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SOF/VEL)治疗中国慢性HCV感染者真实世界中的有效安全。方法在中国北方某县开展项开放标签、单中心、前瞻临床研究,共入组299例患者,其中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61例,代偿期肝硬化73例,给予SOF/VEL12周方案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5例,给予SOF/VEL加利巴韦林12周(22例)或SOF/VEL24周(43例)方案治疗。在基线、治疗第4周、治疗结束、随访12周时分别检测病毒学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肝脏弹性检测等。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与实验室异常。采用调整后意向性分析(mITT),主要研究终点是随访12周时HCV RNA检测不到率(SVR12)。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One Way ANOVA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291例患者在完成治疗并随访12周时HCV RNA检测不到,SVR12率为97.3%(95%可信区间:95.4%~99.3%)。其中基因1b型97.4%、基因2a型96.4%,基因型未检出者100%获SVR12。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患者SVR12率分别为98.1%、98.6%93.8%。伴随病毒学清除,可见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等肝脏生化学指标好转,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可见肝脏硬度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未见显著肾功能异常。最常见不良反应是疲乏、头痛、上腹不适轻度腹泻,总体不良反应轻微。病死1例,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与抗病毒治疗无关。因不良反应提前中止治疗4例;复发4例,其中3例检测到耐药相关变异。结论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治疗不同基因型、不同临床阶段或既往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史的中国HCV感染者均可获高SVR12,治疗安全良好。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最大限度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cTURBT)后同步放化疗的三联治疗(TMT)方案对浸润膀胱癌的安全疗效。方法本研究前瞻纳入2016年3月至2021年10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拒绝行根治膀胱切除术(RC)、拟行TMT的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强烈拒绝RC;②性别不限,年龄<80岁;③肿瘤大小不限,可经尿道完全切除膀胱肿瘤,切除肿瘤后可改善肾积水;④术后病理诊断为尿路上皮癌,可合并原位癌;⑤反复复发的T1G3(或高级别)非肌层浸润膀胱癌(NMIBC),或cT2~4a期肌层浸润膀胱癌(MIBC);⑥术前胸腹部CT或MRI等检查未见明确转移;⑦血红蛋白≥100 g/L、白细胞计数≥4×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肝肾功能无异常。排除标准:①肿瘤侵犯膀胱颈或前、后尿道;②有膀胱挛缩、严重尿道狭窄等储、排尿功能异常;③影像学检查提示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④电切术后肾积水无改善;⑤有明确的放化疗禁忌证;⑥伴不可控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纳入患者行cTURBT后,采用紫杉醇(第1天,50 mg/m2)联合顺铂(第1~2天,20 mg/m2)化疗同步放疗(2 Gy/次/天)的诱导治疗4周,经膀胱镜影像学检查评估无复发、转移后再采用上述放化疗方案巩固治疗2.5周(放疗总剂量为64 Gy)。记录TMT组的放化疗不良反应,采用FACT-P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影像学膀胱镜检查评估膀胱复发、远处转移。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回顾分析同期我院79例行RC的膀胱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男67例,女12例;年龄44~86岁。RC术前影像学检查未见明确的淋巴结远处转移,术后病理均为膀胱尿路上皮癌。随访RC组术后肿瘤进展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TMT组RC组的生存率,比较两组的生存情况。结果本研究TMT组共纳入30例患者,男25例,女5例;年龄32~76岁。临床分期cT1期7例(23.3%),cT2期19例(63.3%),cT3期、cT4a期各2例(6.7%)。治疗中共发生放化疗不良反应132例次,其中Ⅳ级4例,无肠漏因并发症死亡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6、12个月FACT-P量表中负面问题评分分别为(3.22±0.67)分、(1.30±0.63)分(0.87±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081,P<0.001)。26例(86.7%)成功保留膀胱,2例(6.7%)行挽救RC,2例(6.7%)膀胱复发后拒绝治疗死亡。TMT组RC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9.5(6.8~44.5)个月35.5(18.8~53.3)个月(z=-1.998,P=0.046)。至随访结束,26例保留膀胱患者中存活4、5、6年者分别为8、4、2例。TMT组7例(23.3%)出现膀胱复发,3例(10.0%)出现远处转移,因病情进展死亡6例(20.0%)。TMT组RC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6.7%80.0%(χ2=1.047,P=0.306),总生存率分别为80.0%80.0%(χ2=0.482,P=0.4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MT保留膀胱综合治疗方案用于浸润膀胱癌的安全高,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对肿瘤控制良好,可作为RC的补充治疗方案。

  • 标签: 膀胱肿瘤 浸润性膀胱癌 同步放化疗 保留膀胱 多学科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军官兵负性情绪与家庭亲密度适应之间的相关。方法按照整群、方便抽样的方法,获得海军某部4个单位610名官兵相关资料,采用家庭亲密度适应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进行测量,并进行差异性检验相关分析。结果海军官兵的焦虑情绪与家庭亲密度适应呈负相关(r=-0.235、r=-0.200,均P<0.01),海军官兵的抑郁情绪与家庭亲密度适应呈负相关(r=-0.294、r=-0.257,均P<0.01)。结论海军官兵的负性情绪与家庭亲密度适应呈负相关,较高的家庭亲密度适应有助于减少负性情绪。

