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我国已经逐步开始重视有关英语教学的教学手段,以便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掌握必要的英语知识。不过,当前初中阶段教学活动中还是面临着许多困难。对于克服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问题,有关教学工作者针对初中英语教学课堂面临的困难及其具体的方法进行探讨与分析。

  • 标签:
  • 简介:二、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我国已经逐步开始重视有关英语教学的教学手段,以便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掌握必要的英语知识。不过,当前初中阶段教学活动中还是面临着许多困难。对于克服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问题,有关教学工作者针对初中英语教学课堂面临的困难及其具体的方法进行探讨与分析。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胶质瘤作为全球难治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瘤周水肿(PTBE)作为其主要临床特征之一,被证实是肿瘤浸润复发的主要来源区域。该区域细胞外间隙(ECS)组织间液引流分区系统及脑分区稳态存在明显改变,具体表现为ECS空间结构如体积分数及迂曲度、组织液引流、物质扩散及空间物理极性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涉及多种分子生物学机制。本文重点从脑细胞微环境角度阐述脑胶质瘤PTBE区ECS具体改变及相关机制,以进一步探究该区域病理生理学改变,为基于ECS的脑胶质瘤诊疗新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瘤周水肿 细胞外间隙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eLtaStrans小鼠)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肠道菌群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eLtaStrans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葡萄糖耐量;收集小鼠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和16S rDNA测序及相关分析;通过"脏笼"共享实验将eLtaStrans小鼠的粪便移植到WT小鼠体内,检测移植后不同时间点的小鼠葡萄糖耐量。结果eLtaStrans小鼠与WT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上存在显著差异(P=0.028)。与WT小鼠相比,eLtaStrans小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增加;在菌群组成上,eLtaStrans小鼠中的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01),而拟杆菌门、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明显下降(P=0.042, P=0.033);与代谢性疾病相关的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和狄氏副拟杆菌的丰度在eLtaStrans小鼠肠道菌群中显著降低(P=0.033, P=0.013)。eLtaStrans小鼠的肠道菌群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其他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其他氨基酸的代谢、能量产生和转化等方面与WT小鼠存在显著差异。eLtaStrans小鼠粪便移植后7、8、9周后的WT小鼠葡萄糖耐量异常,而停止移植1周后小鼠的葡萄糖耐量恢复正常。结论胰岛素抵抗能够导致小鼠肠道菌群发生明显改变,同时胰岛素抵抗小鼠的肠道菌群能够进一步诱发机体葡萄糖耐量异常。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肠道菌群 宏基因组 葡萄糖耐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铅暴露对小鼠神经行为、肠道菌群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相关关系。方法于2019年8月,将64只4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中、高铅暴露组,每组16只。实验期间自由摄食饮水,低、中、高铅暴露组分别在饮用水中加入20、100和500 mg/l醋酸铅,对照组添加同量的醋酸钠。暴露10周后,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随后处死取样,采用ICP-MS检测血铅和脑铅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水平,16S rRNA测序检测粪便中肠道菌群改变,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菌群和行为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铅暴露组小鼠体重和游泳速度无明显差异,中、高铅暴露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延长,平台穿越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铅暴露组小鼠在目的象限停留时间低于对照组和其他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的血铅含量随着铅暴露剂量升高而增加,高铅暴露组小鼠脑铅含量与其他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各铅暴露组小鼠血清中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各铅暴露组小鼠均发生肠道菌群紊乱,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明显升高(P<0.05),在属水平上,别样棒菌属、脱硫弧菌属、毛螺菌属、苏黎世杆菌属和脲原体属均明显增加(P<0.05);脱硫弧菌属、苏黎世杆菌属和脲原体属的相对丰度与小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呈负相关关系(r=-0.32、-0.29、-0.44,P<0.05)。结论铅暴露引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损伤,可能与铅暴露导致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有关。

  • 标签: 学习记忆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讨糖尿病心肌病(DCM)早期心肌应变的改变特点。方法60只健康4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型糖尿病(T2DM)组(30只)和对照组(30只)。对照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T2DM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喂养4周后,T2DM组单次大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制作T2DM模型,最终造模成功23只。对照组注射等剂量柠檬酸钠缓冲液。造模成功后第4、8、12、16、20和24周作为监测时间点采集实验数据。每个时间点时各组均入组9只小鼠,然后各组随机选取6只用于体重和血糖监测及7.0 T MR图像采集,处死剩余3只用于制作病理切片(天狼星红染色)以观察心肌间质纤维成分及微小血管的情况。MR图像采用心脏MR特征追踪(CMR-FT)技术进行分析,获得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峰值(GPCS)和径向应变峰值(GPRS),并测量射血分数(EF)等。