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技术领域一门新科目,实际物体和多媒体技术在妇产科护理教学已广泛被应用,两种教学方法都有它优势,两者运用得当,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护生最大获取收益。

  • 标签: 妇产科教学 实物 多媒体 整合
  • 简介:目的:实施PICC置管,彰显护理人文关怀理念,对预防医院交叉感染,减轻多次静脉穿刺造成患者痛苦有其积极临床意义。适应症:目测外周静脉条件差、穿刺难患者,避免化疗药物外渗造成血管硬化、堵塞、局部皮下组织坏死。方法对常规PICC置管失败及目测外周静脉血管差患者,采取B超探测肘部血管直径、走向、弹性,引导穿刺针进入拟穿刺血管并置入导管。结果选择常规PICC失败及肉眼目测外周静脉血管条件差患者87例,实验组:63例(含常规PICC置管失败者4例),此法穿刺成功62例,成功率98.41%。对照组:24例在目测条件下常规穿刺成功13例,成功率54.17%,失败11例,其中10例转麻醉科行锁骨下或颈外静脉穿刺置管(CVC),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研究B超探测肘部血管直径、走向与PICC置管成功之间关系,进而判断、指导实施PICC置管,避免了穿刺盲目性,提高置管成功率,建立患者生命保障线,并节流医资。

  • 标签: B超探测 置管标准 PICC 输液
  • 简介:目的通过PROSIMA盆底重建手术治疗症状性Ⅱ~Ⅲ期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旨在寻找一种治疗POP理想手术方式。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2例症状性POP-QⅡ~Ⅲ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施行PROSIMA修复系统盆底重建手术,采用盆底功能障碍影响问卷简要版(PFIQ-7)和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价其效果,并分析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32例患者症状均缓解,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0.4±13.7)ml,平均手术时间为(65.1±33.5)min,无血管、神经、膀胱及肠道损伤。平均随访时间为(10.1±9.2)个月(3~18个月),无不适、感染及排异情况。2例补片暴露,对症治疗。无新发急迫性及压力性尿失禁。术后3个月PFIQ-7评分(21.4±21.2)分较术前[(69.1±21.6)分]明显降低(P〈0.05)。20例患者术后有性生活,术后3个月PISQ-12评分[(26.7±11.7)分]较术前[(81.3±12.6)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PROSIMA修复系统盆底重建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安全可行,近期疗效好,但其远期疗效及患者性生活质量有待进一步随访。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盆底重建手术 PROSIMA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补片(Prolift全盆底重建系统和Gynemesh聚丙烯补片)在全盆底重建术应用情况及近期疗效,探讨更为适宜全盆底重建手术方式。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在2007年1月-2008年4月间收治因盆腔多个部位缺陷盆腔脏器脱垂行全盆底重建术患者31例。采用Prolift全盆底重建系统行全盆底重建术14例,Gynemesh聚丙烯补片行全盆底重建术1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和随访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体重指数、绝经年龄和孕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rolift组平均年龄为(63.29±9.39)岁,小于Gynemesh组(69.35±5.16)岁(P=0.03)。Prolift组阴道前壁脱垂程度稍重于Gynemesh组(P〈0.05)。两组子宫脱垂和阴道后壁脱垂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出血量、最高体温、尿管留置天数、术后残余尿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Prolift组短于Gynemesh组(P〈0.05)。Prolift组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8.8±3.0)个月,1例(7.1%)术后6个月复查阴道前壁复发I期,1例(7.1%)出现后壁补片侵蚀。Gynemesh组随访率94.1%,平均随访时间(12.4±3.0)个月,4例(23.5%)患者复发,3例(17.6%)患者补片侵蚀。结论Prolift和Gy—nemesh两种补片均可用于全盆底重建,手术均安全可行。在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方面,Prolift要优于Gynemesh。

  • 标签: 全盆底重建 盆腔器官脱垂 补片 PROLIFT Gynemesh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硬膜外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行剖宫产手术300例产妇临床资料,以不同硬膜外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80例)采用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对照组(120例)采用单纯利多卡因,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包括阻滞有效时间、全程麻药用量、疼痛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疼痛消失快、阻滞有效时间长、全程麻药用量少,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1min和5min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比单纯使用利多卡因更安全、有效。

