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22例初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产科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通过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母乳喂养成功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及满意度等指标,评估母婴床旁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发现,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展现出了更高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P<0.05),并且在母乳喂养成功率上也呈现出了明显的优势(P<0.05)。此外,观察组新生儿家长对于新生儿护理技巧的熟悉程度与满意度均超越了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表明,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实践中,能够显著增强产妇的自我照顾能力,提升母乳喂养的成功几率,并有助于新生儿家长更好地掌握护理技能。

  • 标签: 母婴床旁护理 产科护理 自我护理能力 母乳喂养 新生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4年3月在我院顺利分娩的初产妇122例。采用电脑抽签方法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和常规产后护理,比较两组的新角色适应性和护理技能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对新角色适应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出院时的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帮助初产妇提高新生儿护理能力,也能改善产妇的情绪状态,提高对新角色的适应性。

  • 标签: 初产妇 母婴床旁护理 产后护理 新角色适应性 护理技能
  • 简介:摘要:本文全面审视了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在产科领域的应用与实践成果。通过深入剖析该模式的定义、核心特点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对于提升母婴健康水平、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及增强亲子关系的重要性。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探讨了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加强团队协作以及持续质量改进等关键策略,旨在为进一步优化和推广母婴同室护理模式提供科学指导和实践参考。

  • 标签: 母婴同室 护理模式 产科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对母婴结局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23年8月~2024年8月收治的94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行剖宫产术;n=50)与观察组(经阴道分娩;n=44),比较两组母婴结局。结果:(1)观察组产后 24 h 出血量、再出血率、产褥期感染率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84.8±2.3)mL、4.55%(2/44)、2.27%(1/44)、(3.73±0.54)d;对照组分别为(197.6±3.8)mL、18.0%(9/50)、20.0%(10/50)、(6.85±0.93)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6.851;χ =10.703; χ =10.397;t=6.154;P<0.05);(2)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窒息发生率以及新生儿Apgar 评分分别为(3387.4±154.9)g、2.27%(1/44)、(8.32±0.56)分;对照组分别为(3405.1±150.2)g、4.0%(2/50)、(8.35±0.52)分;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t=0.524; χ =0.863;t=0.742;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但临床医师需严格筛选符合指征的产妇。

  • 标签: 剖宫产术 再次妊娠 阴道分娩 母婴结局 新生儿 住院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产褥期妇女母婴保健知识及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间某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产褥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培训,观察组进行护理技能健康教育,对产妇进行母婴保健知识调查及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结果在护理教育前观察组产妇掌握程度为(20.21±5.37)分,护理教育后为(35.51±2.54)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对护理技能的完全掌握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对产褥期保健的知识掌握及母婴护理知识相对匮乏,还需要护理人员针对产妇的保健需求进行护理指导,提高产妇的自我及婴儿的护理能力。

  • 标签: 产褥期 产后保健 婴儿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母婴血型差异及相关IgG抗体水平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方法对临床送检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母婴血标本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对新生儿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放散试验,对确诊HDN的患儿测定相关IgG抗红细胞抗体及效价,并分析抗体效价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的关系。结果256份送检标本经溶血3项试验确诊为HDN231例,其中母婴ABO血型不合229例,Rh血型不合2例。ABO血型不合中,母亲为O型,新生儿为A型或B型共208例;母亲为A型或B型,新生儿为B型或A型共21例,抗体效价64~512。2例Rh血型不合者经抗体鉴定为1例抗-E,效价128;另1例抗-E合并抗-c,效价分别为256和64;不同抗体效价组间患儿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主要以母婴ABO血型不合为主,抗体效价越高,溶血越严重。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ABO血型 RH血型 IGG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22.1.1-2023.5.31期间足月新生儿80例,将其在随机数字表下均分为2组,40例/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母婴皮肤接触护理;比较2组新生儿体温变化情况、持续啼哭时间、啼哭次数、觅食反射时间、初次母乳时间。结果:观察组出生1/2/4h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护理 体温变化 初次母乳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HIV感染母婴阻断后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感染HIV情况,探讨妊娠合并HIV感染者合适的分娩方式。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有生育要求的妊娠合并HIV感染的孕产妇,在孕期运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除有产科指征需行剖宫产外,其余病例根据自愿原则,知情选择剖宫产或阴道分娩,新生儿出生后立即预防性用药及才用人工喂养等,对两种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感染情况对比。结果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感染情况,经X2检验,X2=1.33,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于妊娠合并HIV感染者孕期已行规范性抗病毒治疗,阴道分娩并不会增加新生儿HIV感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谈论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母婴床旁的护理方式所具备的优势。方法分别将2017年9月以及10月所入住的产科孕产妇以及新生儿作为实验对象,其中对照组为192例、干预组为189例。对照组的护理人员使用传统护理方式,而干预组在按照母婴旁床护理方式来进行护理。结果干预组的产妇以及家属对于护理满意度非常高,且产妇恢复比较强,该种护理方式优势明显。同时护理人员的态度也非常的随和,沟通非常的顺畅,得到一致好评,新生儿状态良好。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母婴床旁的护理方式可以全面的促进产妇的恢复,新生儿心理状态也比较好,护理满意度非常高,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 标签: []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2018年1月—2019年12月100例剖宫产初产妇,采取不同护理方法,把100例剖宫产初产妇设置成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结果:两组的焦虑评分和母婴喂养能力进行评分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并运用。

  • 标签: 剖宫产 初产妇 母婴床旁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乙肝病毒感染的产妇其新生儿脐血乙型肝炎病毒5项指标,了解其传播特点,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阻断母婴间的乙肝病毒的传播,进一步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明确携带HBV生育期妇女干预治疗对保护婴儿抗-HBV感染的意义。方法对1520例系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期间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孕妇及其新生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产妇的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HBV5项指标。并对86例新生儿脐血进行了PCR扩增HBV-DNA。结果在1520例孕产妇标本中有86例HBV感染,在感染的孕产妇中有22例其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阳性率为25.57%;18例HBeAg阳性,阳性率20.9%;64例抗-HBe阳性,阳性率为74.4%;2例单项抗-HBc阳性,阳性率为3.3%;2例全阴,占3.3%。PCR扩增HBV-DNA检测中HBV-DNA阳性有14例,阳性率为16.27%。结论孕妇携带的HBV可垂直传播感染胎儿。目前分娩时采取的一系列防范措施,尚不能完全阻止这种母婴垂直传播。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导致婴儿出生后乙肝疫苗(抗-HBV)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环节。

  • 标签: 乙肝病毒 垂直传播新生儿脐血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