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通过100例育龄期非妊娠女性和200例孕产妇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的比较,了解孕产妇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方法在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期间进行体检的育龄期非妊娠女性中选取100例对照组,在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孕产妇中选取200例作为观察组,分别检测两组受检人员的甲状腺功能,观察比较两组受检人员的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受检人员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检人员,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检人员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血清促甲状腺素没有明显的差异,P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受检人员的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明显低于对照组,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在妊娠期间,经常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情况,给予孕产妇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检测,则可以很好的判断孕产妇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

  • 标签: 孕产妇 甲状腺功能检测 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血清促甲状腺素
  • 简介:摘要淋病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传染性疾病,致病菌为淋病奈瑟氏菌,性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正确诊断并给予积极治疗是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以往临床主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病史及生活史判断其是否患有淋病,但由于患者间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并无典型临床表现,为诊断及治疗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直接涂片法是以往应用较广的淋病奈瑟氏菌诊断方法,但误诊、漏诊率则较高,不利于患者获得正确诊断。本文将分别研究细菌培养、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技术应用于淋病奈瑟氏菌实验室检测优缺点,探讨淋病奈瑟氏菌三种检测方法应用效果,为提高淋病检出率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淋病奈瑟氏菌 检测方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全体传染病医院职工HIV感染情况,探讨目前传染病院一线工作者在对艾滋病人诊疗过程中的防护措施和一线工作人员的心理情况。方法是对全院605名职工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是全院HIV抗体阳性率为零。但对待体检后的检测结果,不同组的医务工作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波动。结论是采取严格的隔离和防护措施,能最大限度的降低HIV造成的职业性感染,应关注从事艾滋病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 简介: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也是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化建设,环境恶化,农村饮用水的水质状况已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为掌握农村居民饮用水的卫生状况,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08-2009年对辖区内农村饮用水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饮用水进行采样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农村饮用水 水质检测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凝血液标本放置不同的时间对PT、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健康状况良好的体检者的抗凝血,离心后,采用日本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立即检测结果为对照组。结果标本放置4℃24h、36h、48h、72h以及4天APTT都呈显著性延长趋势(P<0.05),在12h,APTT无明显延长,而PT值在12h、24h、36h、48h检测无显著性延长(P>0.05),而在72h、4天时间点检测PT都较前呈现显著性延长(P<0.05)。以本试验室参考范围PT11~14s,APTT24~36s判断,则第4天检测PT、APTT的结果有75%标本PT值变为异常,62%标本APTT值变为异常。结论血液标本检测后放置冰箱保存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72h,对于检测结果接近参考范围上限的标本则保存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8小时。

  • 标签: PT APTT 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用不同标本(静脉血、末梢全血、预稀释末梢血)进行血细胞检测所得结果的分析,探讨其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方法随机对100例我院门诊健康体检人员自愿者,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用希森美康SYSmex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常规,将三组数据进行重复性实验和比对试验,经统计学分析,比对静脉血、末梢全血、预稀释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静脉血和末梢全血比较只有红细胞压积HCT,P<0.05有差异,而静脉血与预稀释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五项指标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细胞分析应以静脉血为主,标本采集确有困难时应尽量用末梢全血,应对引起末梢血结果的诸多因素引起重视。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全血 预稀释末梢血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被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7例被竹叶青蛇咬伤患者未治疗前采取血样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2聚体及血小板(PLT)计数并与39例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蛇咬伤组PT、APTT、TT、D2聚体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IB、P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竹叶青蛇咬伤后,检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可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防止DIC的进一步发生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竹叶青蛇伤 蛇毒 凝血功能
  • 简介:目的掌握烟台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丙型肝炎感染的情况,为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法对出入境人员的血清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检出抗-HCV阳性26例,出境人员24名,入境人员2名,抗-HCV阳性检出率为6.28‰;其中出境的船员、劳务、商务人员分别占总阳性数的37.5%、29.17%和16.67%.结论防止丙型肝炎在船员、劳务人员中传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加强实验室检测及时发现HCV感染者.对出入境人员要加强宣传教育,使他们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感染和传播疾病,保护出入境人员身体健康.

  • 标签: 抗-HCV 检测 预防 出入境人员 血清抗-HCV 检测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微量元素素钙、铁、锌及铅的异常发生率,为预防儿童微量元素疾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5月至2011年11月儿童保健门诊136例儿童微量元素铁、锌、钙及血铅测定的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儿童不同时期微量元素铁、锌、钙缺乏及高血铅有异常变化,136例儿童中缺铁68例(50.0%)、钙42例(30.9%)、锌19例(14.0%),高血铅7例(5.1%)。结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容易缺乏铁、锌、钙元素,且年龄越小,越易缺乏,应高度关注微量元素含量。而血铅元素则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在学龄前或学龄期应高度警惕铅污染,重视预防微量元素异常引起的疾病及并发症。

  • 标签: 儿童 微量元素 异常 分析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血细胞计数板法,UF-500I尿沉渣分析仪,二种途径计数浆膜腔积液(脑脊液)细胞计数值比较,探讨浆膜腔积液(脑脊液)计数,机器操作的可能性。方法临床随机选取10份我院临床科室送检的浆膜腔积液(脑脊液)标本,分别用血细胞计数板法、UF-500I尿沉渣分析仪,分析计数标本,比较红细胞与白细胞计数得出的结果。结论比较二种方法,得出结论,尿沉渣分析仪与血细胞计数板法比较,有一定的可比性。可考虑在临床检测中使用尿沉渣分析仪替代血细胞计数板法,计数浆膜腔积液(脑脊液)常规检测

