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肺炎疾病,同时患有心力衰竭疾病患儿,其与心钠肽间间存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重型肺炎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其是否同时患有心力衰竭疾病划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为同时患有心力衰竭疾病,对比组患者不存在心力衰竭疾病,通过给予两组患者实施化学发光法检测,测量并对比其心钠肽含量情况。结果疾病急性期的测定结果同时患有心力衰竭疾病的研究组患者,其心钠肽含量达到(63.8±23.6)ng/L。不存在心力衰竭疾病的对比组患者,其心钠肽含量达到(45.1±12.7)ng/L,对比组患者的心钠肽含量,要比研究组患者的明显要低,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恢复期的测定结果同时患有心力衰竭疾病的研究组患者,其心钠肽含量达到(32.3±10.9)ng/L。不存在心力衰竭疾病的对比组患者,其心钠肽含量达到(32.8±10.2)ng/L,对比组患者的心钠肽含量,与研究组患者的含量差距不大,没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心钠肽含量,与患者的心功能健康状况,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心功能状况越差,其含量越高,因此在该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可以通过测定心钠肽含量的方式来进行疾病的诊断,其在该病的临床诊断中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代谢紊乱对心肾血管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20例高血压患者,对比不同代谢状况患者心脏结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状况(免疫比浊法检测微量蛋白)。结果FPG、年龄等独立因素会引发MAU(P<0.05);收缩压、WC等独立因素会引发LVH(P<0.05);WC、SBP及年龄因素都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直接相关(P<0.05)。合并MS以及腹型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在左室指数、质量方面有明显变化(P<0.05);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有更高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MAU阳性率(P<0.05)。结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同时存在不同类型和程度的代谢紊乱,合并糖尿病、MS者微血管和血管易受损,合并腹型肥胖者左心室肥厚易发,康复治疗中应针对性防控上述心肾血管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时心电监测在室间隔缺损堵闭术中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间72例通过左室造影确定给予堵闭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者,并在术前心电图检查显示为基本正常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患者堵闭手术中以及手术后3至5天实时进行心电监测,观察患者有没有发生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的心律失常,对此做出相应的治疗或者停止手术,并跟踪随访患者心电情况一年。结果所有患者在堵闭术中及术后共16例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2.22%。其中8例出现在股动静脉轨道建立的过程中,3例患者出现三度房室阻滞、2例患者出现完全性的左束支阻滞、1例患者出现三度房室阻滞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2例患者出现室性心动过速,评估堵闭术后患者发生较严重并发症风险的可能性后选择是否放弃堵闭手术。另外8例中,6例手术中发生完全性的右束支阻滞,在释放堵闭器后均无处理自行恢复正常;2例手术后发生不完全性的右束支阻滞,及时使用激素进行治疗后2至3天心律恢复正常。在随后的跟踪随访中未出现异常。结论堵闭术治疗室间隔缺损中,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较高,利用实时心电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在术后或术中有无发生心律失常,引导临床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电向量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对心肌缺血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9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6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诊断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心电图检查,观察组采用心向量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对两组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两组患者心肌缺血的阳性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肌缺血诊断过程中采用心电向量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可明显提高心肌缺血的诊断率,从而为患者的及时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条件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给予麝香保心丸2粒,一日3次;对照组64例,给予消心痛5-10mg,一日3次,临床观察6个月。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有效率85.7%、对照组81.2%,心电图改善有效率,治疗组64.3%,对照组62.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心绞痛治疗前发作4.5±1.4次/日,治疗后发作次数1.2±1.1次/日,对照组治疗前发作次数4.3±1.7次/日,治疗后发作次数1.4±1.9次/日,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副作用少。
简介:摘要急性颅脑损伤后极易出现继发性心脏损害,表现为心电图异常、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心肌酶谱升高以及心肌病理组织学改变等,又称为脑心综合征。它会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文就其临床特征、发病机制、临床意义及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归脾颗粒治疗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脾两虚证患者140例,分为治疗组40例,服用归脾颗粒剂;对照组40例,服用归脾丸,开放组60例,服用归脾颗粒剂,28天后观察疗效。结果归脾颗粒治疗加开放组各症状积分值显著减少(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其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55%和100%,治疗加开放组为68%和98%,123对照组为37.5%和85%,治疗加开放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对血常规(WBC、Hb、BPC),肝(ALT)肾功能(BUN、Cr)无不良影响,且能明显升高血红蛋白浓度(HB)及血小板(BPC)(P<0.01)。结论归脾颗粒治疗心脾两虚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无毒副作用,比丸剂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结核药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8例肺结核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抗结核治疗)、研究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比较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6.47%),差异显著(P=0.0399<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5.88%、8.8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抗结核药联合益心舒胶囊可有效减轻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痰菌转阴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接受通心络胶囊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进入我院心内科治疗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随机抽选出100例进行分组研究,50例基础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同时50例研究组患者加用通心络胶囊,对两组疗效、心电图ST压改变情况、发病频率以及发病时长等进行对照。结果50例基础组患者有效率70.00%(35/50),50例研究组是92.00%(46/50),(P<0.05);基础组ST下降导联数(2.70±1.29)个,治疗组(2.08±1.08)个,(P<0.05),且两组发作频率、最大ST段压低值、发病时长以及ST段压低水平等对照,(P<0.05)。结论当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接受治疗时,在联合用药阿斯匹林、倍他乐克以及阿托伐他汀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可使患者ST下降导联数、发作频率、最大ST段压低值、发病时长以及ST段压低水平等得到改善,同时可提升疗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心电子监护(CTG)异常图形与妊娠高危因素之间的联系。方法以我院产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由于各种原因提前终止妊娠的200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孕妇的胎心监护图形将其分为正常组(113例)与异常组(87例),对比不同异常图形与妊娠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本组200例孕妇中共出现异常胎心监护图形87例,异常发生率为43.5%,其中合并糖尿病、妊娠≥41周伴脐带缠绕以及羊水过少是异常胎心监护图形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糖尿病又是晚期减速的危险因素,羊水过少是重度变异减速的危险因素。结论异常胎心监护图形在高危产妇中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中对于合并有糖尿病、脐带缠绕以及羊水过少的孕妇要加强监护,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于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月—2018年10月来我院进行开胸心外科手术的患者共计72例的患者资料进行收集,并依据术前准备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术前准备和护理,对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增加术前呼吸功能锻炼训练,随后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的一些指标进行观察,探究呼吸功能锻炼对于患者的肺功能的影响。其中,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所患疾病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术后肺功能进行观察对比,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的概率要显著高于试验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服用抗生素、痰药、吸氧以及住院天数也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证明,术前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术前准备方法在临床心脏外科手术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急性脑梗患者采取依达拉奉结合氯吡格雷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60例患者采取依达拉奉作为对照组,另60例患者采取依达拉奉结合氯吡格雷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看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小板水平比对照组高,但血小板分布宽度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改善,研究组在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急性脑梗患者采取依达拉奉结合氯吡格雷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提高神经功能情况,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