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鲁迅曾明言中过韩非思想的毒,但韩非思想的具体观点并未对鲁迅发生任何影响.韩非对鲁迅的影响发生在两个层面,一是思维方式,二是文章风格.韩非思想的一个重大特点是善于洞察人心的深层动机,其文章的风格特点是雄辩犀利,这两个方面对鲁迅都有潜在的影响.
简介:在讨论中国女性的命运和情感的命题中,鲁迅和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亦舒都用作品做出了回答。尽管两个子君的时空相隔多年,但遭遇又是何其相似,亦舒更是把鲁迅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形象地运用于实践,让失婚后的子君勇敢地站了起来,也为《娜拉走后怎样》在新时代找到了第三条路。尽管都是对女性的命运作出了深切的关注,但男女作家的视角有不尽相同,他们在对女性命运的讨论中既呼应,又对照。
简介:<正>今年是鲁迅诞生一百周年,逝世四十五周年;也是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诞生一百六十周年,逝世一百周年。鲁迅在生活与战斗中,曾多次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这些评论,不仅对于我们了解鲁迅的文艺见解,提供了许多第一手材料,而且对于我们学习与掌握文艺评论原则,改进当前的评论工作等等。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正>丸山升的论文集以"鲁迅·革命·历史"的名字命名,固然可以看作是对他本人学术兴趣的概括,但是,在更深的层次上,这种排列其实暗中指明了丸山本人学术研究发展的脉络。从鲁迅到革命到历史,这个次序提供了如何达到学术研究的一种博大、浑厚状态的有迹可循的启示。
简介:鲁迅在编辑活动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对编辑工作也有自己较为独特的认知。鲁迅对选本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选本虽然流行,但往往是片面的,编选者大多会“误读”。鲁迅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认识,深层原因在于他更为重视选本的史学价值而不仅是结集形式。鲁迅对选本史学价值的重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选本这一编辑出版方式。
简介:林志浩先生在《鲁迅传》里,以《闲话》和《并非闲话(二)》为例,重新评价了鲁迅与陈源的立场和态度。本文从文本入手,剖析了双方论争的文章,认为林先生的结论尚有再思考的必要。文章还从文化接受和政治追求的差异等方面,论证了他们论争的缘由,从鲁迅讽刺攻击性语言的特点,论述了鲁迅的“骂人”。指出陈源害怕革命、蔑视民众和对帝国主义妥协软弱的立场、态度均表现得十分鲜明,鲁迅先生的批评当是无可指责的。
简介:鲁迅和芥川龙之介分别是中日文坛上举足轻重的文学巨匠,中日近现代文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鲁迅曾在日本留过学,阅读和翻译过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他们都热衷于对人性进行深刻的剖析,文章结合二人作品分析集体无意识下人们的冷漠及这种冷漠对心灵所造成的危害:人性的沦落、人格的丧失、阴暗利己主义的盛行,以及二者作品的异同。
简介:鲁迅二十年代中期的文学创作,无疑构成了他数十年文学生涯中一道特别绚烂的景观,也成为现代文坛上一个典型的文学现象.他以旺盛的创作势头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涉及了品种繁富的各类文体的写作.本文从作家各体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入手,探讨了该时期整体创作构成的三个层面及其重要意义.
韩非之“毒”:世态人心的冷眼直观——论鲁迅与韩非的深层关系
子君的前世今生——鲁迅《伤逝》与亦舒《我的前半生》的比较
“穿掘着灵魂的深处”——学习鲁迅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评论札记
现代文学研究的“知识社会学”——丸山升《鲁迅·革命·历史》札记
鲁迅对选本的评价及其史学诉求——新文学中的选学与史学研究之一
对《闲话》、《并非闲话(二)》重新评价的再思考——读林志浩先生《鲁迅传》之管见
“集体无意识”下的冷漠——探析鲁迅与芥川龙之介小说之异同
“荷戟独彷徨”的诗人、斗士、思想家——鲁迅二十年代中期各体创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