闭合,分层封闭。记录术后并发症、愈合状况和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对患者术后进行了随访。没有切口感染复发、骨髓炎复发、供体并发症以及术后反复骨折的迹象,均逐渐愈合。所有患者自由行走,AOFAS 69–86分,平均80.5分。 [结论] Masquelet技术联合神经营养皮瓣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良好,在修复骨缺损与肌肉损伤上的改善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但手术较复杂。

  • 标签: 临床疗效 Masquelet 技术,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慢性跟骨骨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脑血管病人在早期使用营养后的效能。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3-2016.3收入104例重症脑血管病人,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52例采用营养(EN)作为观察组,另52例采用全营养(TPN)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实施不同治疗对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在TG、PA、ALB、ALT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数据无明显差异(t=0.423、0.432、1.442、0.350,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TG、PA、ALB上比对照组显著降低(t=-1.955、-8.000、-3.314,P<0.05),在ALT上观察组比对照组显著升高(t=28.564,P<0.05)。结论采用EN对重症脑血管病人展开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病人生化指标,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重症脑血管 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早期营养治疗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针对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80例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各40例。实验组患者进行营养治疗,参照组患者进行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IgM、IgG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IgA、CD3、NK、CD4/CD8优于参照组患者的(P<0.05)。结论早期内治疗重症脑血管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重症脑血管病 应用
  • 作者: 金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重庆 400000
  • 简介:营养是一种通过静脉输入营养物质来维持身体功能的方法。它通常被用于那些不能通过口服进食或通过肠道摄入足够营养物质的患者,例如胃肠手术后、严重烧伤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等。营养的主要成分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等。这些成分会被混合在一起,然后通过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如图一所示。通常,营养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注的,因为这种管路可以输注大量的营养物质,并且能够保持长期的输注。

  • 标签: 肠外营养;静脉;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癌手术后患者的营养进行评价,并对术后的营养风险进行评估和研究。方法随机挑选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我医院进行胃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一百位,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包含五十位患者。对实验组患者的外均进行营养供给,而对照组患者则只进行外的营养供给。结论进行手术后的胃癌患者的营养容易出现供给不足,对病人进行内外的营养干预则可以大大降低术后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恢复情况。

  • 标签: 胃癌手术后 肠内外营养干预 营养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内和外的营养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估。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来我院行胃癌全切除术的患者30例,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PN组,即早期营养组,EEN组,即早期营养组。从手术第一天开始给予一周时间的外和营养支持。对各项营养指标包括总淋巴细胞计数和体重质量等进行测量,通对平均住院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行观察。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及营养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比较住院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EEN组要比PN组明显缩短。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行早期营养,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使患者住院的时间缩短,并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全胃切除术 胃外营养 肠内营养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营养联合营养(EPN)和单用营养(PN)对早期胃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80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采用EPN,B组采用PN营养支持。于术后第1天和第8天检测两组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C反应蛋白水平(CRP),并观察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ALB、PA、CRP无明显差异;A组术后第8天ALB、PA有所增长,分别由(35.47±3.95)g/L、(263.32±24.54)g/L增至(38.10±3.47)g/L、(276.19±22.27)g/L,B组术后第8天ALB、PA无明显增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8天CRP均明显降低,A组由(17.5±4.6)mg/L降至(3.1±2.0)mg/L,B组由(16.9±4.9)mg/L降至(4.7±2.2)mg/L,A组降低幅度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2.5%,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胸腔积液发生率为5%,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0;B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7.5%,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胸腔积液发生率为10%,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7.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术后应用EPN营养支持相对PN可保证患者营养供给、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组织修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作为早期胃癌术后首选营养支持方法。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病人早期应用营养营养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院ICU病房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EN,对照组采用PN,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营养理化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后白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肾功能和电解质指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③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费用低于对照组,死亡患者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病人早期给予营养可更好地改善全身营养状况,维持重要脏器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降低院内感染、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且符合生理,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重症 营养指标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