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 2014年 3月 ~2015年 3月在我院入住的 3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自由分组法将 3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各为 1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具有明显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脂和血压水平,具有明显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脂和血压水平,具有明显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相对于单纯的西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以及血压水平,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2018年 8月~ 2019年 7月我院接收并诊治的骨折后愈合不良患者 193例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研究组 97例与对照组 9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内固定,选择合适的固定物,采用轴心固定,术后指导患者采用正确方式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治疗 4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 4个月,经 X线检查等方法可得,研究组愈合率( 89.7%)明显高于对照组( 41.7%),且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 1个月后、 2个月后、 3个月后、 4个月后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结论 在西医内固定、功能个锻炼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辅助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有利于骨折后尽快恢复,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愈合不良是一条有效、可行的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骨折后;愈合不良;治疗 愈合不良是骨折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骨科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 [1]。预防骨折后愈合不良对于骨折患者的恢复及保证日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主要采用再次固定的方法来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 [2],临床疗效不尽人意,本次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并探讨其临床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 2018年 8月~ 2019年 7月接收并诊治的骨折后愈合不良患者 193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 X线确诊,且符合以下标准:骨折部位有纵向叩击疼痛或按压痛,骨折后愈合时间超出同类型骨折正常愈合时间,无骨端硬化现象。其中胫骨骨折 87例,股骨干骨折 36例,尺骨骨折 18例,肱骨骨折 34例,锁骨骨折 18例。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所有骨折后愈合不良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 97例,其中男 79例,女 18例;年龄 19~ 61岁,中位年龄( 38.5±1.4)岁;其中单纯性骨折、粉碎性骨折例数分别为 27、 70例,内固定松动、内固定折断例数分别为 62、 35例。对照组 96例,其中男 79例,女 17例;年龄 19~ 61岁,中位年龄( 38.7±1.6)岁;其中单纯性骨折、粉碎性骨折例数分别为 27、 69例,内固定松动、内固定折断例数分别为 62、 3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内固定,选择合适的固定物,采用轴心固定,术后指导患者采用正确方式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处方组成:川断 10g、川芎 10g、穿山甲 5g、丹参 15g、当归 10g、地龙 12g、力参 5g、杞果 10g、补骨脂 12g、骨碎补 12g、红花 10g、黄芪 20g、肉苁蓉 12g、桃仁 15g、粉三七 3g(冲)、怀牛膝 8g、土元 10g、甘草 10g、自然铜 9g、鹿角胶 9g(烊化),水煎服, 1剂 /d。治疗 4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治疗有效率。 1.3疗程判定标准 ①愈合: 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大量骨痂生长,无纵向叩击痛或压痛,无骨折端异常活动;②有效: X先骨折线轻度模糊、少量或中等量骨痂生长,纵向叩击痛或压痛减轻;③无效: X线片显示骨折线无改善或不愈合,纵向叩击痛或压痛等症状无缓解。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 SPSS19.0进行处理,采用 χ2检验对所得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以率( %)的形式表示,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用 P<0.05表示。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治疗 4个月,经 X线检查等方法可得,研究组愈合率( 89.7%)明显高于对照组( 41.7%),且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2.2治疗后不同时间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治疗 1个月后、 2个月后、 3个月后、 4个月后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3 讨论 骨折后愈合不良是骨折尤其是大局部软足这挫伤严重时常见并发症 [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治疗方法不当、原发性创伤严重、功能锻炼不当、内固定材质差等均可导致骨折后愈合不当 [4],故临床上常采用再次固定、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方式等措施治疗骨折后愈合不当。中医认为 [5],血瘀、气血运行不畅等病理原因是导致骨折后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故临床治疗应在内固定、功能锻炼等的基础上,加强对淤血的治疗,且重视健脾补肾,使骨有所养,精有所充。本次研究所用中药汤剂,黄芪可补脾益气,枸杞、肉苁蓉可补肾壮阳、补肝益肾,自然铜、骨碎补可补肝肾、行血脉,桃仁、三七可活血化瘀,当归可补血养精、活血止痛,甘草可健脾理气,诸药联合应用,用于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具有明显疗效,与内固定、功能锻炼相结合,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在西医内固定、功能个锻炼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辅助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有利于骨折后尽快恢复,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愈合不良是一条有效、可行的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雯雯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临床效果分析 [J].