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故乡”是中外文学的永恒主题。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他乡游子书写自己的“故乡”:离乡之悲、他乡之苦、思乡之情、归乡之念,形形色色的“乡愁”覆盖了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各种文体。“故乡”不仅是游子情感世界的始发港。也成为精神生活的寄宿地和回归母港,
简介:摘要李贺乃又一少年英逝唐朝诗才。此才并非人间凡物。今人钱钟书于《谈艺录》专章论述昌谷,概言其诗“操调险急,雕藻淫艳”。不知所云。李贺世称鬼才,其《苏小小之墓》颇有后世《聊斋志异》的鬼气森然。
简介:<正>传记文学在我国,渊源于司马迁《史记》“创为传体”。刘勰在《文心雕龙》卷四《史传》中指出:“及史迁各传,人始区分,详而易览,述者宗焉”。《史记》开传记文学先河,并深深影响了中国小说文体的形成与发展。然而,司马迁传记文学的种种优长——承继史官文化的重文倾向,“圆而神”的美学特征,注重人物性格塑造,不虚美,不隐恶的直书原则等——却没有“荫及子孙”。直至近现代的梁启超、胡适,传记文学在中国循着班固“重史轻文”的传统路子走来,并渐渐失去班固“方以智”
简介:文化上的同宗并不能改变留学中国大陆地区的马华女留学生们感受到强烈的异国感。大马记忆和中国大陆留学岁月的两相叠加形构了她们的双乡纠葛,而她们的异国身份更为其文化省思的书写印上独一无二的标签。在大马、中国大陆以及其他华语地区穿梭往返的离散者们,不断地变换其发声的位置,不停地思考因为身份的位移而带来的文化对撞与融合。离散族群漂泊的经验和寓居的心态多声喧哗,更是散寓族群在不断变换文化场域的过程中留下的时代记忆。
简介:从热切的关注和有限的批评反应来看,《鸠摩罗什》已让批评家们几乎束手无策。因为它的复杂性确乎是非常的——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文学文本,同时还因为其题材的特殊性、作为佛学知识的"冷僻",及其所涉及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各种复杂背景等等,都使得批评家们难予置喙。
简介:<正>对于台湾诗歌界有这么一种看法,即认为台湾现代诗歌在艺术上成就高一些,但就精神向度而言,则有“小而美”之嫌.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台湾诗歌的实际情况.沈奇的《台湾诗人散论》的面世,为我们开启了一扇认识台湾诗歌的窗口.
简介:梅子以散文诗、人生小品与隽语发微等多种文学形式的创作,关注香港文化生态环境,分析人情事理,贴近现实人生,传播精英文化,形象地传达出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人生体悟与人生理念,为中西汇合、多元构成的香港都市文化添上斑斓驳杂的一笔色彩,延续了精英文化的一脉.
简介:我的态度一贯是,不管别人怎么说你,年轻时就要有大动作,别怕撑破裤子;坐下,抽根烟。
简介:宋惠民是我国著名油画家,以画《曹雪芹》著称。他对青年画家的奖掖与扶持,更是有口皆碑。他十几年来推出的风景油画,更以与众不同的面目表现出这位艺术家的见识与胸怀,在中国当代油画发展进程中实现了新的开拓。宋惠民的风景油画是对超越时空和永恒生
简介:随着渐趋成熟的大众娱乐消费的催动,新世纪的聊斋改编电影在描绘重点上发生着从“刺贪刺虐”向“写鬼写妖”的游移,聊斋小说的跨界想象成为这些影片重要的取材和衍生资源。在叙事建构上表现为幽深繁复的迷宫气质,在主旨气韵上呈现为神秘阴郁、对峙冲突的哥特风格,在审美基调上则流露出言情、魔幻、悬疑、恐怖、动作、喜剧等多种类型元素互融共渗的混搭特征。诸如此类的改编行为在把小说“纸上的风景”转换生成为形象直观的影像传奇时,既需要借鉴和承袭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本土与异域的文化优势,又需要在美学聚合中进行深沉的文化身份认同,防止聊斋原著美学意蕴的流失散逸。
简介:“笑问兰花何处生,兰花生处路难行。争朝襟发抽花朵,泥手赠来别有情。”——这首绝句的作者,是20世纪早期著名的湖畔诗人应修人。他的新诗《妹妹你是水》、《小小儿的请求》等流布颇广。他的旧体诗词的光芒,往往为他的新诗成就所遮蔽。
简介:孙:今天拽着我来,知道是要谈九十年代文学,头就大了。所以对话伊始,先声明身份,觉得这样才获取了对话的资格。另外也为自己开脱,因为是记者,处在文学圈之外,不可能如两位批评家思考得那么多、那么深入,有些话只是点滴感受而已,好在出了局的话对于局外人不算
简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鲁迅先生去世之时,上海人民曾用写着“民族魂”字样的旗子为他盖棺,对他作品能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天,当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六十五年之后,人民依然怀念他,不仅因为他伟大的创作实绩彪炳史册,更是因为鲁迅精神在当代仍有着深远的价值和意义,“无须光环和桂冠,无惧诬蔑与曲解”,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鲁迅并未成为历史”。所以“一面学习鲁迅,研究鲁迅,一面宣传鲁迅,普及鲁迅”,弘扬鲁迅精神,仍然是今天广大学者应该致力的工作。
散淡拾趣事 近乡情更切——读方向明《故乡书》
骚辞鬼唱见昌谷——李贺诗歌教后散谈
传记文学这一家——传记作家散论之一
双乡纠葛与文化省思:马华女留学生“散寓”论
从西部本位的角度看——散谈徐兆寿《鸠摩罗什》
现代性:台湾诗歌艺术的阐释——评沈奇《台湾诗人散论》
记录生命旅程 透现人生感悟——香港作家梅子文集《苇思散叶》品评
关于十九岁——《黑暗塔》序言及一些零散杂忆
其精内蕴 大美不言——宋惠民风景油画艺术风格散论
类型融合中美学意蕴的聚合与散逸——新世纪聊斋小说电影改编综论
人是诗之本 诗是人之光——散论20世纪的旧体诗词
九十年代文学散点透视——一位记者与两位批评家的对话
展现一个真实而伟大的存在——评王吉鹏、李春林《鲁迅及中国现代文学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