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甜梦口服液治疗头晕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头晕耳鸣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划分为观察组(甜梦口服液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耳鸣严重程度评分、头晕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务人员在治疗头晕耳鸣患者的过程之中,应用甜梦口服液的治疗有效率高,可以改善他们耳鸣和头晕症状。

  • 标签: 甜梦口服液 常规治疗 头晕 耳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治疗颈椎病头晕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观察对象为颈椎病头晕患者共60例,收取时间段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0例实施针灸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将两组各指标结果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眩晕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的下降趋势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针灸治疗颈椎病头晕症状效果明显,可促进患者眩晕症状得到缓解,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颈椎病头晕症状 针灸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CD2评分在区分头晕主诉患者是否为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初诊主诉为头晕患者90例,应用ABCD2评分予所有病例评分。将病例分为低分组(ABCD2评分<3分)及高分组(ABCD2评分>3分),对两组病例对比分析。结果ABCD2评分低分组51人中急性脑血管病者1人,ABCD2评分高分组39人中急性脑血管病者6人。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别(X2=3.838,p<0.05)。结论ABCD2评分有助于区分头晕主诉患者是否为急性脑血管病。

  • 标签: 头晕 ABCD2评分 脑血管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头晕头痛起病的早孕患者的诊治,以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3例头晕头痛起病的早孕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以头晕头痛起病的早孕患者不常见,容易误诊为心理疾病、颅内感染、消化道疾病等。结论对女性头晕头痛患者要询问月经史及性生活史,建议常规行血HCG化验进行早孕筛查。

  • 标签: 头痛 头晕 早孕反应
  • 作者: 张雪锋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上海市闵行区马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111)     【摘    要】    目的:颈源性头痛头晕患者的年龄多在20~60岁, 但年幼者也不少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力劳动者增加,电子产品使用占据人们主要活动时间,颈源性头痛头晕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治疗采取休息、健康宣教、头颈部针灸、牵引、理疗、同时配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大部分病人的病情可好转。但针灸、理疗治疗治疗方法疗程较长,往往需要10次一个疗程,患者疲于奔波于中医针灸科、康复科,故有必要应用一种长效针灸疗法—穴位埋线技术。本课题主要通过观察穴位埋植对颈源性头痛头晕的临床疗效,从而对穴位埋植治疗颈源性头痛头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本课题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80例颈源性头痛头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二组均在一般健康宣教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穴位埋植方法治疗每周一次,3次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针刺方法治疗每周3次,10次为一疗程,观察对照二组患者治疗疗效及3月后远期疗效。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明显疗效,二组对照疗效相当。  结论:穴位埋植技术对于颈源性头痛头晕有明显疗效,有起效快,不晕针的特点,减去了患者请假、路途奔波、排队就诊的麻烦。技术容易掌握,有可重复操作性。但对无菌要求更为严格,需要医者牢记。埋线后患者颈部酸胀感强于针刺组,持续1—2天,个别患者无法耐受选择放弃。 总体来说埋线技术顺应患者需求,为颈源性头痛头晕患者提供一种更便捷的医疗方式,值得在社区中医科推广。  【
  • 简介:头晕患者在急诊科日常工作中比较常见,作者自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对本院急诊科以头晕为主诉就诊的成年患者980例进行心脏听诊及心电图检查,分析头晕患者的心率,明确何种类型的头晕患者其症状与心动过缓有关,以便明确诊断。报道如下。

  • 标签: 成年患者 心动过缓 急诊科 相关性分析 头晕 症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应用不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脑病科诊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110例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头晕发生频率、持续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不良情绪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头晕发生频率、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护理后不良情绪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良好,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护理 头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门诊以头晕为主诉患者的常见病因,以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门诊2015年12月-2016年1月42例以头晕为主诉的患者的资料。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Dix-Hallpike试验及MRI、TCD等辅助检查,分析头晕病因构成及性别差异。结果周围性眩晕、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中枢性头晕、原因不明的头晕及内科疾病所致的头晕所占比例分别为48%、30%、3%、17%、2%。头晕前有情绪、睡眠障碍者占21.16%,头晕伴视物旋转症状者占37.07%,伴恶心和(或)呕吐者占41.77%。结论周围性眩晕是门诊头晕的最常见类型,而周围性眩晕的主要病因是BPPV,并且主要是女性;大部分出现头晕的患者,其疾病都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性症状,这能为患者提示及时的疾病诊断效果。

