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础,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日益严重,很多中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懂感恩、孝道缺失严重,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老师有肩负起“传承孝道、重拾道德”的责任。所以,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孝道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简介:摘要: “孝道”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影响着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言与行,“孝道”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文化标志。“孝”,是一切德育教育的根本,是中国人最基础的道德规范,为中华文化所特有。所以说,“孝道”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百善孝为先”,将“孝道”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用语言文字中的真、善、美沁润孩子的心灵,对其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十分必要。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肩负这一神圣的使命,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更适合把“孝道”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笔者作为我校的语文教研组的组长,把我校的“孝道”教育的粗浅做法和大家分享。
简介:7月19—20日在北京召开,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湖北工程学院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韩国圣山孝大学院大学孝文化研究所、韩国孝学会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冯惠玲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美国的比较哲学与汉学家安乐哲教授、费乐仁教授、南恺时教授,韩国圣山孝大学院大学校长、韩国孝学会会长崔圣奎及11位韩国教授,台湾辅仁大学前校长黎建球教授,湖北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肖波教授,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教授,北京大学李翔海教授,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所长王泽应教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相关专业葛晨虹、龚群、肖群忠、韩星、杨庆中、罗安宪、温海明教授等5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并发表论文。
简介:社会变迁催生了人的心理的适应性发展,由此产生的应对变迁的心理特质被概念化为'个人传统性与个人现代性'的问题,而'孝道'可以作为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联结点。文章论述了孝道规范的本质,孝道与现代性的关系,评述了双元孝道的含义,假定自我构念与双元孝道、孝道责任等孝道观具有密切的联系。笔者进而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为18~74岁的成年人,通过1029份有效问卷的结果,验证了自我与孝道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权威性孝道、相互性孝道、孝道责任在当下的中国大陆仍然普遍存在。其中,相互性孝道显著大于权威性孝道;而且独立我/相依我双高的'双元我'不仅具有更鲜明的孝道观,且在亲子关系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等测量上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说明'双元我'的社会适应性水平更高。文章最后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