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免疫比浊法(My5-FU^TM法)和LC-MS/MS法测定胃癌患者服用替吉奥(S-1)后血浆中5-FU浓度,构建My5-FU^TM法测定服用替吉奥后5-FU的血药浓度。方法:30例初治胃癌患者首次服用替吉奥50mg,分别采用My5-FU^TM法和LC-MS/MS法测定口服替吉奥0、2、4、6、8、12h血浆中5-FU的浓度,获得患者的AUC0-12、AUC0-∞、Tmax、Cmax、T1/2。结果:My5-FU^TM法获得AUC0-12、AUC0-∞、Tmax、Cmax、T1/2分别为:(1109±488)ng·mL^-1·h,(1240±589)ng·mL^-1·h,(3.64±1.34)h,(196±69)ng·mL^-1和(2.52±1.34)h;LC-MS/MS法为:(614±280)ng·mL^-1·h,(656±318)ng·mL^-1·h,(3.58±1.27)h,(119±43)ng·mL^-1,(2.28±1.03)h。两种方法所获得药代动力学参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血浆中5-FU的均值浓度变化差异显著(P=0.0045)。结论:My5-FU^TM法可以用于检测胃癌患者口服替吉奥后5-FU的血浆浓度,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稳定性高等优点,也可用于服药替吉奥后5-FU药代动力学研究。
简介:目的利用在线柱切换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大鼠血浆丁螺环酮浓度及药代动力学.方法以自制限进填料柱为预处理柱,LunaC18柱为分析柱,预处理流动相为水-甲醇(95∶5,V/V),流速为1ml/min;分析流动相为甲醇-5mmol/L甲酸铵(75∶25,V/V),流速为1ml/min,切换时间为3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83nm.选取Wistar大鼠6只,禁食12h,按15mg/kg剂量给予丁螺环酮片剂灌胃,并于给药后0.08、0.25、0.5、0.75、1、1.5、2、4、6、8、12、24h经大鼠眼球后静脉丛采血0.5ml,离心,取上清液进样,观察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半衰期(t1/2)、最大浓度(Cmax)、清除率(CLZ).结果丁螺环酮在0.2~4.8μg/m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3个加标水平(0.3、0.6、2.4μg/ml)的平均回收率为96.03%、104.67%、105.76%,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5%.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8为3.023μg/(ml·h),AUC0→∞为4.056μg/(ml·h),t1/2为3.944h,Cmax为1.38μg/ml,CLZ为3.712L/(h·kg).结论RP-HPLC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血浆样品中丁螺环酮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简介:近年来,恶性肿瘤已成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尤其是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钙方案(FOLFIRI)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显著。但由于伊立替康严重的不良反应及明显的个体差异,该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伊立替康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受多种酶的影响,其中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l(UGT1A1)在伊立替康体内代谢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但随着深入研究,伊立替康及其代谢物的血药浓度在预测伊立替康相关不良反应甚至个体化给药方面与基因多态性检测同样重要。因此,本文就影响伊立替康个体化治疗的因素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牛血清和新生牛血清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人二倍体细胞生长影响的情况,确定更适合人二倍体细胞生长的血清类型、浓度以及生长天数。方法进行预试验,选取同一厂家的胎牛血清和新生牛血清,分别制备含1%、2%、5%、10%血清浓度的细胞生长液,在T75方瓶中进行人二倍体细胞培养,分别在第1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观察细胞上清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贴壁情况,并用胰酶消化细胞,通过全自动细胞计数仪测定T75方瓶中的活细胞浓度、细胞存活率。根据预试验结论调整浓度范围,制备合适血清浓度的细胞生长液以及确定合适细胞生长天数,在T75方瓶中进行人二倍体细胞培养,并进行观察与测定。结果胎牛和新生牛血清无显著差异,血清浓度在10%时效果最好,培养至第4-5天时细胞活率达到峰值;胎牛血清浓度为5%时,培养效果可以达到新生牛血清5%更高浓度的培养效果,经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均良好。结论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新生牛血清与胎牛血清在培养人二倍体细胞时,培养效果无显著差异,而低浓度(5%)的胎牛血清与高浓度新生牛血清培养效果无明显差异,从细胞生长情况、培养效果和经济角度选择低浓度胎牛血清替换高浓度新生牛血清培养人二倍体细胞更为适合。
简介:目的探讨透析液钙浓度(DCC)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6—10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行维持性透析治疗的稳定终末期肾病患者。按照DCC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1.25mmol/L组、1.35mmol/L组、1.50mmol/L组),观察时间为12周。比较3组患者尿素清除指数Kt/V和尿素下降率(URR),透析前后平均动脉压,透析前后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以及肌肉痉挛、恶心呕吐、头痛、胸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为273例,男性159例,女性114例;年龄25-83岁,平均(52±9)岁;1.25mmol/L、1.35mmol/L和1.50mmol/L组各91例,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血液透析后,3组患者Kt/V和U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5mmol/L组和1.35mmol/L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分别为(102±9)mmHg、(103±11)mmHg]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1.50mmol/L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透析前[(120±12)mmHg比(103±9)mmHg,P〈0.01]且明显高于1.25mmol/L组和1.35mmol/L组(均P〈0.01);1.25mmol/L组患者血钙水平低于透析前[(1.94±0.31)mmol/L比(2.24±0.18)mmol/L,P〈0.01],1.50mmol/L组血钙水平高于透析前[(2.54±0.18)mmol/L比(2.24±0.17)mmol/L,P〈0.01];1.25mmol/L组iPTH和ALP水平均明显高于透析前[(356±68)ng/L比(291±49)ng/L,(443±45)U/L比(343±58)U/L,均P〈0.01]。