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亚当·沙夫(1913--2006),波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其研究领域为语言哲学、符号学、知识论以及政治经济学。沙夫关注语义学、意识形态理论、语言与现实的关系、形式逻辑以及辩证法等问题,对于解决人类个体问题的伦理学以及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也十分感兴趣。关于这一方面,他证实了对马克思主义解读与对马克思主义专有名词的翻译之间的联系,揭示了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影响。作为一位波兰哲学家,沙夫以符号学观念为参照,特别检验了当今社会政治的症候。在20世纪80年代,沙夫促成了遍及东欧与西欧各个国家的一系列会议。这些会议(的目的)是从符号学视角分析并比较《赫尔辛基最终法案/协议》(1975)的不同语言版本。
简介:当下学案教学方兴未艾,似有席卷全国之势。此际,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学案教学的现状,探讨其缘起、利弊、走势及其前景。囿于视野,本文主要从语文学案教学视角进行批判,或许对整个学案教学亦有启发。一、关于语文学案教学语文学案,是各科学案中的一类。一般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习设计、课堂设计、巩固设计几个板块,相应提供一些学习资料、学习程序、学法指导。预习设计主要是课文涉及的作者背景、重点词句、读文要求(各种提示之类)等;课堂设计主要有预习检查、问题引领、合作交流、拓展延伸等环节和内容;巩固设计主要是课文知识内容巩固、延伸提升等。学案通常是教师集体编制(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分工为各个教师的个体行为),同一年级学生集体使用。
简介:1930年代前期中国社会各种危机濒临全面爆发之际,由优秀知识分子发动的一场救活乡村以复兴民族国家的乡村建设运动,得到社会各界普遍的欢迎,同时也受到知识界理性地检视与批判。陶行知在上海乡村以"工学团"的形式开展的生活教育,自然也进入到批判者的视野。批判者立足于大众解放和民族国家救亡图存的时代生活需要,批判生活教育者模糊了教育与生活的边界,缺乏对生活的解构和认识,笼统地呼吁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导致生活教育实践偏离其既定的理想目标。他们的批判很难用是与非、对与错给以评判,但其批判性思维、批判的基点和方法,对当下生活教育实践应有借镜,对生活教育理论的现代化思考应有禆益。