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收治的62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采用超声诊断,诊断结束后,对比分析观察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有40例患者属于恶性病变,有22例患者属于非恶性病变;超声诊断结果显示,有45例患者表现为片状低回声区,有15例患者表现为含散在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区。有2例患者表现为簇状分布的微钙化病不伴有衰减,超声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为较低,准确度为较高,导管内癌微钙化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恶性组腋下淋巴结5.8%明显低于非恶性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但其特异性较低,并对导管内的微钙化存在和腋下异常淋巴结对良恶性病变的辨别进行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CX3CR1基因多态性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观察其CX3CR1基因多态性相关因素的情况,并统计其中医证型。结果本组128例患者,CX3CR1基因VV型93例、Ⅵ型25例、Ⅱ型10例,中医证型及兼证均和CX3CR1基因型有相关性,VV型中多气阴两虚型,Ⅵ型与Ⅱ型多阴虚燥热型。VV型的NF-Kb、IL-6、TNF-α高于Ⅵ型与Ⅱ型,FKN相对较低,差异显著。气阴两虚型的ACR水平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显著;兼血瘀证的ACR水平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显著。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CX3CR1基因多态性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分型法检测乙肝病毒B、C基因型的方法学的应用价值,掌握不同类型感染者的基因型分布特征。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诊疗的73例乙型肝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荧光定量PCR分型法进行检测,判断患者基因型。结果利用荧光定量PCR分型法成功分型70例(95.9%),其余3例(4.1%)未检出;70例成功分型的患者中,B型45例/61.6%,C型11例/15.1%,B/C混合型14例/19.2%,B型显著高于C型、B/C混合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分型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分型成功率较高,且乙肝病毒以B基因型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休克型宫外孕的护理要点。方法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微创手术治疗30例休克型宫外孕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腹腔积血量、术后下床运动时间、手术及住院时间并行全方位评价,总结微创手术的临床护理。结果30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手术操作时间为(50±0.5)min,发现的全部估计积血量为(40.13±13.6)ml,术后下床运动时间为(3.2±0.6),手术完成及住院时间为(9.3±0.5);术后发生不良反应3例,患者中1例出现腹中部皮下气肿,2例为恶心、呕吐,经积极处理后均缓解。结论微创治疗休克型宫外孕,出血量少,恢复快,在手术前后予护理上的有效干预措施,促进病人的健康,具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虚寒型失眠病人施行中医内科证治的疗效。方法选出2015年7月—2017年8月这一期间因患虚寒型失眠进入我院就诊的病人97例,依照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全部病人分为调查治疗组(49例)、对比治疗组(48例),调查治疗组向病人给予中医内科证治;对比治疗组则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两组疗效后,评价中医内科证治的运用价值。结果调查治疗组总有效率(97.96%)高于对比治疗组(79.17%),组间对照差异较大(P<0.05)。结论将中医内科证治用于虚寒型失眠病人的治疗中,有助提升总体疗效,且病情不易复发。中医内证治对治疗虚寒型失眠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Cancer,DTC)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77例行手术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此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甲状腺癌的部位、病理分型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全切术(13例)、患侧全切加峡部切除对侧大部切除(2例)、患侧全切加峡部切除术(60例)及姑息性切除(2例)。淋巴结清扫范围包括中央区清扫、选择性颈清、同侧改良颈清。术后随访6~18个月。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效果好,在综合分析患者年龄、全身情况、甲状腺癌的大小、部位、病理分型等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年龄<45岁或癌灶总直径>0.5cm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具有更高淋巴结转移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移位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手术治疗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移位型肱骨外髁骨折68例,其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最小18月,最大13岁,平均年龄6.2岁;按Jakob移位分度Ⅱ度41例,Ⅲ度27例,按Milch分型Ⅰ型7例,Ⅱ型6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麻醉下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常规石膏托外固定3~4周。结果术后平均6.6月返院取出内固定,也为平均随访时间;根据Hardacre的疗效判定标准,优43例,良22例,差3例。术后并发症有肱骨外髁过度生长外观凸起18例,骨骺早闭肘外翻3例,鱼尾畸形8例,针尾刺激皮肤形成皮下滑囊12例,术后感染1例,3例肘关节活动较健侧受限。结论对于移位型肱骨外髁骨折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能使骨折块达到解剖对位,减少肘关节功能障碍、骨折不愈合的发生;故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移位型肱骨外髁骨折的很好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