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雷贝拉唑与奥关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雷贝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各40例,分别予以雷贝拉唑胶囊(10mg,每日1次,口服)和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通过内镜检查观察食管炎程度变化。结果雷贝拉唑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临床症状疗效和内镜下疗效均明显优于奥美拉唑组(x2=5.59或4.53,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比奥美拉唑疗效更显著,能迅速改善症状,内镜下愈合率高,安全性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颈椎曲度变小或反曲型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手术中应用钉棒系统矫正生理曲度,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手术的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2000年~2010年11月收治的具有完整资料的38例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钉棒系统固定恢复变直或反曲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型术,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和术后改善率。结果38例患者中有3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年,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对颈椎曲度变直或反曲的的患者行颈椎后路侧块螺钉圆棒系统矫正生理曲度,同时行后路单开门手术,可以使脊髓向后漂移,起到充分减压的目的,避免前路减压的风险,手术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经雷贝拉唑及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人,分别给予口服雷贝拉唑(10mg/次,1次/d)和奥美拉唑(20mg/次,1次/d)进行治疗,均8周为1个疗程,最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内镜下食管炎变化情况。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A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B组总有效率73.33%,同时A组内镜下疗效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B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均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采用雷贝拉唑治疗,症状改善迅速,内镜下治愈率高,效果更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反流性食管炎68例,随机分为泮托拉唑组(34例)和奥美拉唑组(34例)。泮托拉唑组给泮托拉唑80mg1次/日静滴、连用15天,奥美拉唑组给奥美拉唑80mg1次/日静滴、连用15天,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相比较,泮托拉唑组治愈率59%(20/34),好转率35%(12/34),无效率5.9%(2/34),总有效率94%(32/34);奥美拉唑组治愈率41%(14/34),好转率32%(11/34),无效率26%(9/34),总有效率73%(25/34)。泮托拉唑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P<0.01)。结论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明显优于奥美拉唑,临床上应优先使用。
简介:目的研究应用舌刺纠正不良舌习惯并联合头帽颏兜限制下颌骨过度生长矫治前牙反[牙合]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患儿24例,全部病例均设计应用舌刺破除不良习惯并消除舌对下牙弓的异常推力,配合头帽颏兜限制下颌骨的过度生长。结果24例患儿均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舌不良习惯及不良位置得到了纠正,前牙反[牙合]解除,后牙咬合关系良好,达到了治疗反[牙合]和改善面部美观的目的。结论舌刺能有效纠正舌不良习惯及不良位置,去除了舌对下牙弓的异常推力,配合头帽颏兜限制下颌骨过度生长,是矫治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的可行的矫治方案。
简介:目的:观察降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降逆和胃汤之方药,日1剂,水煎,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40例予吗丁啉10mg,每日3次,饭前15~30rain口服,硫糖铝混悬液1g,每日2次,饭前1h口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现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上腹痛、饱胀、烧心、嗳气、纳差、恶心呕吐、大便千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上腹痛、饱胀、烧心、恶心呕吐、口干苦、大便干、胃黏膜糜烂、胆汁反流和出血征象以及总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逆和胃汤能够明显改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炎症恢复及胆汁的正常排泄.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三联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70例临床效果,有效降低反流性食管炎产生不良后果的机率。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进行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进行雷贝拉唑和莫沙比利胶囊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临床疗效对比中,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通过内镜检查疗效比较中,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运用三联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反流性食管炎的治愈率,疗效较为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喂养方式与乳牙龋齿及乳前牙反牙合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280例具有完整乳牙列的儿童,记录他们的喂养方法、龋齿补牙数及前牙反牙合情况。结果母乳喂养者乳牙患龋率及前牙反牙合发病率均最低,与混合喂养者、人工喂养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混合喂养者与人工喂养者之间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纯母乳喂养对预防乳牙龋齿及乳前牙反牙合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耐信量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临床中的可行性。方法以内窥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连续监测和或质子泵抑制剂试验(PPI试验)作为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金标准,抽取有上消化道反酸、烧心等症状的患者86例,分别行耐信量表(RDQ)测定后进行比较。结果RDQ高于l2分的患者中内窥镜下有反流性食管炎表现且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占64.2%;RDQ低于12分的患者中内窥镜下无反流性食管炎表现且24小时食管HP为阴性的者占42.1%。结论利用耐信量表(RDQ)分值初诊胃食管反流病(GERD)有一定可行性,而且操作简便,受检者无痛苦,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