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当前我国专业音乐院校的《曲式与作品分析》课,实际上是传统曲式学与传统技法作品分析的综合。经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对任何音乐专业是不可缺少的。我们的课程内容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要适应我国的国情需要。因此,必须“认真钻研、吸收、融化和发展古今中外艺术技巧中的一切好东西,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完美的艺术形式。(引自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为此,我们不能把《曲式与作品分析》课仅仅限于传统曲式与作品分析这一个方面,我们还需要把民族曲式与作品分析和现代曲式与作品分析的内容充实进去,建立一个更加完整、更加全面、更加实用的《曲式与作品分析》课。
简介:山东和东北三省之间历史渊源久远,两个地区之间人口的流动是民歌传播与交流的纽带和载体。当山东民歌通过“闯关东”的移民传播到东北三省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与当地原住民的民歌交融成新的民歌再生态变体。而在东北民歌形成的过程中,只有山东等关内民歌的传播还不能派生出具有东北风格的新的民歌来,必须由山东等地民歌与东北原住民的民歌及语言、民风民俗水乳交融般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既与关内民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富有独特的东北风味。东北民歌变的是各种演唱的技巧和表现的手法,不变的是骠悍、粗犷的特质;山东民歌变的是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不变的是它的质朴和爽朗。
简介:有人说,当前正处于一个没有歌曲流传的年代。这从马年春晚演唱的歌曲可以得到正反两面的印证,马年春晚歌曲演唱是重头戏,但重头戏中恰恰没有可以流传的歌曲,因此,春晚尾声的《难忘今宵》就显得弥足珍贵了。《难忘今宵》是1984年的春晚导演黄一鹤专门邀请乔羽作词,王酩作曲,由李谷一首唱的。歌曲一经演唱便不胫而走,迅速传遍神州大地。30年来,多届春晚均以此曲作为终曲,可以说是百听不厌,余音绕梁。一首歌曲㈨年来始终萦绕在人们的耳际,撞击着人们的心田,挥之不去,闻之沉醉。是什么样的歌曲有这样的魅力?只有经典作品才有这样的艺术冲击力,才有这样迷人的艺术魅力,才有这样广阔包容的情怀,才有这样悦耳动听的旋律,才有这样打动人心的亲和力。
简介:<正>“曲高和寡”是一句古话。所谓和,按照原意,指的是唱和。宋玉在《对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日《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这是说,跟着一起唱的,起先有几千人,后来只有几十人。并不是说,全城听得懂《阳春白雪》的只有几十人。难唱不等于难懂。倘若把《阳春白雪》当成古代的《尤里西斯》,那就是极大的误会。后人赋于“曲高和寡”这个成语以更广阔的内涵。“和”不仅指唱和,也指欣赏。就欣赏来讲,如果说,高级的艺术品只有个别行家才欣赏得了,一般群众是注定接受不了的。那么,这种论断是难以令人同意的。如果说,某些高级的艺术品比起通俗的艺术品来,欣赏者可能相对地要少,可能一时还不能够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