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腹腔镜卵巢电凝打孔术的临床应用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接受诊治的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30例作为观察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促排卵治疗方案实施无效,因此对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打孔术治疗,对患者术后排卵情况以及对促排卵药物的反应灵敏性以及相应的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其激素包含血清促卵泡生成素、睾酮、黄体生成素以及雌二醇。结果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检查确诊,同时患者术后的黄体生成素以及睾酮水平均有显著的降低,同时黄体生成素/血清促卵泡生成素的水平恢复正常,其中17例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两周月经恢复正常,另外13例患者在手术后结合氯米芬进行促排卵后成功恢复排卵。结论对于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结合腹腔镜下电凝打孔术对于应用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1例因左眼流泪半年余,流泪加重伴流脓、内眦皮肤红肿痛及皮下肿物2个月余患者就诊眼科。经泪道探查冲洗、泪道CT造影+三维重建及泪囊区肿物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诊断为左眼泪囊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中华眼科杂志,2020,56:704-706)
简介:摘要目的对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鉴别诊断中螺旋CT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囊肿剔除术治疗的66例卵巢囊腺瘤患者和18例卵巢囊腺癌患者,为所有患者开展螺旋CT检查,研究并分析不同疾病患者CT影响特征。结果1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黏液性6例、浆液性12例;66例良性肿瘤患者中黏液性20例、浆液性46例。良性卵巢囊腺瘤、恶性卵巢囊腺瘤患者CT值、瘤体边缘、瘤体直径、瘤体形态、投影密度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显示黏液性卵巢囊腺瘤患者、浆液性卵巢囊腺瘤患者瘤体形态、瘤体边缘、投影密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囊腺瘤、囊腺癌均具有代表性CT特征,但也存在一定重合性,临床中需在充分考虑患者临床体征的基础上,综合性考量患者CT指标,以实现对卵巢囊腺瘤、囊腺癌的有效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肿瘤剔除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中卵巢反应性影响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其中30例行卵巢肿瘤剔除术患者建立观察组,以另3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建立对照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在IVF-ET术中卵巢对控制性超排卵产生的反应情况。结果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术侧卵巢大小、窦卵泡数与卵泡数相比健侧卵巢均显著更少(P<0.05);观察组FSH用量相比对照组明显更多(P<0.05);观察组患者健侧卵巢窦卵泡数、HCG注射日≥14mm卵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少(P<0.05)。结论卵巢肿瘤剔除术可能影响到卵巢功能,导致IVF-ET卵巢反应效果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肿瘤剔除术对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ET)技术中卵巢反应性影响价值。方法:纳入本院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间收治进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的 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其中 30例行卵巢肿瘤剔除术患者建立观察组,以另 3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建立对照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在 IVF-ET术中卵巢对控制性超排卵产生的反应情况。结果: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术侧卵巢大小、窦卵泡数与卵泡数相比健侧卵巢均显著更少( P<0.05);观察组 FSH用量相比对照组明显更多( P<0.05);观察组患者健侧卵巢窦卵泡数、 HCG注射日≥ 14mm卵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少( P<0.05)。结论:卵巢肿瘤剔除术可能影响到卵巢功能,导致 IVF-ET卵巢反应效果降低。
简介:目的:观察现代中药蛇床子素(osthole,OST)对多囊卵巢大鼠卵巢功能紊乱及卵巢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OST组和对照组三组,模型组、OST组采用16周持续光照诱导雌性SD大鼠表现多囊卵巢(polycysticovary,PCO)状态,OST组从14周开始连续3周OST腹腔注射。16周末比较各组每日阴道涂片,卵巢病理改变;称取卵巢、子宫质量,并检测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_2)、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及卵巢PPAR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卵巢周期消失,卵巢多囊样增大,T水平升高,卵巢PPARγ蛋白表达下降;OST组卵巢发情周期增加,血清E2水平提高,卵巢增大被抑制,同时卵巢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但对血清T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OST可能通过提高卵巢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发挥改善卵巢周期紊乱的作用,可以作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标准化中药治疗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胰腺囊性肿瘤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19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13例胰腺囊性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33个月(范围:9~170个月)。11例患者以腹痛呕吐、触及包块等症状就诊,其中胰头颈部肿瘤7例,胰体部2例,胰尾部4例。结果术前11例患者影像学检查诊断基本明确,CT及MRI检查对肿瘤性质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超声。本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3例),胰体尾切除术(3例)联合脾切除术(2例),肿瘤剜除术(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生化漏、A级胃排空延迟、粘连性肠梗阻各1例,血小板计数一过性升高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胆瘘1例,经保守治疗后继发胆道狭窄,行二次手术后痊愈。所有患儿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包括实性假乳头状瘤10例,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和淋巴管瘤各1例。本组失访3例,10例术后均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3~96个月,未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胰腺囊性肿瘤性疾病在儿童发病率低,有症状者应及时手术治疗,尽可能保留器官和功能的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总结胰腺囊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间开展的14例胰腺囊性肿瘤手术病例资料,对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汇总与评价。同时,结合文献及相关临床指南对胰腺囊性肿瘤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根据胰腺囊性肿瘤的发生部位、影像学表现及术中快速病理情况,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胰腺中段切除术及单纯肿瘤切除术。肿瘤切除率100%,术后手术并发症主要为胰瘘及腹腔感染。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至今,无患者死亡,无肿瘤复发。结论手术切除胰腺囊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正确术前评估、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及积极处理并发症是胰腺囊性肿瘤治疗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胰腺浆液性囊腺瘤(SCN)和黏液性囊腺瘤(MCN)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探讨其对外科治疗策略选择的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SCN或MCN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术前误诊病例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共纳入98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例,包括71例SCN,26例MCN和1例黏液性囊腺癌。病变75.5%位于胰体尾部,89.8%表现为单囊,其中44.9%囊壁强化,39.8%囊内有实性成分,38.8%囊内出现分隔,14.3%囊壁钙化。CT和MRI总的诊断正确率为36.7%(36/98),诊断模糊率为28.5%(28/98),误诊率为34.7%(34/98),CT和MRI高估性误诊率分别为23.0%(14/61)和29.7%(11/37)。其中CT诊断正确率为31.1%(19/61),MRI诊断正确率为45.9%(17/37),两种检查的诊断正确率及误诊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和MRI对胰腺囊性肿瘤正确诊断率低,误诊率高,且接近1/4的患者因高估性误诊接受了不必要的手术。因此,胰腺囊性肿瘤正确的影像学诊断对外科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肿瘤患者术后护理的重要性,对优质护理方式为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卵巢肿瘤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接受优质护理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生活质量较对照组相比有所提高,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卵巢肿瘤切除术后的患者选择科学优质的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信心,提高患者术后康复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