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针灸方案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2022年6月到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经常规的康复方案实施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早期针灸方案,对比效果。结果 康复之前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差异不显著(P>0.05),康复以后,观察组的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比对照组改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早期针灸治疗方案应用在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康复当中能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值得推荐。

  • 标签: 早期针灸 急性脑梗死 偏瘫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特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疾病。成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例罕见,病情发展迅速且预后差,病死率高。本例患者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神志迅速转差,予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等治疗后,患者的神志及肌力均有好转,说明尽早并及时使用甲泼尼龙联合血浆置换的治疗方案能使患者更早获益。

  • 标签: 脑脊髓炎,急性播散性 水痘 成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原位肝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232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5例,女性37例,年龄(49.1±9.4)岁。依据术后7 d内是否发生AKI分为两组:AKI组(n=112)和非AKI组(n=120)。对比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术前血液学指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长等临床资料。对原位肝移植术后AKI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32例接受原位肝移植的患者中,有112例在术后发生AKI,发生率为48.3%(112/232),其中AKI 1期64例(57.1%,64/112),AKI 2期30例(26.8%,30/112), AKI 3期18例(16.1%,18/11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5.874,95%CI:1.931~17.863,P=0.002)和高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OR=1.041,95%CI:1.010~1.074,P=0.010)是原位肝移植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和高MELD评分是原位肝移植受者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移植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我院收治的初治、原发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HAD或HAA为主要诱导治疗方案,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其安全性及可行性进行评价。结果该方案是安全可行的,并且有望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 标签: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诱导治疗方案 安全可行性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急性期脑梗死合并贫血患者的,瞄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成人急性期脑梗死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分析急性梗死病灶的分布特征。结果八组27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7.1±11.9)岁(49~84岁),平均血红蛋白浓度(67.5±18.5)g/L(55~107g/L)。该组患者具有如下特点:15例(48.1%)患者卒中危险因素≤1,15例(48.1%)患者出现意识障碍。16例(59.5%)患者表现为急性多发性脑梗死(acutemultiplebraininfarction,AMBI),12例(75%)的AMBI累及1个以上循环。13例(48.1%)在2周内有卒中复发并加重。结论脑梗死合并贫血患者卒中危险因素少,但急性期内复发率高,出现意识障碍及AM引患者比例较高,累及^个以上循环的AMBI多见。

  • 标签: 急性多发性脑梗死 贫血 磁共振弥散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高流量鼻导管(HFNC)治疗成人Ⅰ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重症监护室用HFNC治疗的Ⅰ型呼吸衰竭成人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特点、HFNC治疗1 h后和24 h后的呼吸参数。避免插管被定义为治疗成功,并将患者分为成功组及失败组。结果75例患者纳入研究,47例(62.7%)治疗成功。HFNC在最初24 h内显著改善了成功组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P<0.05)。在调整其他临床变量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心源性肺水肿、1 h和24 h的PaO2改善与HFNC治疗成功相关。总体病死率为25.3%(19/75),失败组患者的病死率为67.9%(19/28)。失败组的死亡与升压药的使用和1 h PaO2的无改善有关(P<0.05)。结论HFNC能显著改善急性Ⅰ型呼吸衰竭成人患者的生理参数并避免一部分患者气管插管。24 h时氧合无改善是插管的有效预测指标。在失败组中,升压药的使用、氧合无改善与病死率相关。

  • 标签: 成人 呼吸衰竭 高流量鼻导管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中的血管生成情况与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122例次成人AL患者骨髓中的微血管数,分析治疗前、后骨髓微血管数的差异性及其与患者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抗CD34和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体分别标记所得骨髓微血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402).骨髓微血管数在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的患者中为(48.4±18.6)个/mm2,显著低于初发患者(103.1±38.6)个/mm2(P<0.01);化疗后未获CR的患者中为95.0(41.0~159.0),无显著下降(P=0.35);而在缓解后复发的患者中升高至(92.9±32.9)个/mm2,与初发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44).化疗后CR患者的骨髓微血管数仍高于对照组(35.7±5.3)个/mm2(P=0.02).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初发时骨髓微血管数与初发时的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r=0.399,0.525;P=0.009,0.030).结论:不同类型成人AL患者骨髓中均存在血管新生现象.血管新生可能参与AL的病理发展过程.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骨髓 血管生成 病理
  • 简介:摘要急性循环衰竭是一种终末器官低灌注状态,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有关,已成为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近年来,随着体外循环辅助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种经皮机械循环辅助装置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因此,本文将从发展历史及相关指南,在心原性休克和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工作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常见并发症和管理策略四个方面,介绍体外膜肺氧合在急性循环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急性循环衰竭 体外膜肺氧合 心原性休克 心脏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2mg布地奈德和2.5mg沙丁胺醇的联合治疗,对照组接受2.5mg沙丁胺醇和5ml生理氯化钠溶液的混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肺功能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FVC、FEV1、PEF水平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弱炎症反应,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可靠。

  • 标签: 布地奈德 支气管哮喘 沙丁胺醇 急性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2mg布地奈德和2.5mg沙丁胺醇的联合治疗,对照组接受2.5mg沙丁胺醇和5ml生理氯化钠溶液的混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肺功能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FVC、FEV1、PEF水平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弱炎症反应,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可靠。

  • 标签: 布地奈德 支气管哮喘 沙丁胺醇 急性发作
  • 简介:“教会成人学”的口号已喊了多年了,但是无论是理论的建构还是教学实践的拓展都未能对之进行认真的关注。本文拟在对“教会成人学”的问题已成为迫切需要的分析基础上,重新审视“教会成人学”的命题,并就教成人“怎样学”和“如何教”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为成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点参考,望其能够成为“真知灼见”的铺路石。

  • 标签: 成人教学 “教会成人学” 学习资源 学习环境 学习流程 课程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和观察组(n=35,给予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康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水平、活力指数、社会功能以及生理职能等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治疗后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活力指数,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早期针灸康复治疗 急性脑梗死后偏瘫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十二穴穴位按摩联合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12月收治于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给予早期康复治疗,B组给予手足十二穴穴位按摩治疗,C组给予手足十二穴穴位按摩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分别于入院当天、治疗14 d后采用中风病疗效评分、简式Fugl-Meyer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和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进行偏瘫康复效果评定。结果治疗后A组有效率为66.7%、B组为63.3%,C组为90.0%优于A、B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FMA、BI和N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其中C组效果优于A、B组(P<0.05)。结论手足十二穴穴位按摩联合早期康复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穴位按摩 早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FMA和MBI评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程3个月后比治疗前有改善,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采用循证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 早期康复的应用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对于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运动及生活能力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86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研究对照组(n=43)和康复组(n=43),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基础上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差异,并随访半年,采用FMA、ADL评估表对治疗后1、6个月肢体运动及生活能力水平改善情况评估。结果康复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比对照组具有优势,P<0.05.在治疗后1、6个月后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改善情况,FMA和ADL评分康复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是有必要的,从临床疗效角度,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治疗,且远期肢体运动及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具有明显优势,提高预后和转归,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偏瘫 早期康复 运动功能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针刺及早期康复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针刺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4周的临床治疗,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针刺 早期康复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77-01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研讨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应用的满意度。方法: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74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随机抽取,各抽取37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研究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运动功能、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I指数以及SF-36评分无明显差异,经过护理,研究组Fugl-Meyer评分、BI指数、SF-36评分及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脑卒中偏瘫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