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研针对性预防护理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淋巴癌患者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治疗的50例淋巴癌患者,按奇偶分组法分为常规组25例和研究组25例。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研究组采用针对性预防护理,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淋巴癌患者给予针结性预防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就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诺欣妥联合丹参酮 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4例,基于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2例, 观察组52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诺欣妥治疗。8周之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绞痛指标、心功能指标、心室重塑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每周硝酸甘油用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 MWT)、血清中B型钠尿肽(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改善, 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69.2%, 观察组有效率可达到84.6%,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效果评价及临床价值体会。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2年6月5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对照组仅予以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利妥昔单抗。比较两组患治疗1个月的康复等级情况和不良病症出现率。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1级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癫痫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采取苯巴比妥与卡马西平联合用药治疗,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1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60例患有癫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30例患者,分别采取苯巴比妥与卡马西平联合用药以及苯巴比妥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的后的治疗效果以及自我效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为29例,占比97.6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为20例,占比66.67%,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比较情况当中,研究组患者的自我认知、自信心、治疗环境以及病情控制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患有癫痫疾病的患者,采取苯巴比妥与卡马西平联合用药的治疗方式,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关护护理模式对利妥昔单抗治疗激素依赖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26例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SRN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利妥昔单抗(RTX)治疗,治疗期间实施全程关护护理模式干预,观察患儿的疾病缓解效果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26例患儿,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6例,无效6例,疾病缓解率为76.92%。家属护理满意度方面,16名家属非常满意,5名家属满意,5名家属不满意,家属总满意度为80.77%。结论:在SRNS患儿PTX治疗期间实施全程关护护理模式干预,能够充分发挥药物治疗作用,确保患儿顺利完成PTX治疗,提高疾病缓解效果,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溯因分析的持续质量改进对门诊输液患儿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460例门诊静脉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3~5月收治的23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将2021年6~8月收治的23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溯因分析的持续质量改进,观察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溯因分析的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降低门诊输液患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实现门诊输液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根因分析法在消毒供应中心职业暴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消毒供应中心的68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7-2020.7为改进前,2020.7-2021.7为改进后,比较改进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结果:根据根因分析法,参加培训次数不足及操作不规范是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工作人员培训次数比较:<5次的职业暴露人数显著高于≥5次的,(P<0.05);改进后职业暴露人数显著低于改进前,(P<0.05)。结论:通过根因分析法能准确了解到消毒供应中心职业暴露原因,并通过增加人员培训次数以及规范操作等措施进行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分娩镇痛应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诊的分娩镇痛孕妇中随机抽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奇数偶数分组法将全部孕妇分为观察组(n=45)和比对组(n=45),比对组孕妇单一使用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孕妇使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比对两组孕妇的产程时间、镇痛效果及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孕妇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镇痛起效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方面均低于比对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高于比对组,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娩镇痛应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理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在产科麻醉中,应用布比卡因腰麻,分为不同比重,比较所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此期间从我院接诊的产妇剖宫产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试验对象,根据试验要求,30例患者应用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另外30例患者应用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对两组患者所取得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主要包括患者血压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药物追加率情况。结果:在注射药物5分钟后,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组患者收缩压(119.24±4.21)mmHg,舒张压(76.43±5.25)mmHg;而重比重比卡因腰麻组患者则分别为(103.76±8.37)mmHg,(65.15±8.36)mmHg。相比较下,前者更优,P<0.05。