  • 标签: 利多卡因 芬太尼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
  • 简介:目的通过对产前诊断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嵌合体结果回顾性分析,为临床羊水细胞嵌合体病例产前咨询和处理提供一个更好临床指引。方法收集2006~2016年有产前诊断指征病例3422例,在本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羊水穿刺术,进行胎儿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核型分析结果为嵌合体孕妇建议行胎儿脐带血穿刺验证,并对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结果嵌合体发生率为0.29%。性染色体异常嵌合体8例(80.0%),数目异常嵌合体2例(20.0%)。同意行胎儿脐带血或胎儿组织验证有8例,验证结果为真性嵌合体5例,相符率为62.5%。结论产前诊断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嵌合体病例必须进行胎儿脐带血染色体分析验证,确保结果准确性。

  • 标签: 羊水 脐血 假性嵌合体 真性嵌合体 产前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波检测在放取宫内节育器手术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100例接受放取宫内节育器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B超检测下进行操作,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取环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别(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波检测在放取宫内节育器手术价值非常高,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波检测 放取宫内节育器手术 应用价值
  • 简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妇女常见难治性疾病,也是目前妇科领域研究热点。自噬失调可能与肿瘤发生、发展、转归关系密切,但国内外对自噬与EMs关系鲜有报导。本文对自噬相关基因及信号转导通路在EMs发生、发展过程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探讨以自噬为靶点治疗EMs潜在价值。

  • 标签: 自噬 子宫内膜异位症 凋亡 治疗
  • 简介:理财,这个并不陌生词,在大多数国人眼中,似乎仅仅是成人们权利。然而,在信息和科技都爆炸今天,孩子们财商远比我们想象要高,只待我们去发掘。这里,先要说说什么是财商。理财商数(FinancialIntelligenceQuotient)简称“财商”,就是指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能力,即理财能力。财商与智商、情商并列,是现代社会能力3大不可或缺素质。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生存能力,而财商则是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中生存能力。我们尝试将中美两个国家在家庭教育理财观念进行了对比。对比发现,中美孩子财商高低,不仅仅体现了中美教育内容上差距,更体现了一种观念方式上差距。

  • 标签: 理财观念 家庭教育 孩子 社会能力 经济社会 教育内容
  • 简介:近来p27基因与恶性肿瘤关系引起了众多学者关注。该基因编码产物P27蛋白是一种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负性调控因子,参与细胞周期调节。其表达下调与许多恶性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关系密切。现对P27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乳腺肿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P27 生物学功能 乳腺癌 化疗 内分泌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
  • 作者: 马丽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2-11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22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观察自控温水冲洗在产褥感染及产后会阴伤口感染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收治84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0.5%聚维碘酮会阴擦洗直到出院,研究组采用自控温水即刻会阴冲洗方法,观察并对比两组产妇产后会阴舒适度。【舒适、紧绷、烧灼感】。观察并对比两组产妇产后48小时会阴伤口疼痛情况。观察并对比两组产妇产后产褥感染及产后会阴伤口感染。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会阴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48小时会阴伤口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产褥感染及产后会阴伤口感染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对比结果差异有显着性意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后采用自控温水冲洗方法,方便患者进行自行操作,保护患者隐私,提高其产后会阴舒适度,且不增加会阴伤口及产褥感染机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自控温水冲洗;产褥感染;伤口感染;产后
  • 简介:子宫内膜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仍为首选治疗方式,然而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生存和预后较差。而如今新辅助化疗在子宫内膜癌治疗具有越来越重要价值。新辅助静脉化疗、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新辅助化疗适应证等都是目前子宫内膜癌研究热点问题,本文就以上新辅助化疗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新辅助化疗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与口腔癌病理分级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口腔癌组织标本MMP-9、VEGF及MVD表达。结果:伴随着口腔癌病情恶化,癌细胞MMP-9、VEG和MVD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P〈0.001)。结论:通过检测口腔癌组织VEGF、MMP-9及MVD表达,可为临床判断口腔癌恶性程度和侵袭能力提供依据,同时为患者术后治疗和治疗效果评定提供参考。