观察期内,各组自身不同监测点参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参数比较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期内组间血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4~24周)内T2DM组小鼠GPCS呈下降趋势,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3,P<0.001);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小鼠的GPCS于第20、24周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20周时T2DM组GPCS为-11.4%±2.1%,对照组为-14.3%±1.9%(t=-2.54,P=0.029);第24周时T2DM组为-12.3%±1.7%,对照组为-14.6%±1.8%(t=-2.35,P=0.040)。EF在第24周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DM组为51%±5%,对照组为62%±6%(t=3.38,P=0.007)。观察期内,T2DM组小鼠GPRS呈下降趋势,但组内和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病理切片显示从第12周起T2DM组小鼠心肌间质纤维成分明显增多。结论T2DM小鼠早期即可出现心肌间质纤维化和心肌应变的改变,其中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峰值可较EF更早反映DCM的心功能改变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糖尿病,2型 糖尿病并发症 心肌纤维化 特征追踪 心肌应变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各脑叶CT检查参数的改变分析单相抑郁症患者的影像学改变。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放射科室接诊的单相抑郁症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身体检查为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均给予颅脑CT扫描,对两组患者各脑叶CT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叶CT值:观察组左额叶(40.88±2.01)HU、左颞叶(40.21±3.01)HU均低于对照组(t左额叶=2.94,P=0.004;t左颞叶=3.29,P=0.001),观察组右额叶(40.09±2.52)HU、右颞叶(44.93±3.03)HU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右额叶=1.89,P=0.060;t右颞叶=1.89,P=0.060)。两组左右枕叶、顶叶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脑叶CT值与年龄、Hamilton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病程、发作次数的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左、右额叶CT值与年龄(-0.441、-0.211)、病程(-0.445、-0.191)呈负相关(P < 0.05);左、右额叶CT值与HAMD-24评分、发作次数无明显相关性(P > 0.05);左右颞叶(-0.207、-0.213)、左右枕叶(-0.185、-0.195)、左右顶叶(-0.185、-0.180)CT值均与年龄呈负相关(P < 0.05);左右颞叶、左右枕叶、左右顶叶CT值与病程、HAMD-24评分、发作次数无明显相关性(P > 0.05)。结论单相抑郁症患者左右额叶、左颞叶存在萎缩现象,萎缩程度与患者病程存在密切关系,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参考。

  • 标签: 抑郁症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脑叶 CT值 HAMD-24评分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2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过敏性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入院时和出院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生活质量得分。共发放问卷108份,试验组脱落2例,实际完成52例;对照组脱落6例,实际完成48例,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92.59%(100/108)。结果出院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疾病知识、用药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情绪管理、症状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症状、生活障碍程度、心理状态、对过敏源刺激的反应、自我健康重视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过敏性哮喘患者健康行为的养成,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哮喘 过敏性哮喘 健康教育 行为改变理论 健康行为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颞上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眼脉络膜厚度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颞上BRVO-ME患者30例30只眼(BRVO-ME组)和同期健康志愿者14名28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的增强深部成像技术测量受检眼黄斑区脉络膜厚度。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组分区将黄斑中心凹6 mm范围内脉络膜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为1 mm的中心区,1~3 mm的内环区,3~6 mm的外环区;内环区和外环区分别划分为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并分别记作S3、I3、N3、T3和S6、I6、N6、T6,共计9个区。观察两组受检眼不同区域脉络膜厚度的分布特点。两组间黄斑不同分区脉络膜厚度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对照组、BRVO-ME组受检眼中心区、S3、T3、I3、N3、S6、T6、I6、N6脉络膜厚度分别为(214.11±56.04)、(207.89±57.92)、(214.07±54.82)、(207.14±61.54)、(180.18±53.53)、(204.25±59.60)、(193.93±51.50)、(190.54±51.21)、(139.82±39.84)μm和(258.00±71.14)、(256.43±68.70)、(252.07±72.97)、(244.37±68.49)、(243.10±70.93)、(247.20± 68.36)、(221.00±61.28)、(223.77±58.64)、(183.20±60.15)μm。两组受检眼脉络膜厚度均以中心区最厚,至鼻侧、颞侧逐渐变薄;鼻侧脉络膜厚度较其他分区变薄更明显,以N6区最薄。与对照组比较,BRVO-ME组患眼中心区、S3、T3、I3、N3、S6、I6、N6脉络膜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9、-2.229、-2.172、-3.250、-2.543、-2.292、-3.214,P<0.05);T6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4,P=0.075)。结论BRVO-ME患眼黄斑区脉络膜厚度较正常人增厚。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 黄斑水肿 脉络膜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作者: 彭睿 李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质量控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4
  • 简介:摘要扩大切除是目前早期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一线治疗方案。为预防肿瘤复发,扩大切除范围经历了从经验切除到基于病理精准检测确定安全距离,从以切净肿瘤为目标到把肿瘤预后作为治疗评判参数的演变。未来恶性黑色素瘤切除范围的确定需将循证医学证据与个体特性相结合以预防不良结局。

