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位毛囊移植修复疤痕性睫毛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疤痕性睫毛缺损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分别接受单株毛囊移植修复和单株毛发移植修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修复效果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90.6%;对照组患者修复效果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69.6%;观察组患者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位毛囊移植修复疤痕性睫毛缺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在肝移植手术过程如何采取合理的护理配合及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期间的移植科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的144例患者均实施肝移植手术,采用随机数字的分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的患者为72例。对常规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模式上强调护理配合及综合管理措施,追踪分析两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通过研究可知,两组的患者均能够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出现输血输液不良反应的患者1名,发生并发症情况为1.39%,常规组中出现并发症患者有5名,输血输液不良反应的患者6名,皮肤灼伤患者2名,发生压疮的1名,发生并发症情况为12.5%,常规组并发症的发生机率远远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在肝移植手术过程中强调护理管理并做好护理配合意义重大,研究组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大幅下降,进行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相对简单稳定的大鼠髂骨皮瓣移植手术方式,为髂骨移植诱导免疫嵌合状态的研究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旧术式组,将供者髂骨肌皮瓣移植入受者腹股沟区,吻合供者髂腰动静脉和受者股动静脉;实验组,剥离供者髂骨臀大肌,取供者的髂骨连带肌肉及皮瓣移植于受者的腹股沟区域,将供者的髂总动脉和髂腰静脉分别与受者的股动静脉吻合,随后缝合皮肤。术后所有大鼠给予环孢素A28天,始剂量16mg/kg/d,第三周始每周剂量减半,第28天处死大鼠并选取髂骨做病理学检测,观测骨髓细胞量,骨陷窝是否有骨细胞等,以此判断髂骨是否成活。结果:实验组共进行手术15例,皮瓣成活11例,成功率73%;病理检测皮下髂骨成活7例,成功率47%;旧术式组共进行手术8例,皮瓣成活4例,成功率50%,病理检测皮下髂骨成活3例,成功率37.5%,其中实验组动脉吻合时间(24.7±2.3)min,明显短于旧术式组(36.7±1.5)min(均P〈0.05),而静脉吻合时间、缺血时间,供受体准备时间并无差异(均P〉0.05)。结论:通过剥离供者臀大肌,改变动脉吻合对象,可以建立相对简单、稳定的髂骨皮瓣移植模型,为探索带血管骨髓移植诱导嵌合状态提供了新的动物模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血液肿瘤患者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9月~2016年09月收治的血液肿瘤患者100例作为本次实验观察对象;针对所有血液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于所有血液肿瘤患者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患者的移植总计成功率达到了93.00%;预计患者2年总生存率达到了61.00%;根据移植干细胞来源的不同,对2年生存率加以统计发现,同胞全合组达到了72.00%;亲缘间单倍体相合组达到了58.00%;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达到了39.00%;根据移植病种的不同对2年生存率进行统计,最终发现,表现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患者84.00%;表现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76.00%;表现出CML进展期的患者67.00%;表现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患者67.00%;表现出恶性淋巴瘤的患者51.00%;表现出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51.00%;表现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29.00%;未表现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结论对于血液肿瘤患者,需要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分析,之后选择对应的移植适应证以及具体的移植手术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最终显著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46例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者年龄,将46例接受年龄≥60岁供者供肝的肝移植受者设为供者年龄≥60岁组,100例接受年龄〈60岁供者供肝的肝移植受者设为供者年龄〈60岁组。观察指标包括:(1)术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PNF)和移植肝功能恢复不良(IPF)的发生情况。(2)术后1月内肝功能恢复情况。(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出血再手术、急性排斥反应、肝动脉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形成、胆道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细菌性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肝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采用门诊定期复查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实验室检查指标、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n)表示,采用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结果(1)术后PNF和IPF的发生情况: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中2例发生PNF,供者年龄〈60岁组中1例发生PNF,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54,P〉0.05);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中8例发生IPF,供者年龄〈60岁组6例发生IPF,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6,P〈0.05)。(2)术后1个月内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周内,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ALT水平为(251±45)U/L,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ALT水平为(56±38)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80,P〈0.05)。术后14d内,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既往诊治的全部肝脏移植患者,探讨胆道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及临床结果,为今后进一步降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提高防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由同一手术组行经典原位无转流肝脏移植术88例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患有胆道并发症分为胆道并发症组及对照组,根据国内外文献及本中心实际临床实践筛选出可能高危因素首先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经典肝移植病例88例,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21例,发生率23.9%。结论术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热缺血时间过长、胆管空肠吻合及放置管可能是术后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