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描述法律文明的起源时,由于文字尚未诞生,因此仅凭法学的文献是不够的,必须借助历史学、考古、人类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对人类经历的游团、部落、酋邦和国家四个不同阶段法律的萌芽、诞生、成长和发展等起源过程进行探讨,是法律史研究的重要领域。而存世之传说(神话),出土之遗存,尚存之原始部落人群的生活调查,以及从最早的文字记录下来的习惯法汇编文献中,逆向往前追溯这些习惯更早的形态,来梳理人类法律规范的起源等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则构成了我们了解、把握法律文明的萌芽、诞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路径。

  • 标签: 法律文明 起源 跨学科研究 法律史
  • 简介:中国法社会课程设置历史较短,目前可供选用的法社会教材也存在着种类少、内容不充分以及未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等问题。通过对英美法社会课程安排的考察和借鉴,中国本科法社会教学可以进行如下创新型的课程安排:首先,使法社会课程的内容集中在探讨“法律”与“社会”的性质、范围及其关系上。其次,发展一种足以统领已有理论的视角。再次,确定课程目标是帮助学生培养对法律问题所反映的更广阔的社会事务和人生问题的洞察力。最后,依托现实中重要的法律现象组织课程内容。

  • 标签: 法社会学 教学 课程安排
  • 简介:南京“职业目击证人”的出现引发了众多讨论。从现行法律规定来看,这类以获利为目的的“证人”是具有证人资格的,他们收取报酬也不违背有关法律的规定。这类证人的出现固然是由于我国现行证人制度存在某些缺漏,但更深层次的社会根源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社会发生的一些变化,如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经济人“意识在人们头脑中的觉醒以及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下岗压力。

  • 标签: “职业目击证人” 法社会学 证人资格 市场经济
  • 简介:当我的学术研究重心从西方转向中国时,发现国学书籍汗牛充栋,却不得其门而人。近年读康有为先生书,似乎求得了登堂入室之路径。在本文中,我想着重从其《长兴学记》中,向康有为学习治学之道,看他是如何指导读书人学习的,看他怎样回答与论述什么是有何意义、谁是之主体、的目的又是什么、

  • 标签: 康有为 学记 学术研究 治学之道 读书人 学习
  • 简介:康德的意识现象没有采取整体现象的收缩路径,超出了现象世界,企图立足于人的有限的自我意识,经过现象世界的理论理性的认知把握和作为本质世界的实践理性的把握来实现存在理解。但是,康德的这种论证策略没有消除两者之间的矛盾,仍是一种二元分置、制衡般的平行主义存在理解策略。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则批驳了康德知性的存在理解,通过辩证法与精神现象的有机结合,用总体性的现象态度取代了康德分裂性的现象态度,力图在思辨的层面上消除康德的理性困惑。

  • 标签: 康德 黑格尔 现象学态度
  • 简介:人类社会同犯罪作斗争是从私有制、国家、阶级社会的产生、犯罪的出现而出现的,故有着漫长的历史。但作为一门全面、系统、科学的犯罪的建立却只不过100多年的学科发展历程。意大利著名法学家、犯罪学家加罗法洛(1852—1934)于1885年撰写问世的《犯罪》,在犯罪史上第一次使用“犯罪”概念,它的出版将犯罪从其它学科中独立出来,从而形成一门新的学科,标志着犯罪作为独立学科的诞生。①这门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历经坎坷。早在20年代已引进了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说主张。”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对犯罪的研究中断了多年,犯罪的研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犯罪问题的。严重,犯罪又得到了

  • 标签: 犯罪学 学科体系 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 学术研究 同犯罪作斗争
  • 简介:实现民法法典化是法学界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法治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伦理三个方面对民法典的制定加以考察。特定的法治背景决定我国民法会带有一定的公法色彩;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改革的渐进性会给民法典的制定、实施带来影响;民法与传统法文化、伦理的不融合,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利用本土资源。在法学的研究方法和指导思想上也应有所变化。

  • 标签: 民法法典化 法治背景 社会背景 法文化伦理
  • 简介: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的序言中指出:“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经济运动规律”,所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①。据此,在俄国政治经济教科书中,在第一章都开宗明义地写道:政治经济是关于生产关系的科学,它研究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然而,政治经济是对特定经济制度中经济现象与经济活动规律的揭示,它总是与一定经济制度中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相联系,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脱离现实背景的政治经济是没有生命力的。在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仍然是我们进行经济建设的理论指导。不过,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其主旋律是和平与发展,社会主义

  • 标签: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经济运行机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西方经济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简介:非讼事件与诉讼案件确实难以区分,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不加以研究。[1]我们不能给予同时性这概念以任何绝对的意义;两个事件,从一个坐标系看来是同时的,而从另一个相对于这个坐标运动着的坐标系来看,它们就不能再被认为是同时的事件了。[2]

  • 标签: 诉讼案件 坐标系 事件
  • 简介:<正>依据“一国两制”的构想,中英两国政府圆满地解决了香港问题。这不仅使中国人民在和平统一祖国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而且为国家之间解决历史争端提供了新经验。正因如此,所以这一构想,不但在中国的大陆、香港、台湾,而且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反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称赞这一构想是“富有想象力的,最有天才的创造”,是“中英香港问题达成协议的关键”。国际舆论认为:这一构想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最佳方