浙江中医学学报, 2012, 27( 3): 32-33. [2]陈艺文 .中医辅助治疗骨折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26( 7): 304-305. [3]韩明明 .中药汤剂辅助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的临床实用价值剖析 [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0, 15( 6): 392-395. [4]姚永胜 .中药汤剂治疗骨折手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临床效果分析 [J].中医药导报, 2013, 24( 6): 315-316. [5]郑一玮 .综合治疗骨折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临床经验探讨 [J].实用骨科学, 2012, 29( 12): 443-445.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2018年 8月~ 2019年 7月我院接收并诊治的骨折后愈合不良患者 193例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研究组 97例与对照组 9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内固定,选择合适的固定物,采用轴心固定,术后指导患者采用正确方式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治疗 4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 4个月,经 X线检查等方法可得,研究组愈合率( 89.7%)明显高于对照组( 41.7%),且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 1个月后、 2个月后、 3个月后、 4个月后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结论 在西医内固定、功能个锻炼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辅助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有利于骨折后尽快恢复,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愈合不良是一条有效、可行的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骨折后;愈合不良;治疗 愈合不良是骨折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骨科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 [1]。预防骨折后愈合不良对于骨折患者的恢复及保证日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主要采用再次固定的方法来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 [2],临床疗效不尽人意,本次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并探讨其临床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 2018年 8月~ 2019年 7月接收并诊治的骨折后愈合不良患者 193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 X线确诊,且符合以下标准:骨折部位有纵向叩击疼痛或按压痛,骨折后愈合时间超出同类型骨折正常愈合时间,无骨端硬化现象。其中胫骨骨折 87例,股骨干骨折 36例,尺骨骨折 18例,肱骨骨折 34例,锁骨骨折 18例。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所有骨折后愈合不良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 97例,其中男 79例,女 18例;年龄 19~ 61岁,中位年龄( 38.5±1.4)岁;其中单纯性骨折、粉碎性骨折例数分别为 27、 70例,内固定松动、内固定折断例数分别为 62、 35例。对照组 96例,其中男 79例,女 17例;年龄 19~ 61岁,中位年龄( 38.7±1.6)岁;其中单纯性骨折、粉碎性骨折例数分别为 27、 69例,内固定松动、内固定折断例数分别为 62、 3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内固定,选择合适的固定物,采用轴心固定,术后指导患者采用正确方式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处方组成:川断 10g、川芎 10g、穿山甲 5g、丹参 15g、当归 10g、地龙 12g、力参 5g、杞果 10g、补骨脂 12g、骨碎补 12g、红花 10g、黄芪 20g、肉苁蓉 12g、桃仁 15g、粉三七 3g(冲)、怀牛膝 8g、土元 10g、甘草 10g、自然铜 9g、鹿角胶 9g(烊化),水煎服, 1剂 /d。治疗 4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治疗有效率。 1.3疗程判定标准 ①愈合: 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大量骨痂生长,无纵向叩击痛或压痛,无骨折端异常活动;②有效: X先骨折线轻度模糊、少量或中等量骨痂生长,纵向叩击痛或压痛减轻;③无效: X线片显示骨折线无改善或不愈合,纵向叩击痛或压痛等症状无缓解。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 SPSS19.0进行处理,采用 χ2检验对所得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以率( %)的形式表示,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用 P<0.05表示。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治疗 4个月,经 X线检查等方法可得,研究组愈合率( 89.7%)明显高于对照组( 41.7%),且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2.2治疗后不同时间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治疗 1个月后、 2个月后、 3个月后、 4个月后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3 讨论 骨折后愈合不良是骨折尤其是大局部软足这挫伤严重时常见并发症 [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治疗方法不当、原发性创伤严重、功能锻炼不当、内固定材质差等均可导致骨折后愈合不当 [4],故临床上常采用再次固定、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方式等措施治疗骨折后愈合不当。中医认为 [5],血瘀、气血运行不畅等病理原因是导致骨折后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故临床治疗应在内固定、功能锻炼等的基础上,加强对淤血的治疗,且重视健脾补肾,使骨有所养,精有所充。