  • 标签: 神经内科门诊 头晕 病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2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睡眠评分,临床疗效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针对性护理后抑郁、睡眠明显改善(P<0.05),临床疗效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能够提高疗程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供血不足 头晕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头晕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84例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均分后进行不同药物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组与对比组头晕缓解患者的例数比为40:27,构成比分别为95.24%、64.29%;头晕未缓解患者的例数比为2:15,构成比分别为4.76%、35.71%;且试验组的头晕缓解总率(95.24%)>对比组(64.29%),且试验组的血浆黏度[1.54±0.15(mPa.s)]、纤维蛋白原[3.36±1.09(g/L))]、红细胞压积[47.54±5.01(%)]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优于对比组[1.11±0.13(mPa.s)、2.67±1.04(g/L)、42.86±5.61(%)],差异明显,P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头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就诊急性头晕/眩晕临床特征及病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就诊急性头晕/眩晕患者330例,根据患者病因将其分为前庭中枢性(CVS)疾病组与前庭周围性(PVS)疾病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病因。结果 CVS组患者男性、饮酒、吸烟人数更多(P<0.05),CVS组患者心血管病史、周围血管病、脑血管病、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更高(P<0.05),PVS组患者年龄、既往有内耳疾病更高(P<0.05),CVS组更常见的症状为视觉先兆或者是头痛/畏光,PVS组更常见的症状为听力症状、眼部症状,发病前存在诱发因素的比例更高(P<0.05);CVS组患者最终诊断后循环缺血患者97例,占比为60.6%,后循环梗死患者15例,占比为9.4%,多发性硬化患者1例,占比为0.6%,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1例,占比为0.6%,肿瘤患者3例,占比为1.9%,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例,占比为1.9%,TIA患者5例,占比为3.1%,前庭性偏头痛患者5例,占比为3.1%,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3例,占比为8.1%,脑出血患者17例,占比为10.6%;PVS组患者最终诊断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2例,占比为1.2%,前庭神经炎患者10例,占比为5.9%,梅尼埃病患者27例,占比为15.9%,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86例,占比为50.6%,不确定病因患者45例,占比为26.5%。结论 神经内科就诊急性头晕/眩晕患者最常见的前庭周围性疾病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疾病为后循环缺血,前庭中枢性疾病患者可能还合并有血管危险因素。

  • 标签: 神经内科 急性头晕/眩晕 临床特征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伴有头晕的脑梗死患者168例临床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患者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68例脑梗死患者,使用GE Vivid7 Dimension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与德国 DWL经颅多普勒仪为患者进行动脉检查,所有脑梗死伴发头晕患者中,对比动脉不同位置出现严重狭窄或斑块的情况比较。结果:所有出现头晕状况的脑梗死患者中,后循环梗死患者115例:其中颈内动脉59例(51.30%),非颈内动脉56例(48.70%)。前循环梗死58例:颈内动脉12例(20.69%),非颈内动脉46例(79.31%)。所有出现头晕状况的脑梗死患者中,后循环梗死患者115例:其中椎基底动脉23例(20.00%),非椎基底动脉92例(80.00%)。前循环梗死58例:椎基底动脉12例(20.69%),非椎基底动脉46例(79.31%)。结论:脑动脉硬化患者出现头疼,多数是因为前后循环系统的影响而出现的动脉硬化现象,而大部分的斑块或者狭窄情况发生在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的堵塞较为少见。

  • 标签: 脑梗死患者 头晕 168例 临床研究 核心探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护理方式对脑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头晕患者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入院时间为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所有患者中,筛选出确诊为脑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头晕且符合此次探究标准的患者80例,将患者的入院序号完全打乱,选择双盲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A组(n=40)和B组(n=40)。给予A组传统常规护理,B组则采取综合护理模式。结果:B组患者总有效率97.50%(39/40)高于A组92.50%(37/40),差异较大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故综合护理模式更适用于脑动脉供血不足造成头晕患者的护理,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动脉供血不足 综合护理模式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