  • 标签: 血细胞计数板法 UF-500I尿沉渣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酶免四项再检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无偿献血者酶免四项再检标本1089例,对其再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再检标本中检测结果为阳性者360例,阳性率为33.06%,阳性献血者中除抗TP多数为双试剂阳性报废外,其余3项均已单试剂阳性报废为主。结论单试剂阳性献血者永久屏蔽会导致合格献血者的流失,因此建议对单试剂阳性献血者展开暂时屏蔽,定期追踪,复查阴性后可解除屏蔽,复查阳性则可进行永久屏蔽。

  • 标签: 酶免四项 检验 再检 屏蔽 献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6年来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即要有效预防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也应尽力避免假阳性造成的血液报废。方法收集2008年-2013年我站无偿献血者经血传播疾病标志物检验结果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五项检验指标报废情况为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抗-TP和抗-HIV阳性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ALT这一非特异性指标报废率最高,在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中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检验试剂、检验方法对检验结果均有一定影响,发展壮大固定自愿无偿献血队伍,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必要和有效的措施。

  • 标签: 无偿献血 输血安全 血液报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某大型制药企业2016-2019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职业病防护设施,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改善作业环境、保护作业人员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调查,对某大型制药企业产生危害因素进行识别,通过现场采样及检测进行分析。结果 该制药企业固体制剂制造和非固体制剂制造以及实验室分析等工序化学危害因素共检测126个点,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2016-2019年噪声超标率依次为19.4、25.4、19.2、18.0,2019年最高,为25.4%。结论 该企业工艺先进,采取了适宜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的控制了毒物逸散,化学有害因素超标率为0;噪声操作作业多为劳动者手工作业,超标点较多,但超标率呈逐年降低的趋势。

  • 标签: 制药 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8例结核病病例细菌学检测结果,探讨提高抗酸杆菌检出率的方法。方法2011年来我院传染门诊就诊的结核患者的68例,收集每人痰标本3份,采用痰涂片和痰培养法检测病人痰标本,鉴别培养基培养法鉴定分支杆菌菌种。结果68位结核患者,涂片阳性的12人,阳性率为17.6%;培养阳性的20人,阳性率为29.4%;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涂片的阳性率,两者联合阳性率为35.2%。培养的结果是分离出126株的分枝杆菌中非结核分支杆菌5例,占4.0%。结论培养阳性检出率优于涂片检查,两者联合应用的阳性检出率优于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发现率有增高趋势,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治疗与预防是不同的,检验科开展分支杆菌的培养和鉴定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结核病 细菌学检查 痰涂片 痰培养 菌种鉴定
  • 作者: 牟晶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1-03-13
  • 出处:《中国健康月刊》 2011年第3期
  • 机构:牟晶【中图分类号】R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171-0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婴儿死亡率的降低对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准确掌握大连市中山区0~5岁儿童出生死亡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对大连市中山区2006~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干预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进一步提高药品检测车运行效能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分析药品检测车运行中一些做法,总结经验。结果药品检测车为基层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结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才能提高检测车运行效率。

  • 标签: 药品 检测车 创新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41例肿瘤标志物检测(AFPCEAPSACA-125CA-153CA199NSEAFU)在临床疾病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含量。结果AFP男性60岁以上增高明显,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反而有下降趋势,提示60岁左右肝癌高发。女性有两个高发段,60岁左右和80岁以上;CEA男性各年龄段都增高但差别不大,可能与吸烟有关。女性80岁以上明显增高,高度提示肿瘤;PSA男性70岁以上明显增高。结论不论男女联合检测阳性对肿瘤预测价值要高于单项检测,尤其年龄段的不同对诊断更有参考意义。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化学发光法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了解2776例住院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采用连续监测法,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结果:心肌酶谱中LDH异常率为71.3%,CK-MB异常率为56.8%,AST异常率为44.5%,CK异常率为44.0%。结论:住院患儿常规检测心肌酶谱对患儿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防心衰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住院患儿 心肌酶谱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市招工人员体检静脉抽血做HBsAg和ALT检查。方法共3458例血清标本,HBsAg采用ELISA法,ALT采用赖氏法。结果3458例检出HBsAg阳性926例,阳性率26.78%(926/3458);ALT≥41赖氏单位101例,阳性率2.92%(101/3458)。结论HBsAg阳性率为26.78%(926/3458)。高于血清学调查10%以上,可能为福清地处于沿海人口众多、流动性大感染率高的原因。在体检中发现HBsAg阳性者,应尽早进行“两对半”模式检测及时发现本病处于哪一阶段如“大三阳”、“小三阳”、或急、慢性肝炎HBsAg携带者,采用适当的有效防治措施十分必要,这也已经成为愈来愈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大部分单项ALT升高并非病毒性肝炎所致,而是与相当一部分体检人员精神过度兴奋、紧张或过度疲劳、或体检前喝酒、剧烈运动后静脉抽血化验有关。因此,在要进行体验抽血前避免紧张、疲劳、戒酒等至关重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