本次研究所用中药汤剂,黄芪可补脾益气,枸杞、肉苁蓉可补肾壮阳、补肝益肾,自然铜、骨碎补可补肝肾、行血脉,桃仁、三七可活血化瘀,当归可补血养精、活血止痛,甘草可健脾理气,诸药联合应用,用于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具有明显疗效,与内固定、功能锻炼相结合,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在西医内固定、功能个锻炼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辅助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有利于骨折后尽快恢复,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愈合不良是一条有效、可行的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雯雯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临床效果分析 [J].浙江中医学学报, 2012, 27( 3): 32-33. [2]陈艺文 .中医辅助治疗骨折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26( 7): 304-305. [3]韩明明 .中药汤剂辅助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的临床实用价值剖析 [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0, 15( 6): 392-395. [4]姚永胜 .中药汤剂治疗骨折手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临床效果分析 [J].中医药导报, 2013, 24( 6): 315-316. [5]郑一玮 .综合治疗骨折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临床经验探讨 [J].实用骨科学, 2012, 29( 12): 443-445.
简介: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 60例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对照组采用静滴七叶皂苷钠、抬高患肢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双柏散外敷及桃红四物汤口服,对两组肢体肿胀改善程度、疼痛改善情况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肢体肿胀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 96.7%)明显高于对照组( 83.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减轻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有利于骨折的后续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双柏散;桃红四物汤; 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是骨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如不及时处理,会给患者的预后带来诸多并发症 [1]。肿胀不仅会使疼痛加剧,同时延长了手术干预时间,增加术后感染、皮肤坏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严重者还可引起筋膜间室综合征 [2]。因此,尽快消除肿胀对骨折患者的不利影响尤为重要。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四肢闭合性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 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对照组男 16例,女 14例;年龄 20~ 72岁,平均( 41. 4±11.9)岁;骨折部位:股骨近端骨折 12例,桡骨远端骨折 9例,肱骨近端骨折 2例,胫腓骨骨折 4例,跟骨骨折 3例。治疗组男 18例,女 12例;年龄 18~ 75岁,平均( 45.6±12.8)岁;骨折部位:股骨近端骨折 13例,桡骨远端骨折 8例,肱骨近端骨折 3例,胫腓骨骨折 4例,跟骨骨折 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卧床为主,患肢采用石膏托或骨牵引制动,并适当抬高患肢。对照组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 10mg/支;国药准字: H20003240) 10mg静脉滴注,每日 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双柏散外敷及桃红四物汤口服。①双柏散外敷。组方:黄柏 100g,大黄 200g,泽兰 100g,侧柏叶 200g,薄荷 100g。上药混匀,烘干,研细末。用时将双柏散倒进容器内,倒入适量蜜糖,再加入适量温水,调成糊状,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药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摊平于棉纸上,厚度为 1~ 2cm,厚薄应均匀,外敷于肿胀最明显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每次 4~ 6 h,每日 1次;②桃红四物汤口服。组方:桃仁 15 g,红花 10 g,当归 20 g,川芎 20 g,赤芍 10 g,熟地 10 g。换为等剂量颗粒剂, 400 mL温开水冲服,日 1剂。两组均以 7 d为 1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 1.3.1 观察指标 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 3 d、 5 d、 7 d患肢骨折肿胀处的周径及相应位置正常肢体周径,计算周径差。参照数字等级评定量表( Numeric Rating Scales, NRS) [3]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 7 d患者疼痛程度,用 0~ 10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 0为无痛, 1~ 3为轻度疼痛, 4~ 6为中度疼痛, 7~ 9为重度疼痛, 10为剧痛。通过询问患者疼痛的程度,让患者标出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 1.3.2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4]进行评价。显效:肿胀程度前后肢体对比差值≤ 0.2 cm,并且在 3d以内消肿,恢复原样;有效:肿胀程度前后肢体对比差值在 0.4~ 0.8 cm,在 3~ 6 d消肿;无效:肿胀程度前后肢体对比差值≥ 0.9 cm,消肿时间超过 6 d。总有效率 =(有效例数 +显效例数) /总例数 ×100.0%。 2 结果 2.1 两组肿胀消退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周径差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第 3天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 P>0.05);治疗后第 5、 7天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前后周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 NR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 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7 d,两组 N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P<0.05),治疗组 NRS评分优于对照组( 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96.7%,高于对照组的 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组 2例出现轻微的皮肤瘙痒反应,无明显红疹,未予特别处理,症状可自行消失;对照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骨折早期肿胀当属中医学“骨伤”、“筋伤”范畴。《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云:“气伤痛,形伤肿”、“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气血两伤,多肿痛并见。《普济方 ·折伤门》也记载:“若因伤折,血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胀”。薛已所著《正体类要》序中述:“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这说明人体一旦遭受损伤,则早期经脉受损,气机失调,血不循经溢于脉外,离经之血瘀滞于肌肤腠理,而发为肿;瘀血聚集,经脉循行不畅,而发为痛,其主要病机是气滞血瘀,筋脉受损。故唐容川《血证论》认为损伤之症,专从血论是骨折早期辨证论治的基础。 现代医学认为,骨折会造成局部血管不同程度的损伤,人体产生应激反应,多种凝血因子被激活,血小板大量聚集,并大量释放酶类、血管活性物质及生长因子等,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炎症反应。
