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路径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法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中的运用。 方法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 20 16 届临床专业实习学生 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50例;研究组采用临床路径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法进行妇产科学临床教学,对照组则采用单纯的临床路径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对教学效果及满意度进行评价。 结果 研究组学生临床实践操作技能、知识掌握力等学习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教学效果满意度达到 96%,而对照组教学效果满意度仅为 72%,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中,采用临床路径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法模式,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及知识掌握力,明确了学生及教学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在临床教学中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心血管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同一班级108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方法,两组教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不同方法的基础理论教学,第二部分为选择典型的病例进行临床实践,通过理论成绩测试和实践中的临床综合能力评价对两组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接受PBL教学模式的学生理论成绩测试的分数(76.5±9.5)明显高于接受传统LBL教学方法的学生(70.1±9.4,P<0.05);在临床综合能力评价中,接受PBL教学模式的学生(83.6±7.8)明显高于接受LBL的学生(70.2±11.3,P<0.05)。结论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基于PBL的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效果明显优于LBL教学模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科学的、规范化的急诊绿色通道手术配合程序对创伤休克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份至2016年2月份收治的创伤休克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诊科室检查与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科学的、规范化的急诊绿色通道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救准备时间、急诊科室人员与准备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救准备时间以及急诊科室人员与准备时间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十分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科学的、规范化的急诊绿色通道手术配合程序对创伤休克患者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能够缩短患者急救准备时间,还能顺利的展开患者的纠急救和诊治,值得推广于临床使用中。
简介:摘要目的对丹徒区某社区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超重及肥胖的状况展开调研,调研的内容还涉及到幼儿园员工的营养搭配知识、对儿童超重和肥胖情况的认知等,旨在获取关于进行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状况的解决方法,并对健康教育在降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中发挥的作用进行论证。方法从某社区幼儿园内随机抽取儿童、家长200名,幼儿园工作人员30名展开调研,健康教育的对象为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为期12个月,干预前后进行了儿童体检工作,并对家长和工作人员展开了围绕营养知识、儿童健康维护等方面的考核工作。结果干预前后,肥胖超重儿童的比例发生了差异。出现超重肥胖结果的原因,与进食的速度、能量、偏食等有之际饿的关系。如超重肥胖组儿童的运动时间就比正常体重组儿童的运动赶时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社区的学龄前儿童的超重肥胖状况的调查,并开展健康知识教育之后,该社区的家长、幼儿园工作人员的营养知识以及喂养儿童的方法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说明加强营养知识的教育,提升家长的幼儿园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具有推广的价值1。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科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新生儿科住院患儿298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季节、来源的多重耐药菌株患儿的比例,比较其感染部位、抗生素使用情况及耐药菌种类差异,同时分析探讨其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冬季新生儿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发病几率较高,多发于呼吸系统、皮肤、血液等;早产儿及日龄5d以内者发病率较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具体数据分析发现174例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患儿成功救治时存在抗菌药物使用史者有142例(81.61%),感染前最常见使用抗生素为三代头孢、氨基广谱青霉素及酞脉类广谱抗生素。结论新生儿由于不成熟的生理特征及不完善免疫系统功能,是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高危人群,加强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强化综合措施,减少人员接触,及时消毒,加强医生抗生素合理应用观念的培养及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检测能够对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进行有效的防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儿科急腹症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2月-2017年2月,共纳入研究对象50例,根据临床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腹部触诊,观察组利用超声进行诊断,对比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诊断符合共19例(76.0%)与观察组诊断符合24例(96.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儿单纯阑尾炎15例(30.0%),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0例(20.0%),肠套叠20例(40.0%),肠梗阻1例(2.0%),腹腔脏器破裂1例(2.0%),胆道蛔虫1例(2.0%),胆囊结石1例(2.0%)、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例(2.0%)。结论对小儿急腹症利用超声技术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有效减少临床中对急腹症的误诊及漏诊,是临床上的一种有效诊断方法,可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社区医院儿科门诊处方用药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随机选取本社区医院 2014年 3月至 2017年 4月期间儿科门诊开具的 1800张处方药单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对患儿的用药品种及数量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经研究分析后发现,在这 1800张处方药单中,处方用药方面使用率最高的五种药物为抗感染类药( 841例,占 46.7%)、中成药( 689例,占 38.2%)、消化系统类药( 584例,占 32.4%)、呼吸系统类药( 603例,占 33.5%)、解热镇痛类药( 470例,占 26.1%);抗生素类使用情况:有 853张处方药单使用过抗生素类药物,比例为 47.38%。其中,阿奇霉素使用率最高占 31.6%;儿科门诊患儿 主要用药方式有两种,即单独用药与联合抗病毒药物用药,分别占69.2%与 48.6%。结论 本社区儿科门诊处方用药整体来说基本合理,但极少数也出现过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因此,儿科医生还要进一步提高其安全用药意识,院方还要加强安全用药管理,规范社区用药流程,从而进一步提高我社区儿科门诊合理用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