  • 标签: “一国两制”构想 社会主义 世界和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 资本主义制度 香港地区
  • 简介:拐卖行为客观上完全可能现实地侵害被害人的人身自由、身体安全或家庭关系,但是将其作为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稳定的法益,不仅不利于对妇女、儿童权益的周延保护,而且不能很好地反映刑法规定本罪的目的。将人格尊严视为本罪的犯罪客体,既能实现相关刑法条文之间的协调,又揭示和反映了本罪的本质特征,同时又可以最大程度地拉近"剥削"与"出卖"之间的实质联系,有利于国内法与国际法的接轨。拐卖妇女、儿童罪与人口贩运罪之间的差异,不仅不足以影响我国全面履行国际公约的义务,而且可以兼顾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国情,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本罪的打击范围,更好地反映国际法和国内法保护妇女、儿童的立法宗旨。采纳"人格尊严说",有利于确定"以出卖为目的"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有利于确定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实行行为,有利于否定"违背被害人意志"的构成要件地位。

  • 标签: 拐卖妇女、儿童罪 犯罪客体 以出卖为目的 实行行为 违背被害人意志
  • 简介:学界对行政诉权论之研究对象、现实意义与学理地位普遍存在认知不足,已导致我国的行政诉权研究迟滞不前、避重就轻,亟待澄清。在研究对象上,行政诉权论应围绕“行政诉讼当事人请求法院依法公正审判的程序权利”进行。在现实意义上,行政诉权论之研究攸关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权的依法运行、实质性解决行政纠纷、维护公共利益与行政法律秩序、塑造公民人格意识与国家法治底蕴。在学理地位上,行政诉权论处于行政诉讼法基础理论之轴心地位,借助其与行政诉讼目的论、标的论、类型论在研究层面上的勾连,将有利于推动行政诉讼法学科内部“荣辱与共”之理论发展趋势的形成。

  • 标签: 行政诉权 轴心地位 行政诉讼目的 行政诉讼标的 行政诉讼类型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美国学者伯尔曼在1974年出版的《法律与宗教》一书中系统阐释了“法律与宗教”的关系,随后在《法律与革命》和《信仰与秩序:法律与宗教的复合》等著作里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作者看来,法律并不只是一个规则制度,宗教也不只是一套信条和仪式。〔1〕“法律与宗教被看成既是人类本性又是社会关系的两个方面”,〔2〕即“泛化的宗教和法律”。

  • 标签: 古代法律 宗教性 形式意义 《法律与宗教》 中西 美国学者
  • 简介:陕西省益秦集团公司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下辖28个监狱企业,主要从事煤炭生产、机械制造(机床、锅炉)、服装、服务业、劳务加工等行业.确立发展战略,发挥产业带动作用.集团前期确立了"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扶持主导产品加工,发展狱内劳务加工,扩张第三产业"的战略思路推进企业发展,形成了以煤炭业为龙头,机械加工业和劳务加工业为两翼的发展格局.近年来,又按照"保稳定、调结构、强基础、增效益"的总体思路,不断深化企业管理,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 标签: 企业科学 发展方式 实现监狱
  • 简介:威廉姆森是法律经济的代表人物。他对法律经济学理论的创造性贡献,在于把组织理论引入法律经济,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法律—经济—组织"范式。这种新的研究范式强调法学、经济、组织理论三大领域的彼此交叉、相互融和,使法律经济学理论走出了以往的经济对法学单向入侵的阶段,为法律经济打上了浓厚的交叉学科的色彩,拓展了法律经济的一个分支:"法和组织经济"。梳理"法律—经济—组织"研究范式,有助于全面把握威廉姆森法律经济的理论旨趣及其思想贡献。

  • 标签: 威廉姆森 法律经济学 交易成本经济学 组织经济学 研究范式
  • 简介:本文介绍和评析了德国解释大师伽达默尔的翻译思想。伽达默尔的翻译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效果历史”三原则中。本文着重评述了他的关于理解活动具有历史性和相时性的观点,从而揭示了翻译不是简单的复制活动而总是带有译者自己的创造性痕迹。

  • 标签: 伽达默尔 解释学 理解 翻译
  • 简介:现代科技发展十分迅猛,对宪法和宪法学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文章两位作者就现代科技发展对宪法()发展的贡献,现代科技发展对宪法()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器官移植与生命权、克隆人与宪法价值、基因检测与公民的平等权、信息传播与公民的隐私权、因特网技术与宪政体制和基本权利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宪法()也不是消极地应对科技的发展,而是积极地回应,一方面给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为限制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提出有效的对策.现代科技的发展应该回归到宪法的价值体制之内.

  • 标签: 宪法 宪法学 现代科技 科研自由 界限
  • 简介:在诠释的语境之下,刑法解释是一个诠释性的概念,是指正义理念、刑法规范与生活事实的相互对应。刑法解释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体,两者不可缺一。刑法解释的必要性,实际上是刑事法治和司法实践的要求,而刑法解释的可能性,则是司法运作和实现法治的基础。

  • 标签: 诠释学 刑法解释 客观性 主观性 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