简介:摘要: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主要被用作血液肿瘤疾病的治疗中,是化疗药物的重要用药。对于紫杉醇白蛋白在应用前需要进行一定的配比,通过配制才能达到临床治疗的要求。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配比中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操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配比过程的规范等都直接影响了药品最后的作用。为了保证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我院对各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规范,从人员到配制过程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最佳配制方法,文章从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药品特点出发,论述了人员和配制过程,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说明。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为更多科室在配制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提供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 2016 年 8 月到 2018 年 8 月在我院治疗中风偏瘫的患者 120 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中医针灸治疗)与观察组(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每组各包含 60 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身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96.67% ( 58/60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3.33% ( 50/60 ) ,数据差异显著( P<0.05 ) ;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 P<0.05 )。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重症胰腺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行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在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重症胰腺炎患者 88 例,将 88 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44 例实验组与 44 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接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中医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重症胰腺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行中医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发生率,缩短临床病症康复时间,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 摘要】目的 针灸结合雷火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方法 纳入我院于 2017.4 月 -2018.10 月间收治的 106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 53 例与常规组 53 例,观察组采用针灸结合雷火灸治疗,常规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JOA 下腰痛评分 。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 JOA 评分 ( 11.29±3.10 ) 分,常规组评分为 ( 11.40±2.91 ) 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后观察组 JOA 评分 (22.81 ±3.25) 分,高于常规组 (16.92 ±4.02) 分, P <0.05 ; 结论 针灸结合雷火灸治疗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应用的治疗方案为,抬高患者肿胀肢体,静滴七叶皂苷钠等。实验组应用的治疗方案为,基于对照组治疗的前提下,应用双柏散外敷及服用桃红四物汤。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肿胀恢复情况、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治疗,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P<0.05)无论是疼痛改善程度还是恢复情况都更加突出,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14%)。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有益于患者减轻骨折早期肢体肿胀,后续治疗也非常顺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间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 90例,并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采取常规西药进行治疗的参照组,一组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每组各 45例,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囊肿体积。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囊肿体积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囊肿体积与之前相比差异显著,且观察组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对卵巢囊肿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供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