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基奠,公共选择理论对于传统公共行政的理性批判最为深刻,它将政治行为纳入到经济分析的模式中,对公共领域中的投票效率和投票规则、代议制的弊病和寻租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公益物品理论进而从提供和使用公益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最优模式的考察出发,否定了政府干预方式的必然性.公共选择理论和公益物品理论对于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而言是有益的理性批判和研究视角的转换,但两者要在严格意义上动摇并且更替官僚制范式尚需更长期的实践检验和发展完善.

  • 标签: 公共行政 公共管理 公共选择 公共物品 官僚制 公共行政范式
  • 简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公共行政本土化是我国行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行政发展的公共行政理论创新过程。科学发展观对公共行政本土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公共行政本土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理论和方法体系,来推动行政发展和社会发展。

  • 标签: 公共行政 行政发展 本土化 科学发展观 方法论
  • 简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代表国家和人民行使公共权力的主体的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一些公职人员的行为与社会主义公共行政道德原则相背离。提高行政道德水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公共行政道德责任追究机制,全面发挥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外部非权力监督力量。

  • 标签: 公共行政道德 责任追究 外部监督
  • 简介: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不仅是概念的创新,其内涵和实践亦具自己的特色。法治、责任、服务、廉洁是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也是人民满意政府的基本要素。在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中:责任政府是关键特征,服务政府是本质属性,法治政府是根本治理原则和方式,廉洁政府是体制形成的根本表征和内在要求,人民满意政府是根本价值取向。从比较公共行政的视角对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目标与要求进行解析,目的在于探询改革自身特色应有的理路。

  • 标签: 辛国特色 行政管理体制 责任 法治 服务 廉洁
  • 简介:近代以来的社会治理突出了制度主义的逻辑,社会治理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制度的框架下开展的。制度主义逻辑中的社会治理依附于中心—边缘的社会结构,政府位于社会治理的中心,通过制度对社会进行普遍性的统一的治理,结果却在对技术理性的追求中把社会治理导向了精英治理的格局。自20世纪80年代起,人类社会进入了高度复杂性与高度不确定性的历史阶段,政府垄断社会治理的局面受到了挑战,依靠制度的社会治理出现了失灵,因而需要谋求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建构。就现实的社会治理过程来看,由于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行动与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被重置。民主的内涵从制度转向行动,专注于行动会把社会治理引向合作治理的方向。张康之教授的《公共行政的行动主义》为我们展示了社会治理从制度主义到行动主义的转向,并创造性地描述了走向合作治理的图景。

  • 标签: 行动主义 制度主义 《公共行政的行动主义》 社会治理
  • 简介:当代中国公共行政伦理研究面临的“大问题”之一是明确其规范基础。人民利益既与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本主义思想一脉相承,又集中地体现了当代中国政治与公共行政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和现实追求,充分发掘人民利益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奠定当代中国公共行政伦理的规范基础。而这一公共行政伦理规范基础的确立不仅在理论层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更试图引领当代中国公共行政实践在制度与政策、组织以及个人层面做出相应的调整,致力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 标签: 行政伦理 规范基础 人民利益 实现路径
  • 简介:公务员上下级之间的良性互动不仅是实务层面的议题,同时也是理论层面的探究对象。本文从公共行政的行动理论视角,解读了《公务员法》中的公务员上下级关系.同时分析了良性互动的基础和体现,即三个方面:互依性、平等和共识性决策。

  • 标签: 公共行政的行动理论 公务员法 上下级关系 良性互动
  • 简介:从传统公共行政到新公共行政,是公共行政理论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范式转变。与传统公共行政追求经济与效率的价值取向不同,新公共行政更加强调社会公平与正义。新公共行政理论的出现,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学科发展融合的智慧结晶。作为新公共行政思想的主要贡献者和学派发展的领军人物,弗雷德里克森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包括社会公平复合理论、基于公共行政的治理理论、公共性理论、行政伦理观、动态开放的组织理论等。研究弗雷德里克森的新公共行政思想,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 标签: 弗雷德里克森 新公共行政 公平正义
  • 简介: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是治理理论的基本特征,是构建治理体系与提升治理能力的应有之义。作为一种批判性理论,福布斯与米勒的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是在传统环式民主失灵的前提下。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了宪政主义与社群主义的菁华并结合后现代语境后提出了话语指向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后现代构成主义、碎片化与公共治理理论治理主体多元化,一些人的对话的反思性、对抗性与公共治理理论多中心主体参与的、更具回应性的政策制定与执行模式,都或多或少的在本体论与认识论上存有共通之处。作为话语理论的分析工具,公共意向性、公共能量场、独白性的交流等话语语言都有助于我们对治理理论展开分析。