  • 标签: 黑色素瘤 切除范围 三级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平滑肌肉瘤(PCLMS)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特征及分子遗传学改变。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PCLMS病例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病理特征及分子学改变,并进行随访。结果5例患者均为女性,均无其他部位平滑肌肉瘤病史,年龄37~62岁,中位年龄47岁。主要症状为胸痛和呼吸困难,1例患者出现心悸和下肢无力,1例患者出现头晕。2例肿瘤位于左心房,2例位于右心房,1例位于右心室;肿瘤最大径2.5~14.0 cm(平均最大径6.2 cm)。超声检查大多表现为基底较宽的中等回声团块,CT表现为团块状低密度灶。组织学上,2例为分化良好的平滑肌肉瘤,3例为中、低分化的平滑肌肉瘤,其中2例伴有广泛、疏松的黏液样间质。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蛋白、MDM2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2例有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3例有COL1A1-PDGFB基因融合。所有病例均进行了手术治疗,2例进行了化疗。截至2021年9月15日,3例于术后0~11个月死亡(平均生存期7.7个月),2例存活。结论PCLMS是一种侵袭性强、易复发、预后差的肿瘤。对其临床影像、病理形态及分子学的研究将有助于临床作出准确的诊断,同时为这种难治性的肉瘤的靶向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心脏肿瘤 平滑肌肉瘤 分子诊断技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骨性关节炎(OA)软骨下骨改变过程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相关通路。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51588数据集,鉴定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富集分析。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模块分析并筛选Hub基因。预测Hub基因的靶向MicroRNAs(miRNAs),鉴定关键miRNAs并绘制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最终鉴定出与OA软骨下骨改变相关的10个Hub基因,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白蛋白(ALB)、骨髓肿瘤细胞(MYC)、Toll样受体2(TLR2)、髓过氧化物酶(MPO)、中性粒细胞表达的弹性蛋白酶(ELANE)、甲酰肽受体2(FPR2)、精氨酸酶1(ARG1)、前血小板碱性蛋白(PPBP)、甲酰肽受体1(FPR1),及8个关键miRNAs(hsa-miR-6809-3p、hsa-miR-4263、hsa-miR-6759-5p、hsa-miR-6165、hsa-miR-6754-5p、hsa-miR-5588-5p、hsa-miR-877-3p、hsa-miR-4270)。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相关通路为OA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提供候选靶点。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基因 微小RNAs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进行实验研究全麻下老年患者胃肠道手术后体位的不同对麻醉复苏早期是否有影响。方法 实验对象是选自于来我院治疗并实施胃肠道手术的老年病患,共有124人并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是参照组有62人,本组病患术后体位采取的是平卧位;另一组是实验组有62人,本组病患术后体位采取的是头高脚低位。在实验期间要时刻监测病患的身体状况和各项指标水平,对比两组病患舌根后坠、低氧血症的发生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有躁动评分结果还有病患体位舒适度评分。结果 实验组病患在术后出现舌根后坠和低氧血症的次数明显少于参照组病患,数据之间有很明显的差距且P<0.05;在统计病患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时,实验组病患在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较于参照组病患,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很大(P<0.05);然后对比了两组病患躁动评分情况,实验组病患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且评分数值差异明显(P<0.05);调研了病患对于两种体位的舒适度的评分,实验组病患的体位舒适度是96.77%,而参照组病患的仅为77.42%,两组之间有很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老年患者术后采用头高脚低的体位进行术后恢复,不仅能够减少他们麻醉复苏早期的不良影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能缓解躁动感,舒服度也很高,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全麻 老年患者 胃肠道手术 体位改变 麻醉复苏 影响
  • 简介:一、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进行实验研究全麻下老年患者胃肠道手术后体位的不同对麻醉复苏早期是否有影响。方法 实验对象是选自于来我院治疗并实施胃肠道手术的老年病患,共有124人并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是参照组有62人,本组病患术后体位采取的是平卧位;另一组是实验组有62人,本组病患术后体位采取的是头高脚低位。在实验期间要时刻监测病患的身体状况和各项指标水平,对比两组病患舌根后坠、低氧血症的发生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有躁动评分结果还有病患体位舒适度评分。结果 实验组病患在术后出现舌根后坠和低氧血症的次数明显少于参照组病患,数据之间有很明显的差距且P<0.05;在统计病患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时,实验组病患在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较于参照组病患,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很大(P<0.05);然后对比了两组病患躁动评分情况,实验组病患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且评分数值差异明显(P<0.05);调研了病患对于两种体位的舒适度的评分,实验组病患的体位舒适度是96.77%,而参照组病患的仅为77.42%,两组之间有很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老年患者术后采用头高脚低的体位进行术后恢复,不仅能够减少他们麻醉复苏早期的不良影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能缓解躁动感,舒服度也很高,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全麻 老年患者 胃肠道手术 体位改变 麻醉复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患者发病后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表现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工作选取189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其中男性117例、女性72例,年龄均在35~79岁区间,平均年龄(61.24±9.63)岁,为方便后期对比工作的开展,可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分为A(0<VT≤2h)、B(2<VT≤4h)、C(4<VT≤6h)、D(VT>6h)四个组别,分别为27、49、51、62例,对其Q波、R波、ST段、T波进行详细记录,同时比较两组阳性改变率。结果:经研究表明,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