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是否存在特征性的临床特点,可以作为一个由丝状真菌引起的化脓性角膜炎的辅助诊断。方法在印度的化脓性角膜炎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角膜擦伤的微生物调查。比值的基础部分诊断报告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确认的诊断是制定和随访的情况下系列测试。结果锯齿利润率,提出脱落,干燥的质地,卫星病灶和其他着色比黄花更频繁地发生在丝状真菌性角膜炎病例,比细菌性角膜炎(P<0.05)。前房积脓和纤维素性渗出物,观察更频繁地在细菌性角膜炎(P<0.05)。当向后逐步logisitic回归模型中只有锯齿利润率,提出脱落,颜色分别独立地与真菌性角膜炎相关,在评分系统中使用这些功能。如果一个临床特征是目前真菌感染的概率为63%,提高到83%。结论微生物调查应尽可能执行;但是,如果设施无法使用,快速诊断化脓性角膜炎的推定可能得分的临床特点可能。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在常规鼻内窥镜手术基础上与鼻道开窗术相联合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于本院2011年~2014年收治100例确诊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50例接受常规鼻内窥镜手术与柯-陆氏径路手术方案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另50例接受鼻内窥镜手术结合鼻道开窗术方案治疗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不同手术干预方案对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对其进行平均1年时间随访并对疗效进行评价,观察组1例患者判定无效,对照组11例患者判定无效,组间总有效率数据对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在常规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基础上与下鼻道开窗术相结合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价值,确保预后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是目前全球性医院人群健康,特别是住院患者群体康复的重要问题。而门诊是医院的前沿阵地,门诊工作管理不善造成的交叉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隐患之一,因此,预防和控制门诊感染是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透明质酸钠在治疗持续性前房不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青光眼手术94例(104眼)发生浅前房40例(41眼,占39.42%)的发生时间、类型及处理方法,分析各类型青光眼和手术方式对术后浅前房的影响。结果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41眼,发生率为39.42%。其中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率较高,达55.56%。按浅前房的原因分析,房水滤过过强者24眼(58.54%);结膜瓣渗漏4眼(9.76%);脉络膜脱离者4眼(9.76%)。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其最常见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大多数浅前房可行非手术治疗,透明质酸钠在前房重建中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诊断治疗方案。方法选取92例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对不同诊断结果的患者进行抗凝药物治疗和血栓性静脉剥落手术以及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患病局部的红肿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患者的后期疾病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抗凝治疗组的局部红肿消失时间为(11.7±3.2)d,住院时间为(12.1±3.6)d。手术组的局部红肿消失时间为(6.5±1.8)d,住院时间为(7.1±1.7)d。手术组有2例患者出现感染。此外,抗凝治疗组有3例和7例患者在服药后再一次出现深静脉血栓和隐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手术组则分别有4例和3例。结论当患者出现血栓性浅静脉炎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抗凝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后期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疾病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对规范化特殊染色技术对肺真菌感染性疾病病理诊断的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近两年收治的最终确诊为肺真菌感染性疾病患者60例,进行HE染色、传统手工PAS染色法、传统手工六胺银染色法和全自动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将两种特殊方法进行规范化比较,分析观察镜下结果。将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与临床初诊进行比较。结果从肺真菌感染性疾病确诊率和真菌分型率上来看,临床初步诊断准确率最低,其次是HE染色法,再次是HE染色联合传统手工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最高的是HE染色联合全自动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全自动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操作简单、流程规范、受人工环境影响小、耗时短、准确率高。结论HE染色联合全自动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更加规范,对于肺真菌感染性疾病病理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讨论实施抗真菌药物的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抗真菌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显效45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显效40例,有效2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患者,于临床实施抗真菌类药物治疗后,可帮助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减少各种临床不适。同时,坚持应用药物按照疗程治疗后,基本上能够使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得到治愈,减轻外阴瘙痒、灼痛、黏膜充血、白带增多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的概率,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抗真菌类药物治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