通过统计、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可以得出: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组为6.67%,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组为23.33%,相比之下,具有显著差异,P<0.05。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组药物追加率为17.1%,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组的药物追加率为29.3%。比较之下,前者更优,P<0.05。结论:试验结果表明,产科手术中应用布比卡因进行腰麻,等比重优于重比重,该结论对临床具有实践指导性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按照研究纳入标注与排除标准从2021年8月-2022年8月内本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编号1-80号,输入电脑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氯胺酮进行麻醉,实验组应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方案进行麻醉,麻醉后对比指标:(1)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舌后坠、吸痰、精神不良反应等);(2)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指标(HR、MAP、SPO2)。(3)麻醉情况: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结果:经不同麻醉方案开展后,对比相关指标,得出如下结果:(1)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更低;(2)实验组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3)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更快、持续时间更短,三项指标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根因分析法,对儿科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择选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儿科护理中出现的38例不良事件以及对应患儿作为开展本次研究的对象,运用根因分析法对在儿科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类别,如输液渗漏、用药错误、跌倒或者坠床、因意外拔管、识别错误、出现烫伤、压伤或者其他不良事件的出现率以及患儿的年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儿科护理出现不良事件中,输液渗漏、用药错误、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分别为(11)28.94%、(9)23.68%、(7)18.42%;而因以外拔管、识别错误、出现烫伤、压伤、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2.63%、(2)5.26%、(2)5.26%、(1)2.63%、(5)13.15%。通过对比观察,可发现出现输液渗漏、用药错误、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因意外拔管、识别错误、出现烫伤、压伤、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另外,在针对患儿的年龄进行分后得出,对于三岁以下的患儿来说,在护理中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为(20)52.63%,是不同年龄段的患儿中出现不良事件概率最高的[1]。结论:采用根因分析法对在儿科护理中出现不良事件展开深入分析,在对各项数据进行探讨研究后,可对医院的儿科护理模式进行不断更新、完善,使得儿科护理的整体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优化儿科护理管理,确保从最大程度上降低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联合改良FOLFOXIRI(mFOLFOXIRI,伊立替康、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和西妥昔单抗方案在KRAS、BRAF和NRAS基因野生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瘤治疗中的疗效,并评价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山东省戴庄医院确诊的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瘤患者86例,均为KRAS、BRAF和NRAS基因野生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mFOLFOXIRI和西妥昔单抗方案治疗,14 d为1个周期,共12个周期;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肝转移瘤SBRT。对照组2例患者因骨髓抑制(4级)不能耐受退出研究,研究组因1例骨髓抑制、1例胃肠反应和1例肝功能异常(均为4级)患者不能耐受退出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生存期(O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个周期后,研究组患者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5.00%(22/40)、80.00%(32/40),均高于对照组的31.71%(13/41)、58.54%(24/4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8,P=0.034;χ2=4.37,P=0.037)。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可手术切除14例(35.00%),高于对照组的6例(14.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34)。研究组患者中位PFS、中位OS分别为9.2个月、19.5个月,均长于对照组的6.5个月、15.2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3,P=0.015;χ2=7.52,P=0.027)。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白细胞减少[55.00%(22/40) vs. 46.34%(19/41),χ2=0.61,P=0.436]、贫血[45.00%(18/40) vs. 39.02%(16/41),χ2=0.30,P=0.585]、血小板减少[37.50%(15/40) vs. 31.71%(13/41),χ2=0.30,P=0.584]、恶心呕吐[55.00%(22/40) vs. 48.78%(20/41),χ2=0.31,P=0.575]、便秘腹泻[20.00%(8/40) vs. 17.07%(7/41),χ2=0.12,P=0.734]、肝功能损伤[35.00%(14/40) vs. 29.27%(12/41),χ2=0.31,P=0.581]、外周感觉神经病变[30.00%(12/40) vs.26.83%(11/41),χ2=0.10,P=0.752]、急性胆碱能神经综合征[12.50%(5/40) vs. 14.63%(6/41),χ2=0.08,P=0.779]和乏力[52.50%(21/40) vs. 43.90%(18/41),χ2=0.60,P=0.439]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BRT联合mFOLFOXIRI和西妥昔单抗治疗方案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瘤患者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可有效延长生存期,不良反应可耐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达雷妥尤单抗单独或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的19例MM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独使用达雷妥尤单抗2例,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来那度胺+地塞米松(DRD)方案6例,联合脂质体多柔比星+地塞米松(DVD)方案1例,联合地塞米松+环磷酰胺+依托泊苷+顺铂(DECP)方案2例,联合伊沙佐米+地塞米松(ID)方案3例,联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BD)方案2例,联合地塞米松(DD)方案3例,分析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8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1例,部分缓解(PR)5例,疾病稳定(SD)1例,疾病进展(PD)4例,总反应率(ORR)73.7%(14/19)。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0.42个月(95% CI 8.04~12.79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52.06个月(95% CI 37.85~66.27个月)。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例,3级淋巴细胞减少3例,2级贫血5例,2级恶心、呕吐7例,输液相关不良反应7例。结论以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MM患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