  • 标签: 治理主体多元化 话语理论 独白性交流 均势
  • 简介:基层公共行政实践的绩效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执行和公共管理目标的实现。本文运用公共行政学的街头官僚理论,对龙岩市机关效能建设的实践进行了分析,认为基层公共行政人员绩效问题的根源在于激励不足、规则依赖、选择执行与一线弃权问题。通过对基层单位推进绩效管理的价值分析,提出了基层单位绩效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的策略性思考。

  • 标签: 绩效管理 效能建设 基层 街头官僚理论 理性
  • 简介:公共行政学发生的内在动力源于寻求制度理性,以规避资源有限与人类欲望无限悖论下"合成的谬误",寻求理性与美国进步时代的外在压力促使了公共行政学的发生,寻求秩序的理性贯穿于公共行政的整个历史进程。将技术理性与公共行政的结合视为建构美好未来的途径致使人们遭遇了现代性的困境,如何探求宏大的科学理性是未来公共行政研究的方向。

  • 标签: 公共行政学 起源 演进 现代性 制度经济学
  • 简介:公共行政学界存在注重“行政研究和注重“公共性”研究两条主线,前期前者占主要地位,后期后者获得充分的重视。两者对行政伦理的内涵有不同的界定,公共研究行政伦理的内涵界定上,许多方面不同于传统的行政研究。这种全新的内涵界定,扩大了行政伦理的视野,但是也使行政伦理存在内涵冲突。

  • 标签: 公共性 行政 行政伦理
  • 简介: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潍坊教育改革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向来备受关注。近两年来,潍坊市教育系统引进第三方参与教育改革,通过组织决策听证、监督行政流程、评估行政效能,促使教育决策更加贴近基层需求、更能体现利益相关者多元诉求,教育施政行为更趋公平、有效,

  • 标签: 教育行政 教育改革 利益相关者 改革进程 基础教育 示范作用
  • 简介:行政效率有各种不同理解:机械行政效率观,有机行政效率观,制度体制行政效率观等.很多理论家又从其他角度,为行政效率理论研究拓宽了视野,他们将行政效率的内涵把握为三个方面:内部效率、外部效率和社会效率.在这些理解中,虽然行政效率从简单的机械效率发展到了看似高级深层次的效率,从内部效率到整体效率,但是却没有很好地突出公共行政的应有之意即公共性的特点.所以,继续把公共性引入到行政效率研究中很有必要:公共性是行政效率的价值追求;行政效率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公共性;把公共性引入到行政效率研究也是现实的需要.

  • 标签: 行政效率 公共性问题 服务型政府
  • 简介:法国地方分权制度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地方自治得到了确认,地方民主也获得了发展。法国地方分权的发展不但关系到法律基本制度的建设,如公法人制度的建立和以法律形式明确各个权限的分配,而且涉及机构的独立化、普遍选举的推动以及公务法人的多样化发展和合理分类,还涉及建立必要合理的监督手段使地方的积极性在中央的监控下良性有序地发挥。对地方公共团体概念的把握是了解法国地方分权制度的关键。

  • 标签: 行政分权 地方公共团体 公务法人 地方分权制度 监督手段
  • 简介:我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并可处以罚款……"据此,"损害公共利益"已成为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对侵权行为人实施行政处罚的前提条件。但是何为"公共利益",《著作权法》并未作出明确规定。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探讨。

  • 标签: “公共利益” 著作权侵权 行政执法 《著作权法》 行政管理部门 侵权行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