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及其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68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21d和治疗后28d,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给予康复训练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针刺结合常康复治疗组(实验组)与康复治疗组(对照组)脑卒中偏瘫患者膝关节协调收缩率变化,探讨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肌张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束前、后,嘱患者膝关节静态屈曲45°最大等长收缩检测并记录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计算股直肌协同收缩率。结果在MIVC状态下,膝屈曲时,治疗前,两组间的股直肌协同收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5,P=0.933>0.05);治疗后实验组股直肌协同收缩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4,P=0.019<0.05)。治疗后两组分别与各自治疗前协调收缩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并对其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分组依据患者护理模式不同为基准。实施基础护理措施的32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32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对总体护理效果进行判定。结果经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基础护理措施,比对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运动功能评分,研究组改善较比参照组更优,组间数据结果经证实后差异产生,统计学意义存在,呈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加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速度,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的早期脑卒中的患者实行康复的综合治疗,分析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100例急性的脑卒中病人,将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50例为康复组,另50例为对照组,对康复组的患者一边进行常规治疗方案,早期一边进行康复的综合治疗,对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通过30多天的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结果通过治疗后,100例患者的评分和治疗前进行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指标的差异性中,康复组的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要好。结论通过早期的康复综合治疗,可以对急性的脑卒中导致偏瘫的患者改善三他们运动的功能,生活能力得到提高,减少神经功能的缺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我科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将所有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成员30人,对照组成员30人,对于实验组成员,对其运用作业疗法、运动疗法、功能性电刺激法、针刺以及耳穴贴压治疗法等方法,而对于对照组成员,仅对其行作业疗法与运动疗法的康复训练。经过6个星期的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指数进行对比,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两组评分均有所上升,实验组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对连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从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3例,均接受相同的治疗与检查,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连续康复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肢体运动恢复情况、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的上下肢肌力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上下肢肌力>2级所占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亦显著高于常规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起到了更好的临床效果,有效地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估中医针灸结合现代康复医学对中风偏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结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康复医学方案治疗,结合组患者以此为基础,配合中医针灸疗法。采用Fugl-Meyer(FMA)评分系统评估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治疗前后的差异,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积分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时结合组患者的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灸结合现代康复医学疗法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上、下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为人类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成人较少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呈多样化改变,全身多器官系统可受累。因为本病成年人患病率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在病程早期易误诊。现将我科通过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发现异形淋巴细胞并最终确诊的一例病例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贵州省18岁及以上居民抑郁症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为抑郁症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9280名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使用病人健康状况问卷抑郁模块-9(简称PHQ-9)为筛查工具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贵州省18岁及以上居民抑郁症患病率为11.62%,其中,主要抑郁综合征患病率为7.00%,其他抑郁综合征的患病率为4.62%。女性抑郁症患病率为12.51%,男性10.66%,女性高于男性(P<0.05)。城市抑郁症患病率为18.23%,农村9.41%,城市高于农村(P<0.05)。重度抑郁症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60岁及以上居民重度抑郁症患病率最高。结论贵州省成人抑郁症患病率较高,城市居民、女性、老年人是抑郁症防治的重点人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科2000-2010年收治的27例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诊断准确率88.9%(24/27),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agneicresonancecholangiopancreatograph,MRCP)检查16例均确诊。23例行囊肿切除和肝总管空肠Roux_Y吻合术,1例合并癌变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2例合并胆漏,1例合并胰漏。随访20例,随访率74.1%,平均随访34个月,约90%患者能正常工作,无恶变者。结论B超作为诊断诊断先天性胆管扩张症首选检查,MRCP有助于临床分型及指导手术。囊肿切除和肝总管空肠Roux_Y吻合术作为首选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根治性治疗,减少并发症是治疗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健康体检者空腹血脂水平来了解高海拔地区藏族成人血脂水平现状及其血脂异常患病率。方法应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高海拔地区藏族6500例成人空腹血脂,血脂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血脂水平差别及血脂异常患病率的差异。结果高海拔地区藏族成人总体血脂异常患病率65.9%,男性78.5%,女性48.9%。男性TC(5.26±0.86)mmol/L、LDL-C平均(3.45±0.85)mmol/L、HDL-C平均1.35±0.31)mmol/L、TG中位数1.29mmol/L;女性TC平均(4.85±0.89)mmol/L、LDL-C平均(3.01±0.88)mmol/L、HDL平均(1.56±0.35)mmol/L、TG中位数0.87mmol/L。男性和女性4种血脂成分异常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P<0.01)。高海拔地区藏族成人(18-69岁)TC、LDL-C、TG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高(P<0.01),70岁以上女性略高于男性。HDL-C水平随年龄增加而下降趋势,HDL-C水平各年龄组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结论高海拔地区藏族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显著高于北京地区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藏族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男女性别间血脂异常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