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在革命文艺思潮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五四新文学到20年代革命文学,然后通过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再发展到40年代的新民主主义文艺,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变迁历程。这场运动将大众提升为文艺实践的主体和中心议题,强调文艺“为大众而存在”。在左联领导下,左翼作家们进行了三场思想论争,分别涉及大众化动机问题、现实问题、实践途径以及文字改革等从抽象到具体的议题。这场运动以完成文艺大众化、获得文学的“现代立场”为历史使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由于远离大众、远离政治现场,这场文艺大众化运动还无法形成联结民众与政治、推动政治革命的文化力量。
简介:《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文简称《讲话》)发表四十五周年了。四十五年前,在那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毛泽东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气魄,按照民族民主革命的根本要求,从宏观的角度透辟地分析了文艺与人民群众、文艺与生活、文艺家自身的素质以及文艺队伍的统一战线等问题。据阳翰笙同志回忆,《讲话》于1943年传到国统区重庆时,革命的和进步的文艺家们暗中掀起了一个自我学习的热潮,'《讲话》在老舍、马宗融、洪深、史东山这些朋友中也引起强烈反响。他们带着非常崇敬的心情说,《讲话》解决了文艺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过去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高水平的论著。'曾亲身参加过当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丁玲同志认为,《讲话》教育了一代知识分子,培养了一代作家的成长,其影响是长久而深广的。她强调说,从此,'中国的新文学运动,掀开了新的一页'。
简介:本文是一项规范性理论研究,超越于现有公共决策理论的个体理性基础,基于现代哲学的公共理性而建构了一个公共理性决策模型,重点讨论了公共理性的内涵以及公共理性决策模型的性质、构成主体、决策方式、应用性条件以及它在决策理论研究上的创新之处。在理论上证明了公共理性决策模型可以实现公共决策科学性与民主性的内在融合,从而使得公共决策结果符合公共利益最大化以及民主政治的价值要求,并认为公共理性决策模型对于消弭当前中国政治社会可能的民粹主义倾向具有规范性的理论启示意义。作为一种公共决策的政治性理论,公共理性决策模型的适用边界及其操作化问题有待进一步理论探讨,它也有待于实证检验及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