1.35mmol/L组患者透析12周后血钙、血磷、iPTH、ALP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透析过程中,1.25mmol/L组肌肉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1.35mmol/L组和1.50mmol/L组[14.28%(13/91)比5.49%(5/91)、4.39%(4/91),均P〈0.05];1.50mmol/L组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1.25mmol/L组和1.35mmol/L组[14.28%
简介:目的:建立人血清帕拉德福韦浓度检测方法并运用于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血清样品乙腈沉淀蛋白处理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以0.2mmol·L^-1乙酸铵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ThermoBDSHYPERSILC18column(150mm×2.1mm,5μm)分离,梯度洗脱。帕拉德福韦及内标(恩替卡韦)监测离子对为m/z424.1→151.0;m/z278.3→152.1。运用建立的方法测定健康受试者血清中药物浓度。结果:帕拉德福韦血清药物浓度在0.5-500ng·mL^-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符合方法学要求。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帕拉德福韦人体药动学研究。
简介:目的:研究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对缺氧复氧损伤所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蛋白激酶C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Simpson法分离培养心肌细胞,建立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培养融合的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PBR拮抗剂PK11195组(P组)、PBR激动剂Ro5-4864组(R组)、PK11195+Ro5-4864组(PR组)。P、R组在缺氧前30min于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10^-4mol/LPK11195和Ro5-4864,PR组在缺氧前30min加入以上浓度的两种药物共同孵育,然后再进行缺氧复氧。结果:R组细胞凋亡率(9.4±0.6)%与HR组(26.6±2.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R组细胞凋亡(27.4±3.1)%与R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R组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172±29)与HR组(207±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R组(222±26)与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组细胞蛋白激酶C表达(21±4)%与HR组(12±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R组(11±4)%与R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BR激活明显抑制缺氧复氧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该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和激活蛋白激酶C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
简介:本文建立固相萃取结合柱前衍生化测定人血浆中的卡托普利浓度的RP-HPLC法,并利用该方法研究两种国产卡托普利片在健康受试者中的药物动力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以对溴苯乙酰基溴(p-BPB)为衍生化试剂,衍生化产物经固相萃取后由VP-ODS柱分离测定,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100:150:1.25)(v/v),紫外检测波长为257nm,线性范围为5~1000ng@mL-1,(r=0.9987),平均回收率为98.65±2.04%,日内和日间RSD分别小于3.4%和8.4%.以自身对照随机交叉方式,单计量分别给予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两种国产卡托普利片50mg,卡托普利在人体内符合一室开放模型.两种卡托普利片的AUC0-T,Cmax和Tmax分别为424.5±25.7μg@h@L-1和439.4±13.3μg@h@L-1,505.9±244.6μg@L-1和504.8±72.2μg@L-1,0.662±0.18lh和0.528±0.176h.两种制剂间的各参数无明显差异,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为生物等效制剂,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1±14.6%.
简介:本研究开发了一种简单可靠的HPLC-UV方法用于美氟尼酮的测定。生物分析步骤包括从500μL肝微粒体系统中通过甲醇沉淀蛋白质提取美氟尼酮。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TC-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10mM甲酸铵(用10%的甲酸调PH至2.9)–乙腈(70:30,v/v),流速为1.0mL/min,UV检测波长设定在245nm。美氟尼酮和吡非尼酮(内标物)分别在6.0和9.7分钟洗脱,总运行时间为12分钟。根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生物分析指南,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符合验收标准。美氟尼酮在肝微粒体中的标准曲线在0.5–16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美氟尼酮内和外间精确度低于9.0%,偏差在±10.0%以内。美氟尼酮在肝微粒体中孵育后,该方法成功应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