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是分析针对ICU患者进行人工气道护理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方式的效果,根据该方法,从入院60例人工气道患者。定期护理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从研究结果来看,在安全气囊保了气道压力的正常合格,从而出现了高低压状态,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人工气道 气囊护理
  • 简介:摘要SSc是一种慢性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病,90%SSc患者有消化系统受累,但国内外鲜有SSc合并肠气囊肿(PCI)的病例报道。本研究报道了4例SSc合并PCI患者,均为局限性皮肤型SSc的女性患者,年龄分别为44岁、55岁、66岁、71岁。从发病到出现PCI的病程为5~30年。患者都有体型消瘦、雷诺现象、腹痛、腹胀、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的临床特点,CT均可见腹腔游离气体、肠壁内积气影。其中合并肺间质改变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禁食、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促胃肠动力药物、肠内外营养等治疗,患者均好转出院。PCI是SSc罕见的并发症,临床和腹部影像学表现与急腹症相似,但多采取保守治疗方式,临床医师需注意鉴别。

  • 标签: 硬化病,系统性 气腹 肠气囊肿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使用的洗胃管仅在管体远端开设几个流食孔,其结构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存在残留液体反流误吸等欠缺。本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结构合理、安全性高的内置气囊防反流洗胃管,以期优化设计应用于临床工作实际,进一步减少因洗胃管路导致的并发症。

  • 标签: 洗胃 内置气囊 防反流 洗胃管 设计
  • 简介:食管气囊充气量在40ml时就能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4],其中17例(19.8%)发生食管、胃坏死出血,当食管气囊充气量在40ml时

  • 标签: 临床应用 双气囊腔 应用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气囊仿生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自然分娩中临床效果的优越性。方法将我院自然分娩患者共计608例,随机分为应用气囊仿生联合硬膜外麻醉镇痛组、单纯应用气囊仿生组、单纯应用硬膜外麻醉组、传统助产分娩组4组,通过对比4组患者的产程时间、疼痛评分、产程中缩宫素使用率、新生儿窒息率、会阴裂伤率、侧切产率、剖宫产率以及产后出血量等指标情况,反映各组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结果气囊仿生联合硬膜外麻醉镇痛组与单纯应用硬膜外麻醉组及传统助产分娩组相比可以缩短产程(P<0.05),疼痛评分低(P<0.05),会阴完整性好,侧切率低,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少(P<0.05),在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临产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科医疗安全质量等诸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气囊仿生,硬膜外麻醉,自然分娩,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研制一种可以在测量血压的同时采集脉搏波信号并得到心血管评价参数的医疗电子仪器,对实现心血管功能日常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将气压式传感器采集腕部气囊内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信号处理电路将其分为接近直流的气囊压力信号和脉搏波信号,经过并行模拟数字(A/D)转换后,利用单片机控制气泵和气阀的充气、放气通断,以实时判断气囊压力值和脉搏波波幅,从而计算出平均动脉压,采集桡动脉压力信号。结果:基于示波血压自动测量方式可根据脉搏波波幅与袖套压力的对应关系确定平均动脉压,并计算得到收缩和舒张,在平均动脉压对应的袖套压力状态下采集到人体桡动脉压力脉搏波波形。结论:该装置可提供一种在测得人体腕部血压的同时自动无创的采集脉搏波的方法。

  • 标签: 气囊 脉搏波 血压 自动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囊助产术在产科足月分娩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孕妇随机分成观察组(使用气囊助产仪)和对照组(不使用气囊助产仪)。结果观察组的第一、第二产程与总产程明显缩短;阴道分娩率大大提高、剖宫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会阴侧切率均明显降低。结论气囊助产术明显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

  • 标签: 气囊助产 缩短产程 减少阵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气囊导尿管发生渗尿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308例留置导尿管患者中发生渗尿的25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结果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出现渗尿与尿道松驰、腹内增高、膀胱痉挛、导尿管引流不畅、尿管置入深度过浅、气囊注水量不当、导尿管型号过小、夹管时间不当等有关,通过分析原因采取护理对策,患者渗尿症状得到控制。结论留置导尿时正确评估患者,导尿后发现渗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可有效预防或减少渗尿发生,减经患者不适。

  • 标签: 气囊导尿管 渗尿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建立人工起到对其进行机械通气是一种及时、有效 力有一定影响,观察 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后气囊压力的变化,建议吸痰后及时调整气囊内压力。方法: 选取 60 例次于 2018年 10月至 20l9年 03月 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我院 急诊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 30例,试验组采取给患者吸痰后加测气囊压力并与调整;常规组采取标准的常规测时间来测气囊压力,最终比较两组气囊压力监测效果。结果: 吸痰后测并及时校正气囊压力变化的患者,较常规测组能够有效防止气囊漏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经统计学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次吸痰后及时给患者校正气囊,比常规组规律测更能够有效防止气囊漏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囊压力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气囊导尿管拔管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将41例留置气囊尿管后拔管困难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回顾性分析。结果留置气囊尿管拔管困难的原因是尿管质量问题至气囊液无法抽出,尿管牵拉变形尿管结形成,尿管与尿道粘膜粘连等因素。结论对拔管困难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加强留置气囊尿管的护理,避免和减少留置气囊尿管拔管困难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留置气囊导尿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不需外固定,不易脱出外阴部易清洁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气囊导尿管有着特殊的结构,如果对其性能和结构了解不清,插管长度不合适或拔管时违反操作规程可出现拔管困难而造成尿道损伤,现将留置气囊尿管出现拔管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报告如下。

