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患者初次发生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特点和风险。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骨质疏松骨折的8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中骨质疏松骨折68例,对照组中骨质疏松再骨折14例,并根据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病史,患者基线资料、股骨颈DXA骨密度、骨折时间、骨折类型等,应用运动协调的技能评价患者再骨折风险。结果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仍具有再次骨折的风险,并且再骨折患者多为女性,多为股骨颈骨折,多是在初次骨折(4.1±2.8)年后发生,试验组骨质疏松患者2年内再骨折发生率为7.3%(6/82)。结论骨质疏松患者初次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临床应对于2次骨折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再次发生骨折的可能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再血管化治疗后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60例曾做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过的冠心病再血管化的患者,根据术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将其分为抑郁组和正常组,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冠心病再血管化治疗后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种治疗方式患者抑郁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抑郁组患者性别、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术前抑郁病史、既往心肌梗死以及麻醉时间等因素与正常组患者存在显著区别(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性别、术前抑郁病史是患者术后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患者、术前患有抑郁病或者存在既往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冠心病再血管化治疗后易发生抑郁。
简介: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后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根部45min之后放松血管夹形成再灌注,同时经颈静脉分别注入EGF100μg/Kg或生理盐水,分别于伤后2、6、12和24h检测血浆D-乳酸浓度,取水肠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磷酸化p44/42MAPK、SAPK和p38的表达,设置对照组和单纯缺血组。结果:EGF显著降低D-乳酸水平升高的幅度(P<0.05),明显改善I/R引起的病理损害,使p44/42MAPK和p38的表达增强和提前,前减弱SAPK的表达。结论:肠道I/R激活磷酸化MAPK系统,EGF通过调节MAPK的表达参与细胞的应激反应和增殖与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