  • 标签: MMP-9 VEGF MVD 口腔癌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cystatinM在乳腺癌及转移癌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108例乳腺癌标本、30例转移癌标本及24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cystatinMmRNA表达水平,分析cystatinM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结果乳腺癌标本cystatinM在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中表达较高,而在Ⅲ/Ⅳ期乳腺癌患者中表达较低,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ystatinM在5cm以下肿瘤中表达较高,而在5cm以上肿瘤中表达较低,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癌标本cystatinM表达量与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标本cystatinM表达量与转移癌标本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标本cystatinMmRNA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组织学分级、病理学类型无关;乳腺癌标本和转移癌标本cystatinMmRNA表达水平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状态,雌激素受体状态及孕激素受体状态无关。结论CystatinM是否为监测乳腺癌浸润转移可靠指标仍需探讨。

  • 标签: 乳腺癌 CYSTATIN M MRNA表达 转移
  • 简介:乳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乳腺导管系统内病变,是诊断病理性乳头溢液理想方法之一。对于有占位性病变导管需手术切除病变导管及所属区段乳腺组织,传统手术定位采用体表定位结合溢液乳管内注射亚甲蓝方法,但是定位往往不准确,导致手术切除范围过大。近年来,有报道经乳管镜在病变乳管内置定位针方法,有助于术准确地找到病灶。笔者通过两种定位方式对照,评估乳管镜下置入定位针在乳管内肿瘤手术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乳管镜检查 临床应用价值 病变切除 乳管内 定位针 置入
  • 简介:目的前瞻性地探讨和比较超声(US)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胎儿蛛网膜囊肿产前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产前超声检查怀疑单纯性蛛网膜囊肿胎儿中枢神经系统(CNS)进行US和MRI检查,16例胎儿随访至生后1年或引产病检证实,失访1例;将16例胎儿两种检查结果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产前CNS超声检查怀疑蛛网膜囊肿16例胎儿,MRI诊断胎儿正常5例,胎儿均足月生产无特殊;MRI明确诊断胎儿蛛网膜囊肿10例,修正诊断1例,均行引产且胎儿尸检结果均证实异常。在胎儿蛛网膜囊肿检查:超声诊断正确率62.5%,错误率37.5%;磁共振成像检查与最终结果均符合,诊断正确率100%。结论超声是产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检查首选,但诊断效力有限,MRI是重要补充;当超声检查怀疑胎儿蛛网膜囊肿时,需进行MRI检查进一步确诊或修正诊断。

  • 标签: 超声 磁共振成像 蛛网膜囊肿 产前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意义。方法:对正常妊娠组44例、糖耐量异常组26例及糖尿病组28例进行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口服50g葡萄糖筛查试验(GCT)测定。结果:GDM组FPG、GCT、HbAlc较正常妊娠组均显著增高(P〈0.05)。正常妊娠组与糖耐量异常组比较,FPG及GCT无差异(P〉0.05)。GDM组FPG、GCT、HbAlc阳性率分别为42.9%、89.3%和92.9%。GDM并发症随HbAlc增高而增多。结论:HbAlc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诊断及并发症检测方面有一定意义。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妊娠糖尿病
  • 简介:骨骼系统发育异常(skeletalabnormalities,SKA)是指骨骼形态、发育以及完整性表现异常一组疾病。疾病之间具有不同遗传方式、临床表现、处理方法、治疗与预后,具有较大遗传异质性,其在新生儿总发病率为1/5000,且不同骨骼系统异常种类之间发病率各不相同。

  • 标签: 骨骼系统 系统发育 异常胎儿 外显子 病例 测序
  • 简介: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microarrayanalysis,CMA)技术是一种通过对染色体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发现染色体组数目和结构异常检测技术。CMA以其高分辨率、高效率、高自动化操作等优点,不仅能有效检测传统核型分析技术所能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及非平衡性结构异常,还能检测染色体组亚显微结构水平上不平衡重排引起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variation,CNV),成为现代临床遗传学常规诊断工具,并被引入到产前胎儿遗传疾病检测。本文将就产前胎儿遗传病、胎儿遗传病检测技术回顾、CMA技术发展及在胎儿遗传病检测应用、优势和面临挑战等做一个详细综述。

  • 标签: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产前诊断 遗传病 遗传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