  • 标签: 气囊尿管 拔管困难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囊仿生助产术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选取120例自然分娩产妇,将产妇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一组为观察组,应用气囊仿生助产术。另一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处理。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然分娩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1.67%),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囊仿生助产术有助于产妇自然分娩,能够有效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生产质量。

  • 标签: 气囊仿生助产术 自然分娩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囊仿生助产仪应用于产妇分娩的临床价值,并对使用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初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均分入观察组(应用气囊助产)和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产程、分娩方式及围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明显缩短,阴道分娩率大大提高,剖宫产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会阴血肿及产后尿潴留发生,而对照组各有2例。结论气囊助产术可缩短产程,降低软产道损伤,使自然分娩率增加,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气囊助产 仿生 产程进展 阴道分娩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囊仿生助产术转化难产为顺产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孕妇160例,回顾性分析产妇应用气囊仿生助产术使难产转化为顺产的效果。结果160例孕妇共有127例(79.38%)经气囊仿生助产术转化成阴道顺产,行胎头吸引助产或会阴侧切术9例(5.62),另24例(15.00%)因难产情况较严重及时改行剖宫产。结论应用气囊仿生助产术可将难产转化为顺产,从而提高阴道分娩率,值得在临床难产分娩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气囊 助产术 胎窘 滞产 头位 过期妊娠 脐带绕颈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一类肿瘤可视化的小鼠膀胱癌气囊(APBCa)模型,并评估药物灌注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6—12月构建人源性肿瘤APBCa(H-APBCa)模型和具有免疫功能的APBCa(I-APBCa)模型。在BALB/c裸鼠背部皮下注射无菌空气建立大小为2.5 cm×3.5 cm的气囊,24 h后在气囊内壁通过种植人膀胱癌细胞EJ建立H-APBCa模型。对比灌注吉西他滨与生理盐水20 d后H-APBCa小鼠模型肿瘤的体积,并利用Tunel染色法比较灌注吉西他滨与生理盐水20 d后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在C57BL/6小鼠背部皮下注射无菌空气建立大小为2.5 cm×3.5 cm气囊,24 h后在气囊内壁通过种植小鼠膀胱癌细胞MB49建立I-APBCa模型。比较灌注卡介苗与生理盐水20 d后I-APBCa小鼠模型肿瘤的体积,并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灌注卡介苗与生理盐水20 d后两组肿瘤组织CD80+巨噬细胞及CD3+T细胞浸润情况。结果H-APBCa和I-APBCa两种小鼠模型均成功建立,肉眼能直视观察且可通过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H-APBCa小鼠模型灌注治疗20 d,灌注吉西他滨组肿瘤体积小于灌注生理盐水组[(781.02±241.02) mm3与(1 213.88±214.02) mm3,P<0.05]。灌注吉西他滨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多于灌注生理盐水组(77.33±4.63与14.67±2.60,P<0.05)。H-APBCa模型灌注治疗20 d,灌注卡介苗组肿瘤体积小于灌注生理盐水组[(645.02±156.63) mm3与(948.84±221.76) mm3,P<0.05];灌注卡介苗组肿瘤组织浸润的CD80+巨噬细胞多于灌注生理盐水组(49.67±7.57与16.33±5.69,P<0.05),肿瘤组织浸润的CD3+T细胞也多于灌注生理盐水组(18.00±3.46与4.67±1.45,P<0.05)。结论H-APBCa和I-APBCa两种小鼠模型均成功建立。APBCa模型化疗以及卡介苗灌注治疗后肿瘤均明显缩小,与临床中膀胱癌灌注治疗效果相似,可作为评价药物灌注疗效的新型动物模型。

  • 标签: 膀胱肿瘤 模型 气囊 灌注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气道气囊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对策,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方法:研究选择我院在2019年8月~2020年5月接诊的人工气道治疗患者59例进行护理分析,总结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的护理改进对策,对比管理前、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医护人员因素、患者因素、检测流程因素和导管型号问题等;在管理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20.34%,在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至3.39%,数据比较有差异,P

  • 标签: 人工气道气囊 风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气囊扩张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8例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宫腔镜联合气囊扩张治疗,对照组给予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31%,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79%低于对照组的17.2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气囊扩张治疗宫颈粘连的临床效果较好,适于广泛推广。

  • 标签: 宫腔粘连 宫腔镜 气囊扩张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