  • 标签: 焦虑 抑郁 家庭亲密度 家庭适应性
  • 简介:摘要特发性炎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是以四肢近端肌肉慢性炎症为特征表现的组异质性疾病。与IIM相关的间质肺疾病(IIM-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IM-ILD)是IIM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IIM-ILD患者的起病方式、临床表现,发展过程、治疗反应和疾病预后呈异质。由于IIM-ILD诊断与病情评估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免疫抑制治疗药物前瞻研究资料有限,治疗方案的临床选择差异较大,因此亟需制定IIM-ILD诊断治疗的共识,供临床医师在临床诊治实践中借鉴。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从事IIM-ILD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呼吸病学、风湿免疫学,放射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基于现有文献资料,结合专家经验,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主要对IIM-ILD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病情评估、治疗药物治疗方案等方面做了较为系统阐述。经专家讨论投票,共形成18条推荐意见,其中7条是关于IIM-ILD诊断评估的推荐意见,11条是关于IIM-ILD治疗药物方案选择的推荐意见,以期规范化诊断治疗我国IIM-ILD患者,推动开展相关的临床基础研究工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留置空肠造瘘管的安全有效。方法以"胃癌根治术、食管癌切除术、空肠造瘘术、肠内营养"为中文检索词,以"gastrectomy、esophagectomy、jejunostomy、jejunostomies、enteral nutrition"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BMdisc数据库,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胃癌根治术后留置与不留置空肠造瘘管的中英文文献,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住院时间;次要观察指标为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肠梗阻发生率胃癌根治术后3、6个月体重变化。采用RevMan 5.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2 173例患者。与不留置组相比,留置组患者的住院时间(WMD=2.05,P=0.01)更长,肠梗阻发生率(OR=11.67,P<0.001)更高。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OR=1.24,P=0.31)、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OR=1.43,P=0.13)及胃癌根治术后3个月(WMD=0.58,P=0.24)、6个月(P>0.05)的体重变化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常规留置空肠造瘘管并未显现出更多治疗方面的优势,反而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肠梗阻发生率。因此,空肠造瘘管置入需要有选择留置而不是常规应用。

  • 标签: 胃肿瘤 空肠造瘘管 安全性 有效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预防压力损伤护理常规护理在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本院在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患者共计45例,按照计算机乱序的方式进行分组,将所有被选定为研究对象的重症患者分成两组,即实验A组实验B组。其中,实验A组共计22例,实验B组共计23例。常规护理应用于实验A组,预防压力损伤护理应用于实验B组。结果:与实验A组相比,实验B组患者疗养期间的压力损伤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与传统护理法相比,在重症患者压力损伤护理中应用预防压力损伤护理,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病症,减少压力损伤,加快患者康复速度,进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建立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 标签: 预防性压力性损伤护理 常规护理 重症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免疫检验中实施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可靠准确的影响。方法:以200例免疫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对免疫检验进行质量控制,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指标平均变异指数、检验准确度检验质量、检验质量控制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指标平均变异指数,检验指标平均变异指数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在过敏紫癜治疗时,使用清紫息风汤治疗,对有效及安全的影响。方法:70例过敏紫癜患者,在2020年5月到2022年5月的两年内被选取,然后进行规范性的数字法分组,施加不同的治疗方式,研究组(35人),清紫息风汤治疗,对照组(35人),西医治疗,比较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比较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P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清紫息风汤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对胃癌患者化疗期癌因疲乏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05月-2022年09月到本院治疗胃癌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综合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分析护理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化疗期癌因疲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综合护理方式干预胃癌患者,可改善其疲乏指标,提升其生存质量,值得运用推广。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胃癌 化疗期 癌因性疲乏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对反流食管炎患者治疗依从疗效。方法:选取2021.6-2022.6时间段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反流食管炎患者8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全程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在配合检查、按时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方面的依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程护理干预模式 反流性食管炎 治疗依从性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高血压患者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的临床效果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74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7例,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实验组(37例,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取得定效果,但实验组治疗后的血压、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能取得较佳的效果,可有效降低其血压,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 标签: 高血压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益生菌联合美沙拉秦治疗溃疡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实验对象选自于我院接收的溃疡结肠炎病患共计114人,并将其分为两组,组是参照组有57人,本组病患采用的是临床常规的美沙拉嗪进行治疗;另组是实验组有57人,本组病患采用在常规美沙拉嗪的基础上再加入益生菌进行治疗。在实验期间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指标改善情况还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为96.49%,而参照组病患的治疗效率仅为75.44%,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且P<0.05;在对比两组病患的CRP、ESR、PLT各项指标可知,实验组病患的各项数据指标结果显著优于参照组病患且P<0.05;通过对两组病患的临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可知,实验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1%,而参照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0.53%,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优势(P<0.05)。结论 针对溃疡结肠炎的治疗,采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还能显著改善各项临床指标,安全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益生菌 美沙拉嗪 联合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H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有效安全。方法:研究样本收录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2年7月,于该时段共计收录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48例,基于医疗干预方案分组,对照组与干预组各24例,分析CHAG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医疗干预阶段,治疗方案选择基于CAG方案优化CHAG治疗方案,有效改善近期疗效的同时,进步优化了患者的病理表现,显著减少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对患者的生理影响,促进短期疗效的有效提升(P<05); CHAG治疗方案实施阶段,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明显,同时由于治疗方案的优化使得化疗药物毒副作用明显降低,减少肝肾功能的负担,同时显著优化了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基于常规CAG治疗方案进行改良与优化,CHAG治疗方案的实施,更好地优化了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影响优化抑郁后生理状态。

  • 标签: CHAG方案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 摘要 ]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仿制药市场规模巨大,仿制药水平也在迅速发展提高,仿制药评价工作,作为提高仿制药技术水平的重要举措,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检索知网、万方、维普等文献数据库,访问国家和各省市的政策信息发布平台,搜集历年来仿制药评价的相关政策文献资料。全面回顾梳理我国仿制药评价相关制度的沿革,为仿制药评价制度的持续完善,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 ] 仿制药 一致性评价 政策法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轻微型肝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患者脑区局部(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改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前瞻纳入25例乙肝肝硬化伴MHE患者(MHE组)、27例无MHE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30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颅脑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扫描,将原始图像经过处理后得到ReHo脑图,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健康对照组、肝硬化组MHE组三组之间ReHo差异的脑区。采用Pe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HE组脑区ReHo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的相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肝硬化组相比,MHE组数字连接试验A (Number Connection Test-A,NCT-A)量表评分显著升高、数字符号试验(Digital Symbol Test,DST)及MoCA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对照相比,MHE组右侧额中回、颞中回、颞下回及双侧中央旁小叶的ReHo显著降低,左侧楔前叶ReHo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MHE组MoCA评分与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颞中回及部分枕部的平均ReHo值呈负相关(P<0.05),与右侧缘上回的平均ReHo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MHE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可能与脑区ReHo的改变有关。

  • 标签: 轻微型肝性脑病 认知功能 局部一致性 血氧水平依赖 功能磁共振成像 数字连接实验A 数字符号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一体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后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的可行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8月郑州大学第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行单一体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后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58(46~74)岁。平均体质指数24.6 (20.6~28.2) kg/m2。肿瘤位于左侧2例,右侧4例;肿瘤直径平均9.6(7~13)cm。癌栓Mayo分级Ⅱ级4例,Ⅲ级2例。手术按"先切开取栓再切除肾脏"的策略以减少癌栓脱落,术中遵循"肾动脉离断后静脉优先"的技术路线,在单一体位下完成翻肝右叶,阻断第肝门血管、下腔静脉两端及左肾静脉,将癌栓取出后缝合重建下腔静脉。分析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肿瘤控制情况。结果本组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210 (130~320) min,平均失血量800 (300~2 100) ml,3例术中输血。术中下腔静脉平均阻断时间为21 (15~43) min。术中出现1例下腔静脉近心端阻断不全,1例第肝门阻断不全,均在出血状态下完成取栓术;1例术中发现侵犯下腔静脉,取出癌栓上段后将下腔静脉离断。术后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平均2.1 (1~4)d,引流时间平均5 (4~9)d。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3例,肝功能异常2例,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术后病理检查示肾透明细胞癌5例,肾肉瘤1例,术后5例口服靶向药物辅助治疗。6例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7 (3~54)个月,3例无复发或转移,1例带瘤存活,2例因肿瘤转移死亡。结论单一体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后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具有操作简便、术中无需更改体位、节省手术时间、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是种安全、可行的治疗肝后下腔静脉癌栓的方法。

  • 标签: 肾肿瘤 癌栓 下腔静脉 机器人手术 血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痉挛发声障碍(spasmodic dysphonia,SD)是种由局灶喉肌张力障碍引起的发声困难,以不规则非控制的发声中断为特征表现,伴有发声费力。有报道其患病率约为1/100 000,中年女性多见,我国男女性发病性别比为1∶10.3,高发年龄段为30~49岁。根据受累肌群临床特点,SD可分为3个类型,其中内收型(adductor spasmodic dysphonia,AdSD)最常见,约占SD患者的80%,外展型(abductor spasmodic dysphonia,AbSD)混合型(mixed spasmodic dysphonia,MSD)较少见。目前,对S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上,而对病理生理学的探索相对有限,临床诊断也因缺乏标准而具有挑战,通常需要喉科医师、言语病理师及神经科医师的多学科合作。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